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舞美发展概况及研究综述

2020-12-02张丹妮

北方文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发展概况研究综述

张丹妮

摘 要:戏曲是一门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特殊性质的表演艺术,它凝聚了古人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戏曲舞美则传承着戏曲艺术的精髓,以其独特的形式区别于一般舞台美术,传递戏曲美学神韵。所以,对戏曲舞台美术的发展概况做简要梳理,对当下的戏曲舞美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戏曲舞美;发展概况;研究综述

中国戏曲舞台美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人类为祀神而进行的乐舞活动,但当时受限于古代经济的发展,舞美主要体现在人物造型上,如祀神穿的服饰以及首蒙熊皮、拟鸟兽舞等,并偶尔伴有一些特殊道具,如《山海经》:“天与地争神时……操干戚以舞”、《吕氏春秋》:“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等史料,详细地记载了早期乐舞表演时使用的干戚、牛尾等道具。但“当由‘歌舞说产生的原始拟态表演的功利目的发生了从宗教到艺术、从祀神到娱人的转变以后,就引出了戏剧演出的对象:观众”[1],人物的服饰、造型随着观赏的需要逐渐开始丰富化。到了宋元时期,勾栏瓦舍的盛行促使中国早期戏曲趋于成熟并得到迅速发展,人物角色开始有了明确分工,造型装扮也有了明显区别。如现存于山西洪洞县广胜寺内的一幅元代忠都秀作场的壁画,就是元代戏曲演出活动的真实反映。它向我们展示了元代戏曲舞台演出的服饰穿戴、人物装扮、人物化妆、演奏器乐及砌末使用情况[2]。明清之际,戏曲演出的长期繁荣促使戏曲迈入一个全新的台阶,角色体制更加完备,服饰化妆也更为行当化、规范化。舞台上大小桌椅、门帘帐幔等逐渐体现出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这一时期,由于戏曲在长期发展中受到古代经济条件和舞台演出场所的限制,景物造型并未见“欲补从来梨园之缺陷”[3]的发展趋势,反而随着戏曲的日益发展,演员的表演能力变得日渐精进和成熟。

20世纪初,受西方戏剧思想的影响,镜框式舞台和机关布景传入中国,打破了中国“从表演中产生景”的表演原则,以冯叔鸾、张厚德、齐如山、杜颖陶等人为代表的舞台美术理论家们,纷纷对戏曲舞台上新布景的使用、虚实的表演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冯叔鸾《旧戏不宜用背景说》谈道:“旧戏格律极为谨严,若在舞台上随意添用背景,不但会扰乱观众目光,还会破坏旧戏的格律”[4]。张厚载《中国旧戏是假象的》指出:“中国旧戏以其假象‘指而可识,而并非实在也”[5]。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思想引领下,我国推出了轰轰烈烈的“戏改”政策,学者们纷纷开始从创作的角度探索现代戏的舞美设计规律,如姜今《论戏曲舞台设计》对建国初期戏曲舞美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后,初谈了当代舞台设计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技巧。李畅、齐牧东《剧场与舞台技术》从舞台技术的角度论及了西式剧场的剧场建筑、舞台装置及灯光、效果等。梅兰芳《谈戏曲舞台美术》根据自己多年的舞台经验,对舞台布景和人物服装提出了可行性的改进意见。还有郝寿臣《我怎样修改曹操的扮相》、鲁田《学传统,摸规律,再进一步——戏曲舞台美术杂谈》等文章的出现,打开了中国现代戏曲舞台美术研究的创作大门。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思想解放和西方戏剧理论的不断深入,中国戏曲舞美研究工作逐渐完成了从稚嫩到成熟的转型过程,并开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具有以下五个明显特征:

(1)舞台技术如舞台灯光的使用成为这一时期戏曲舞美研究的新特点,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科技的进步使得灯光技术在戏曲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这一时期戏曲舞美研究的热点话题。如周德寿《戏曲舞台灯光是戏曲艺术的灵魂》充分肯定了戏曲舞台灯光在戏曲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指出虚实结合的舞台灯光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6]。贤骥清的《近代戏曲舞台灯光照明摭论》深入探讨了近代不同时戏曲灯光的灯具设备、照明观念和灯光语汇的发展及使用状况。伊天夫的《戏剧空间的构图——试论灯光、画面对舞台信息的传达》运用舞台灯光的造型语言,解析了戏曲舞台灯光技术的构图与视觉传达效果。还有杨振琪《浅谈戏曲舞台灯光技术》、马路《戏曲舞臺灯光操控中戏曲艺术特征的体现》、白哲文《浅论戏曲演出中舞台灯光的程式性》等文章都对现代戏曲舞台灯光这一新技术进行了探讨。

