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减贫奇迹的“精神密码”系列解读之五握指成拳的战贫合力

2020-12-07

时代邮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众志成城同心合力

摆脱贫困既是历史性难题,也是世界性难题。而要让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摆脱困扰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其艰辛复杂程度更是可想而知。靠什么完成这样一项空前伟大而又空前艰巨的事业?齐心协力、举国同心的合力非常重要,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精神最为关键。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脱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凝聚社会各方的力量才能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聚全国之力、汇全民之智、集各方之志……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党和国家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广泛动员各方参与,形成了握指成拳的战贫合力。这种强大合力的背后凝结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攻坚制胜之道,也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这种精神充分彰显了众志成城、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形成了众志成城、勠力同心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等各项重大斗争中,同样彰显出伟大力量。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这种精神再一次得到了激发,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向贫困宣战。在这场艰巨而持久的攻坚战中,党政机关、企业、社会组织、民间力量都积极投身进来,“百县万村”“万企帮万村”“户帮户亲帮亲”等一系列活动广泛开展,真正做到了全民动员、全民参与。

这种精神充分彰显了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有着助人为乐、守望相助、扶贫济困的优良美德和传统。“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富者种德,贫者感恩,乡井盛世也。”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典章古籍里,充满着对这一帮扶精神的赞颂和弘扬。在脱贫攻坚这一无比艰巨的事业中,非公有制经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各种社会力量主动承担责任,在守望相助、慷慨捐赠、扶智扶志上用力,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医助学上帮扶。在脱贫攻坚的壮阔历程中,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智慧和汗水,有无数热心奉献、倾情帮扶的暖心故事。微光点点,聚而成炬;累土不辍,丘山崇成。正是这么多人的仁心大爱,将点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之势,形成了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大扶贫格局

这种精神充分彰显了协调各方、团结协作的制度优势举国同心的背后,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团结一致的内核,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我国之所以能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就在于能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引导、主动作为,扶贫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鼎力支持,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央地方上下联动、政府部门左右协调、政府社会内外结合,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脱贫攻坚体系,汇聚起战胜贫困的强大合力。“上下一条心,全国一盘棋”“党政军民学总动员、东西南北中齐发动”,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个国家才会有这样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才能凝聚起上下一心、集力攻坚的强大合力。

上下同心者胜,众志成城者赢,同舟共济者进。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能团结起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我们靠着这种众志成城的精神,形成了握指成拳的合力,搬走了困羁数千年的贫困大山,迎来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相信始终葆有这种精神力量,我们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定能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猜你喜欢

众志成城同心合力
同心战"疫" 携手前行
众志成城迎战特大暴雨
同心逐梦
“芪”心合力
众志成城 万众一心
勠力同心 坚韧前行
勠力同心 坚韧前行
众志成城,共同战“疫”
合力
合力同行 创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