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字号的生机在哪里

2020-12-07

时代邮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潮头老字号跨界

当下,一些“中华老字号”的日子似乎并不好过。比如,号称宫廷菜的“厉家菜”被微博大V吐槽还不如学校食堂。著名的狗不理包子,被美食名家直指“皮厚馅少”“面皮粘牙”。声名远播的全聚德不断亏损,仅2020年上半年净亏损就高达1.48亿元。

“老字号”不“香”了?数据显示,建国初期,中华老字号企业约有16000多家。不料时过境迁,截至2016年,商务部确定的中华老字号名录,数量仅为1128家。这其中只有约10%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近一半则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总体而言,“老字号”们确实风光不比当年,产品次、服务差、价格高几乎成了老字号的代名词。不过,虽如此,却也有逆势而上者。近年来,不少老字号品牌推陈出新,成了勇立潮头的“网红”。成为“网红”,对于大多数不景气的老字号而言,意味着一次翻盘的机会。

要成为“网红”,一般要具备两种特质,一是“标新立异”,发人所未发,行人所未见;二是在同侪中出类拔萃,产品和服务超人一等。实际上,每一家老字号,都有成为“网红”的先天优势。一则,因为它们中的绝大多数,产品都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征服过消费者的胃或心;二则,老字号品牌自身已经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具有一定的消费者基础。对于很多老字号来说,成为涌立潮头的“网红”,有时只差“临门一脚”。

而如何踢好这一脚,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字号要想做“网红”,需要出好两式脚法,这第一式,就是在技术和产品这些“老架”的基础上,再出新招;第二式,就是在推广方式、营销策略上多拓渠道、多出新花样。说实在些,无论产品还是营销上,老字号都大可不必再端着,拥抱时尚和年轻,大胆尝试跨界,努力满足90后、00后的需求,才是生存之道。

可以看到,很多老字号在玩创意方面,丝毫不逊于潮牌新秀。比如大白兔推出过奶香味的润唇膏,冷酸灵与火锅品牌合作推出过辣味牙膏,五芳斋把粽子和塔罗占卜相结合,推出过一款互动粽子礼盒,等等,这些通过跨界爆开的脑洞,对消费者极具吸引力。

在此,有一点也不得不提,老字号走“网红”路线有一大忌,那就是一味求新而忘了本。做一个合格的“网红老字号”,需要拿捏好经典与“网红”之间的平衡。“尊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保证产品的本色和品质,不丢老字号的颜面,是必须坚守的底线。

其实很多老字号,也能够留住产品的本色本味,只是因为销售不畅,而日渐衰颓。在大数据时代,电商平台已占半壁江山,能否做好线上拓展,对很多老字号而言,甚至关系生死。尤其近两年,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爆火,老字号品牌必须迎头赶上迅速适应。

按照现在日渐成熟的“短视频+直播带货”的运营模式,老字号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做内容,驱动粉丝积累,激活线下存量的会员资源,对品牌进行长线运营。在此基础上,再做直播带货进行互动销售,将自己的“网红资本”及时“变现”。当然,老字号们也可以同其他平台合作,借助头部主播们的吆喝,为自己积攒人气、拓宽路子。

老字号的品牌积累非一日之功,往往有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它们的过往有故事可讲,产品有门道可说,品牌有公信力可赖。目前来看,至少在短视频平台上,留给老字号品牌的发挥空间依然很大。

某种意义上,成为“网红”,重夺C位,也是诸多老字号延存下去本就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它们需要在新环境和新平台之上,不改本色、大胆创新,用好味道和好品质,留住“老粉”、征服“新粉”,做一个活跃在潮头浪尖的好“网红”。

猜你喜欢

潮头老字号跨界
跨界
跨界
张立勇:勇立潮头 奋楫者先
让老字号绽放“光明”
TEST OF TIME
TEST OF TIME
勇立潮头唱大风
“燃”在此刻,“燃”在潮头
“燃”在此刻,“燃”在潮头
60年“老字号”中纺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