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古琴与哲学的传承关系

2020-12-06张恒源

北方音乐 2020年15期
关键词:琴曲哲学思想古琴

张恒源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哲学在今人看来是一门类别繁多、晦涩难懂的学问,许多人对它敬而远之。认为它是一门“聪明人”的学问。其实不然,哲学只是一门使人变“聪明”的“方法”,而非特指一门学科。实际上在拥有“哲学”一词之初,所有的“哲学”都是围绕着一种问题进行探究——“生死”。纵观所有文明对于哲学探究的起点,不论美索不达米亚的古巴比伦文化,或是尼罗河的埃及文化等等,他们哲学的初始都是惊人地相似。都是人们对于“生死”的恐惧导致了人们对其一系列的探求,之后就产生了众所周知的神学。再后来就逐渐分离出各种不同的“哲学”思想。例如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等等。与此同时,古典哲学也在蓬勃地发展。也就是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时代。就是这一刻开始,古琴无论从形制到哲学内涵都有了质的改变。在中国哲学起源之初,也是因为人们对“死亡”的恐惧而诞生的思索。故此,需要一种可以沟通天、地、神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凭因某种媒介,这也是常说的音乐巫术起源说。而后,琴就渐渐作为沟通这一切的媒介之一。琴在形制上的种种称谓和琴弦所拥有的含义都离不开古典哲学的影子。这也就是古琴和哲学最初的联系,也是哲学和音乐最初的联系,他们就如同血缘一般,紧密不可分割。

一、古琴形制中体现的传统哲学思想

在经历漫长的岁月后,哲学的发展从“神学”来到了“诸子百家”的时代。这时候古琴的形制又有了变化,也最终形成了琴如今的形制。琴的哲学内涵也开始变得多种多样。各个思想家们都把自己的思想注入了古琴演奏中,这使得琴的哲学内涵变得丰富。老庄的“天人合一”;孔孟的“中正和平”;墨翟的“兼爱非攻”等等。“天人合一”成为古代琴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意”成了弹奏古琴最关键亦是最难融入其中的一道坎。明代徐上瀛生也在《溪山琴况》中写道:“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那么为什么古琴要如此在意“意”?为什么琴的至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这一切的关键正如我们上文所说的:无数哲学思想都可以通过哲学家的琴声来表达。当时的贤者们通过琴这种接近天地的乐器来表达自己对天地的理解,如此也就可以使人们相对容易地理解哲人们一些晦涩的思想。在一定的范畴来说,音乐比文字更能使人们产生共鸣。所以先贤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这种方式来传承他们思想的精髓。而琴正是以音乐方式传承的最佳选择,就连孔老夫子也曾向师襄子学习过琴,由此可见琴在古代贤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古人在弹奏古琴前的准备也是及其考究的,从环境、心境、意境都有着诸多要求。首先,自身的沐浴、斋戒;其次找一处幽静的、景致极佳的地方,焚一炷香,最好有清流环绕;更要保持“和”的心境,“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此,琴对古贤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如今古琴音乐大多都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二、琴曲《流水》体现的传统哲学思想分析

不难发现,在流传下来的古琴曲中有很多直接取材于老庄,还有很多琴曲间接地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由此不难看出,琴对于道学传承的重要性。一部《西麓堂琴统》所记载的类似琴曲就有《庄周梦蝶》《逍遥游》《列子御风》《鸥鹭忘机》等等。除此之外,对于所谓“一琴一鹤”的推崇、“焚香煮鹤”的悲叹,也无不出自此书。而今天要说的是古琴的另一首名曲《流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一直是琴人演奏的经典曲目。现存曲谱最早出现于明代朱权1425年刊印的《神奇秘谱》,书中对他的题解是:“《高山》《流水》本只一曲。初志在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四段,《流水》为八段。”以后明清时期刊行的各种琴谱,大约四十种都收录《高山》《流水》二曲。各谱分段不尽相同,但内容和基本精神一致,后人很少严格分开,也不宜分开。据査阜西先生记载,清咸丰年间,著名琴家张孔山对《流水》一曲进行了技法加工,增加了许多滚、拂的技法,形象地表达了水的各种形态,被称之为“七十二滚拂,或大流水”。张孔山先生的弟子欧阳书唐曾经对此解说到:

起首二、三段跌弹,俨然潺溪滴沥,响彻山空。

四、五两段,幽泉出山,风发水涌,时闻波涛,已有汪洋浩瀚不可测度之势。至滚拂段起,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如生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正在群山奔腾万壑争流之际矣。

七、八两段,轻舟已过,势就徜徉。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漩洑微沤。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

水,作为大自然中最普遍的物象和生命之源,孕育和滋养了中国古典哲学。在《论语》中有无数有关于水的言论;老子的《道德经》更是在第八章写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老庄哲学中,“水”被看做“几于道”。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道”的探求从未停止过。“几于道”的水更是被人们所推崇。从而衍生出了无数种类的作品,文学上、绘画上、音乐上无一不有水的影子。《流水》更是音乐作品中的翘楚,以古琴“中正和平”之声弹奏“七十二滚拂”之技巧融入“天人合一”之境界,完成了与“上善若水,故几于道”的完美契合,也就有了朱权的“志在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孟子对水也有诸多观点。《孟子·告子章》中:“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也。”孟子将人性比作水流,用水的意象表述自己的思想。水流无所谓东西却始终向下流无有绝断,《流水》中的滚拂段不正是对于此句最好的诠释吗?可见琴曲所传承的哲学可以如此直观,儒家将自己对水的理解以及从水中所悟到的真理通过琴曲的方式传承下来。

想必伯牙子期的故事都已耳熟能详,子期的一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道出了《流水》的真谛,这难道不是音乐传承哲学的最好证明吗?也正是如此,伯牙将子期视为挚友,这才有了这段流传至今的知音佳话。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流水》此曲对于哲学的发展与传承有着不能忽略的作用,无论是儒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哲学思想还是道家“上善若水”“天人合一”哲学思想,都在一曲《流水》中有所体悟,并且如果演奏者能够进入“天人合一”境界来弹奏《流水》,则更是使其中蕴涵的哲学思想跃然于音符之上,让人们如今不仅能够通过古琴音乐来感悟先贤的哲学思想,更能通过音乐更好地理解这些思想。

三、总结

综上,古琴通过它“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的音色,传承了无数先贤的哲学思想。可见古琴音乐和哲学是密不可分的,通过研究古琴音乐和哲学的起源,可以发现无论中外哲学都是由神学演变而来,并且都有古时人们对于“生死”的恐惧而引发的对于世界的思考。音乐在那个时候则作为古人沟通天地的方式而出现,原因也正是由于“生死”,所以古琴在上古时代就作为承载那时“哲学”的乐器而存在。之后无论是古琴的形制还是环境的“移情”,都说明了古琴本身具有极其深邃的哲学思想。最后的《流水》则具体地阐释了古琴所传承的一些哲学思想,比如儒家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家的“上善若水””天人合一”,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说明了古琴音乐对于传承我们古老的哲学思想的重要性。古琴音乐是众多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大胆假设,大凡音乐大都传承着或多或少的哲学思想,所以音乐表达着哲学传承着哲学也是无可厚非的。这些通过音乐流传至今的哲学,必将在今人的智慧下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琴曲哲学思想古琴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伟大建党精神蕴涵的哲学思想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现代新儒学在韩国的发展研究——以朴钟鸿的哲学思想为中心
夜的钢琴曲(六)
寻访千年古琴
一曲低语诉衷肠
趣趣相连赏古曲
以“微积分”理念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