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020-12-03扶风县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食品安全导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生产经营者法律法规添加剂

□ 魏 丹 扶风县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大部分食品的工业化生产离不开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在提高食品营养价值、改进食品感官特性、食品加工贮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国采取完善法律法规、修订标准体系、开展抽样检验与实施风险监测等多种手段不断加大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力度。然而,由于食品生产经营者素质层次不齐,基层监管能力相对较弱等原因,与食品添加剂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还加深了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因此,研究由于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对于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1 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1.1 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条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然而,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食品花色品种、掩盖食品腐败变质,违背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在食品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这是诱发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原因。如果人们长期、过量食用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会对自身健康造成损害。近年来,国家组织实施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多次发现由于食品添加剂滥用导致的不合格产品,如粉丝中二氧化硫残留、凤爪中脱氧乙酸及其钠盐、腊肠中亚硝酸盐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等。

1.2 食品添加剂日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对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缺乏深入了解,在食品添加剂的日常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检查发现,许多食品生产经营者未严格落实食品添加剂查证验货、过程控制、购销台账等各项质量安全控制制度,对标识不清、来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剂不能有效识别,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发生变化后不能及时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备案,食品添加剂采购、使用、贮存与销售记录不够真实准确,来源无法追溯;食品添加剂采购人员和保管人员对食品添加剂管理基本常识的认识不足,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随意混放。此类问题在生产规模小、卫生状况不佳的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小作坊较为凸显,而小中型餐饮服务单位不能做到专人、专柜、上锁存放食品添加剂[1]。

1.3 监督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规定有待完善

《食品安全法》作为食品添加剂监管法律法规的核心和基础,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做出了严格的法律规定,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农业行政部门、公安部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食品添加剂监管职责。《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生产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自身监管实际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详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监管具体事项。与法律法规配套的食品添加剂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具体行政行为的裁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历时较短,食品添加剂法律发展进程较为缓慢,存在法律法规体系分散、法律法规和标准之间存在重复、相关法律法规不协调、执法监督不严等问题[2]。目前,我国卫生部门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 000多种,但与之相关的国家安全标准相对短缺,特别是食品用香料、复配食品添加剂等[3]。

1.4 复配食品添加剂监管难度较大

近年来复配食品添加剂以其效果好、功能全、使用方便等优势,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生产中,已成为未来食品添加剂发展的方向之一。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采用的各单项物质不能超出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的物质,如果生产者不如实标注复合食品添加剂配方,按照现有的技术水平和执法流程,执法机构很难判断复合食品添加剂添加的具体单体。大部分食品添加剂缺乏国家标准,复合食品添加剂的标准问题相对更加复杂,一个国家标准很难覆盖种类众多的复合食品添加剂[4]。另外,复合食品添加剂由于原料品种繁多,来源范围较广,成分相对复杂,重金属、致病菌及其他杂质危害也可能同时存在。如在2015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数据显示“无铝”复合膨松剂含有铝[5]。

2 解决措施

2.1 筑牢监管底线

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对食品添加剂实行生产、经营、使用全链条监管。确立规范的食品添加剂管理机制,健全食品添加剂备案制度,严格落实食品添加剂“五专”管理制度,鼓励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强化食品添加剂基层监管力量,着力开展食品安全源头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不断拓宽食品添加剂检测范围,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加大食品添加剂基层快检和监督抽检力度,继续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不断健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运用科学方法做好食品安全的风险分析工作,重点对食品添加剂中的物理性、生物性和化学性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2.2 加强宣传培训

要借助主流媒体平台和食品安全专业人士大力宣传食品添加剂相关的科普知识,弥补人民群众对食品添加剂认知的不足。深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培训,增强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指导企业加强食品添加剂日常管理,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督促指导企业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考核责任,建立培训考核制度,制定详细的考核计划,定期对食品添加剂管理人员进行知识考核。构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机制,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数据库,持续关注、记录企业的信用情况,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提供保障[6]。

2.3 强化社会监督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通过政务服务热线、政府信箱、投诉举报热线等多种渠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线索进行调查处置。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吹哨人”制度,设立专项奖励资金,鼓励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员工对企业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举报,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机制,提高食品安全犯罪成本。要全面提升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工作能力,明确其工作职责,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前哨”作用。动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一同治理,有效推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长效发展,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结语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食品添加剂在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方面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不断牵动着公众敏感的神经。在新的监管形势下,要适应科学化、社会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学会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强化社会监督、开展宣传教育等方式妥善解决食品添加剂引发的各类食品安全问题,确保食品生产经营者正确生产经营和使用食品添加剂,为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生产经营者法律法规添加剂
赢创扩大在华涂料添加剂产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对从事冷藏冷冻食品贮存业务的非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备案的通告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地理复习课的“添加剂”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对消毒产品卫生监督管理的几点思考
我国推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完善追溯体系
食品添加剂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