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卵圆孔未闭合并隐匿性卒中患者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2020-12-04曹月诚羡海英石秋林齐恩林陈登峰

上海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心源性二聚体导管

曹月诚 羡海英 石秋林 马 星 齐恩林 陈登峰

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主要包括隐匿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和偏头痛[1]。人群中PFO的发生率约为25%,但并不是所有PFO人群都会发生CS事件。有研究[2]结果表明,与药物治疗相比,经导管PFO封堵术可有效减少CS的复发。采用经导管PFO封堵术治疗CS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认可,筛选出有CS高危因素的PFO患者,对于选择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一些卒中预测危险因素如高敏CRP(hs-CRP)[3]、D-二聚体[4]、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5]已被广泛研究,但有关上述危险因素与PFO合并CS间关系、PFO形态是否影响CS发生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PFO患者发生CS的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诊断PFO合并CS的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11月—2019年3月收治于衡水市人民医院心外科和神经内科,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确诊的PFO患者117例,依据入院时有无发生CS将患者分为CS组(52例)和非CS组(65例)。由1位神经内科医师根据其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头颅MRI提示新近梗死病灶,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或头颅CTA检查未发现颈动脉和(或)脑血管病变等,即未发现明确病因和危险因素的脑梗死]诊断CS。排除标准:①排除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卒中,如大动脉粥样硬化、心内血栓、深静脉血栓、心房颤动、动脉夹层、血管炎等;②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禁忌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批准号为2016-2-012(市)],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的TEE检查均由2位有经验的超声科医师完成,于TEE图像上测量PFO高度、PFO通道长度、静息时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分级、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与PFO之间的夹角,判断有无房间隔动脉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ASA)。

将PFO高度≥2 mm定义为大尺寸PFO;PFO通道长度≥10 mm定义为长通道PFO;ASA定义为从中线至右心房或左心房有≥10 mm间隔偏移,或左、右心房之间有≥15 mm的总偏移。RLS分级标准:0级(少量)为左心腔内无微泡;Ⅰ级为左心腔内1~10个微泡/帧;Ⅱ级(中量)为左心腔内11~30个微泡/帧;Ⅲ级(大量)为左心腔内>30个微泡/帧,或左心腔几乎充满微泡。IVC与PFO间夹角≤10°定义为小角度PFO[6-7]。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吸烟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和实验室检查(血脂、肌酐、纤维蛋白原、hs-CRP、D-二聚体、NT-proBNP)结果,以及TEE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校正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ROC曲线分析NT-proBNP水平预测CS发生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FO患者发生CS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间患者的性别构成,吸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血脂紊乱患者构成比,血清肌酐、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S组患者的年龄和hs-CRP、D-二聚体、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CS组(P<0.05、0.01)。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2.2 TEE检查结果比较 CS组患者的PFO高度显著大于非CS组(P<0.05),两组间PFO通道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组大尺寸PFO、长通道PFO、小角度PFO、静息时RLS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高于非CS组(P<0.05、0.01),两组间ASA患者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TEE检查结果比较

2.3 ROC曲线分析NT-proBNP水平预测CS发生的价值 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预测PFO患者发生CS的AUC为0.667(P=0.002),预测CS发生的最佳临界值为76.5 ng/L,诊断CS发生的灵敏度为0.865,特异度为0.708。见图1。

图1 NT-proBNP预测CS发生的ROC曲线

2.4 PFO患者发生C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以CS发生与否为因变量,以年龄、hs-CRP、D-二聚体、NT-proBNP、PFO高度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OR=1.225,95%CI为1.063~1.411)、D-二聚体(OR=1.002,95%CI为1.000~1.005)、NT-proBNP(OR=1.005,95%CI为1.005~1.009)、PFO高度(OR=1.262,95%CI为1.017~1.566)是PFO患者发生CS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

3 讨 论

早期的研究[8-9]结果未显示经导管PFO封堵术较药物治疗更具优越性,但近期研究[2,10]结果表明,经导管PFO封堵术可显著降低卒中的发生风险;上述研究结果存在的差异可能与行经导管PFO封堵术的患者选择有关。PFO作为CS发生的一个重要病因已被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证实,因此,如何筛选出PFO高危患者行PFO封堵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hs-CRP、D-二聚体、NT-proBNP作为卒中的危险因素已被广泛研究。CRP是肝细胞产生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物,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标志物;hs-CRP作为炎症的有效生物学标志物已被广泛研究[11]。在某些人群中CRP被认为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但不是在所有人群中具有上述意义[12]。本研究结果显示,CS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CS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是PFO患者发生CS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的产物,在一般人群中,高D-二聚体水平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心源性卒中[13]。既往的研究[14]结果表明,PFO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往往提示患者CS复发的风险增大。本研究中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D-二聚体是PFO患者发生CS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未采用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脑钠肽(BNP)从心肌细胞分泌至血液中,以响应心室壁拉伸、心内压升高或容量超负荷,BNP起初被作为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紊乱最有预测和诊断价值的生物指标;后期经研究发现,心源性卒中患者的BN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卒中亚型[15],且与卒中复发、功能转归和心源性卒中死亡的发生相关[5,16]。有研究[17]认为,高脑钠肽前体(pro-BNP)水平与心源性卒中密切相关,故建议将pro-BNP水平升高而未能确定病因的卒中重新分类为心源性卒中,提示pro-BNP诊断心源性卒中的意义尤为重大。此外,NT-proBNP能预测卒中的发生,其预测临界值为82.2 ng/L[5]。本研究结果显示,CS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CS患者,以NT-proBNP水平判断PFO患者发生CS的ROC曲线AUC为0.667,判断CS发生的最佳临界值为76.5 ng/L,诊断CS发生的灵敏度为0.865、特异度为0.708;结果表明,NT-proBNP可作为判断PFO患者发生CS不良事件的生物学标志物,对于此类患者应积极行经导管PFO封堵术。

TEE可用于检查PFO、ASA和复杂主动脉斑块(CAPS)等潜在栓塞源,进一步分析并明确患者心血管系统的临床解剖学特征,为明确此类栓塞病因的相关临床解剖学特征提供重要证据。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间ASA患者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ASA并非PFO患者发生CS的危险因素。有研究[7,18]报道,大尺寸、长通道的PFO和静息时RLS高分级可促使血流紊乱、停滞导致血栓形成并造成栓子由静脉进入动脉循环,从而增加PFO患者发生CS的可能性。本研究结果显示,CS组患者的PFO高度显著大于非CS组,PFO高度是CS发生的危险因素,但大尺寸PFO、长通道PFO和静息时RLS并非CS发生的危险因素,这可能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有关。

综上所述,hs-CRP、D-二聚体、NT-proBNP可作为PFO患者发生CS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NT-proBNP可作为预测PFO发生CS的有效生物学标志物。

猜你喜欢

心源性二聚体导管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糖尿病是猝死“黑手”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