(2)对戏曲演出服饰、人物造型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80年代初期,阿甲《谈谈京戏艺术的基本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了研究现代京戏的改革》率先对京剧服饰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龚和德《谈戏曲穿戴原则》则深入地探讨了戏曲的穿戴原则,他认为戏曲穿戴是戏曲程式化、“宁穿破不穿错”的体现,不能随意破坏它[7]。接着魏琳卜《秦腔戏曲服饰随件中的手帕研究》、齐天俏《琼剧服饰的图案研究》、陈梅《昆剧传统剧目服饰形制解析》、谭元杰《戏曲服装艺术体系论》、陈申《京剧传统戏衣研究》、肖燕《传统戏曲人物造型设计中的符号学原理简析》、孔祥芸《试谈京剧服装的改革》等文章从不同角度研究戏曲服饰。其中,陈申的《京剧传统戏衣研究》根据中国京剧演出史上出现过的戏衣实物,详细地阐述了京剧传统戏曲服装演变的脉络,并在戏曲服装演变大系中寻找出一种特殊的研究实践与方法。肖燕的《传统戏曲人物造型设计中的符号学原理简析》运用符号学原理,分析了传统人物造型视觉语言设计的意义和价值,为戏曲人物造型的设计提供了新启示。

(3)对某部戏曲舞美作品的研究及少数舞美设计师的关注。如安华《谈秦腔〈千古一帝〉的舞美设计》、吴彬《京剧〈曹操与杨修〉的舞台艺术》、吴新斌《闽剧〈红裙记〉彰显剧诗神韵》、庞鹏《秦腔〈三滴血〉的舞美设计》等文章分别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对该剧的舞美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解读后,进行了零散思考。再如吴新斌《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品味刘杏林的戏曲舞美》、胡妙胜《评薛殿杰的设计思想》、迟令刚《周正平:用现代审美照亮戏曲舞台的灯光诗人》等文章体现出对舞美设计师设计理念的关注。其中,吴新斌的《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品味刘杏林的戏曲舞美》以舞美大师刘杏林设计的昆曲《红楼梦》、越剧《唐琬》《陆游与唐琬》、京剧《花蕊》戏曲舞美作品为例,谈了其舞美设计的风格化、样式化和心灵化。胡妙胜《评薛殿杰的设计思想》总结了著名舞美设计师薛殿杰的设计思想,并肯定了其在中国舞美事业从一元论走向多元论所做出的贡献。

(4)对戏曲舞台美术研究专文和演出史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以专著为主。如《中国京剧戏衣图谱》《昆剧舞台美术源流考》《昆剧舞台美术初探》《昆剧舞台美术概论》《越剧舞台美术》《秦腔舞台美术》等著作对某一大剧种舞台美术的集中关注,详细地阐释了中国戏曲舞台美术的发展及其独特性。还有《舞台美术文集》《中国舞台美術》《戏曲舞台美术概论》《中国戏曲舞台美术史论》《中国舞台美术2000—2010》《戏曲舞台美术研究卷——二十世纪戏曲学研究论丛》等著作的整理更是为我们研究戏曲舞美提供了有价值的学术资料。

(5)除以上几个明显特征外,还有部分学者对当代戏曲舞美创作规律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与研究。如蔡体良《当代舞台美术与戏曲“现代化”》将现代舞美与现代戏曲相结合,分析了戏曲舞美的现代化。石昊《新中国舞台美术研究(1949—1966)》、周俊洁《当代戏曲舞台美术创作三十年(1980—2010)》、党永生《传统戏曲舞美因素的承传与创新》等硕博论文更是进一步分析了当代戏曲舞美的创作状况,并就当下戏曲舞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综上,中国戏曲舞台美术的发展伴随着中国戏曲的发展与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逐渐完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但总的来说,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京剧、昆剧、越剧等少数知名大剧种上,而疏于对地方戏曲舞美的关注。在舞美技术数字化、材料复合化、形式多样化的今天,舞美要发展,就需要牢固戏曲舞台的发展规律,从不同戏曲艺术中汲取营养,全方位推进,让这朵戏曲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第一卷[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136.

[2]赵志飞,牛白琳.从忠都秀壁画看元代戏曲活动[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6(05):31–34.

[3]张岱,冒襄著.陶庵梦忆·影梅庵忆悟[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98.

[4]冯叔鸾.旧戏不宜用背景说[J].菊部丛刊,1918 (11).

[5]张厚载.中国旧戏是假象的[J].新青年,1919,5(4).

[6]周德寿.戏曲舞台灯光是戏曲艺术的灵魂[J].戏曲艺术,1999(03):20+22–23+21.

[7]龚和德.谈戏曲穿戴规制[J].戏曲艺术,1983(02):84–90.

猜你喜欢

发展概况研究综述
屋顶轻便型速生草坪建植研究探讨
浅析大号基础学习中重点与难点
蒙医药特色与发展思路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城市智慧化建设对策研究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商洲枳壳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