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

2020-12-02吴劲松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20期
关键词:疝的疝囊精索

陈 勇,吴劲松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九亭分院)普外科,上海 201615 〕

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和股疝。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为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近年来,随着腔镜手术的不断发展,腹股沟疝修补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和改良。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具有创口较小、术后患者疼痛的程度较轻等优势[1]。本文以2015 年10 月至2019年8 月期间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就诊的90 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采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10 月至2019 年8 月期间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就诊的90 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8 例腹股沟直疝患者,有72 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符合成人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2]。2)患有原发性腹股沟斜疝、直疝。3)为单侧疝患者。4)年龄在18 岁以上。其排除标准为:1)为双侧疝患者。2)患有嵌顿性疝、绞窄性疝、复发疝。3)有腹部重大手术史。4)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90 例患者分为A 组(n=45)和B 组(n=45)。A 组患者中有男性35 例,女性10 例;其年龄为48 ~77 岁,平均年龄(61.8±12.3)岁。B 组患者中有男性38 例,女性7 例;其年龄为46 ~78 岁,平均年龄(61.5±15.2)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获得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手术方法

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对A 组患者进行治疗。手术的方法为: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协助其取头低脚高的仰卧位。在患者的脐下做一个长约10 mm 的弧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直至腹直肌后鞘,然后置入10 mm 套管,建立CO2人工气腹。将气腹压力维持在10 ~15 mmHg。经该切口置入腹腔镜,利用镜推法向耻骨联合方向逐步拓展耻骨膀胱间隙(Retzius 间隙)。在脐孔与耻骨联合正中线上约1/3 和线下约1/3 处分别置入5 mm 套管(注意避免刺破腹膜),再利用镜身及电凝刀向两侧分离扩大Retzius 间隙,并完成对直疝和股疝的观察及处理。以腹壁下的血管为标识,充分显露髂窝间隙,逐步拓展及分离腹股沟后间隙(Bogrus 间隙)。对斜疝的疝囊进行游离,并进行精索的腹壁化(将精索与腹壁分离开,使其贴在腹壁的肌层上)。在进行该操作时,注意保护好患者的输精管、“危险三角”内的血管和“疼痛三角”内的神经。患者疝囊的体积若较大,需先对疝囊进行套扎,并将其横向截断。在完成精索的腹壁化后,经套管送入补片,将补片平铺在游离的腹膜前间隙内,使补片完全覆盖肌耻骨孔。用胶水对补片进行局部固定,防止其发生卷曲和移位。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B 组患者进行治疗。手术的方法为: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协助其取头低脚高的仰卧位。在患者的腹壁做一个长约6 cm 的斜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疝囊。在精索的内后方分离疝囊至疝囊颈,对疝囊进行高位结扎。疝囊的体积若较大,且已进入阴囊内, 需先横向截断疝囊,对疝囊的远端进行止血后将其旷置。对于Ⅲ型疝和Ⅳ型疝,可先在疝环内填充网塞。在精索后方放置聚丙烯补片,补片的大小约为10 cm2×5 cm2。将补片分别固定在腹内斜肌、耻骨结节和腹股沟韧带处等。逐层缝合切口,并对切口进行24 h 的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长、住院的时间、住院的费用、术后腹股沟区疼痛的程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术后半年内其病情的复发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术后腹股沟区疼痛的程度进行评估。患者的VAS 评分与其腹股沟区疼痛的程度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长、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术后VAS评分的对比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相比,P>0.05。与B 组患者相比,A 组患者住院的天数较少,术后其VAS 评分较低,其住院的费用均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长、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术后VAS评分的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长、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术后VAS评分的对比(± s)

(d) 住院费用(元) 术后VAS 评分(分)A 组 45 48.35±15.88 5.15±1.83 7585.55±702.36 1.56±0.85 B 组 45 42.66±12.61 7.24±3.14 5266.78±365.89 2.52±0.75 t 值 1.882 3.857 19.641 5.681 P 值 0.063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手术时长(min)住院天数

2.2 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情复发情况的对比

术后,A 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8.89%)低于B 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37.78%),P<0.05。详见表2。术后半年,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的结果显示,其病情均未复发。

表2 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外科临床上的常见病。该病多由腹壁肌肉的强度下降、腹内压力骤增所致。老年人的肌肉萎缩、腹壁较为薄弱(尤其是腹股沟区),加之腹壁内有血管、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为腹股沟疝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腹股沟疝的常见诱因包括用力咳喘、便秘等,可使患者的腹压升高,进而可形成疝气[3]。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开放性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腹股沟疝。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传统的疝修补术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良,弥补了传统疝修补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但该术式依然存在切口较大、可损伤邻近的脏器、术后患者康复的速度较慢等弊端[4]。TEP 是一种微创的疝修补术。实施该手术时不需要切开患者的腹膜,也无需进入其腹腔,在其腹膜外即可进行手术操作,故可保证其腹腔解剖结构的完整性,避免损伤其腹腔内的脏器和组织,从而可有效地降低其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采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创伤性较小,可减轻术后患者腹股沟区疼痛的程度,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其康复的速度。

猜你喜欢

疝的疝囊精索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成人腹股沟疝囊内面病理及细菌学观察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斜疝巨大疝囊TAPP 中不同疝囊处理策略的应用研究
精索静脉曲张会引起不育吗?
为什么会得疝气?疝的病因分析
精索静脉曲张不会影响性生活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19例临床分析
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