APP下载

传闻中的报复性消费并不会来

2020-12-07

时代邮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报复性内需外贸

618购物节来了,中国所有的电商巨头都开始蠢蠢欲动,而它们打出来的噱头,都是“报复性消费”。这很符合疫情期间禁足令颁布之后的普遍预期:在疫情结束之后,会带来一波报复性消费。

看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在整整两个月的时间里,几乎全中国的人都关在家里,一旦解禁,难道不应该个个都像出笼的老虎一样奔向餐馆、商场和景点,一解因疫情肆虐导致的对美食、购物和旅游长时间隔绝的遗憾?

618购物节虽然年年都搞,但是因为有报复性消费的预期,看上去似乎比往年要来得更加令人期待。不过,只怕他们要失望了。消费从来没有报复性,而对未来预期的普遍悲观,不仅仅报复性消费不会来,而会迎来令商家更加恐惧的“报复性收缩”。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4月,除了粮油食品大幅度增长了18.2%之外,非生存性消费仍然在大幅度下降。而最大的两宗消费房产和汽车还尚未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最新统计数据虽然还没有出来,但估计也好看不到哪里去。乐观的人会说,4月份毕竟复工还不完全,等6月完全复工了,自然就会迎来高峰。然而这几个月的情形,恰合题中之意: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消费依旧低迷的原因,恰在于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已经全然改变。

“年前一分钱没剩,年后一分钱没挣”,尤其是年轻人本就只有微薄的积蓄,而就业状况紧张,疫情过后只会加剧,并不会消弭。餐饮、商业、旅游这些线下商业普遍遭受重大损失,许多中小企业失去立身之本,而对于低技术年轻人而言,其消费的来源,便是这些商业机构中的收入,由此,恶性循环开启。

而在中国结束疫情走向复工的时候,国际疫情同时暴发,迄今仍未消停,除了抗疫物资之外,外贸自然也就同时停顿。在过去10年乃至20年的时间里,依靠外贸以及外贸相关的产业,乃是大学新增毕业生的主要去向。而当外贸停摆之时,对于大学新增毕业生的招纳,自然也就停止。

在如此预期之下,消费如何报复性增长。未来的不确定性,恐怕只能让年轻人开始走向报复性收缩。商家自然要给资本市场一个交代,所以618前喊话报复性消费,618之后喊话报复性增长,这都不过是商业把戏,不能当真。报复性消费没有来,以及对未来不确定的悲观,倒也未必完全是一件坏事情。在40年的时间里,中国一路狂飙猛进,从未停顿过高速发展的势头。2020年的暂停键按下之时,事实上正好符合了整个世界在冷战结束之后进入经济调整周期的总体寒流。以依靠外贸的增长,所带动的国内消费增长这条道路,也正好到了一个拐点。但核心的问题是:报复性消费没有来,是否反而正应该回头看看内需消费增长这条道路?中国市场本身就庞大,为全世界所艳羡。然而,以外贸所带动的增长,恰恰忽略了中国经济结构、地区结构与城乡结构之间的失衡。消费大量存在于发达地区与城市,广大腹地在过去时间几乎完全被忽略。因此,“五环外经济”成为2019年热词的原因,恰恰在于一些企业,发现了失衡地区的需求与增长潜力。

中国本身足以制造出一个庞大的经济流通体,其核心恰在于发展与挖掘内需。即便就发达地区与城市而言,消费升级的需求也同样大量存在,早已脱离开了生存需求的浅层消费,已然该升级为生活方式消费了。

所以,传闻中的报复性消费没来,这根本无需讶异或悲伤。从内需之中,发展出旺盛的日常性消费,方才是中国消费态势的人间正道。

猜你喜欢

报复性内需外贸
The lie we tell ourselves about going to bed early我们对自己说的早睡的谎言
那些报复性旅游的人都经历了什么
2020年,预测小龙虾产值将超7000亿元!疫情过后,小龙虾是否迎来“报复性”消费?
报复性涨价
两栖“大拿”跑外贸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供给侧改革下高等教育隐忧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内需与外需的动态关系——来自中国的经验
中国外贸乍暖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