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方法·原则:刘少奇读书思想探究

2020-12-02谢忠强李敏杰

唐都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刘少奇理论读书

谢忠强,李敏杰

(山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太原 030006)

刘少奇在持续不辍的读书实践活动中,以兼顾中西的读书广度研读大量的书籍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提升自我学识及理论水平的同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读书思想[1],主要包括读书应有积极且清晰的读书目的、读书应有科学而多元的读书方法、读书应该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展开等。

一、目的:提升自我、指导实践

带着目的去读书是刘少奇从小便有的好习惯。刘少奇一贯主张,只有在积极而明晰目标指引下的读书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知识素养进而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

(一)提升自我

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持续努力才能获得的。刘少奇在其读书生涯中,始终把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作为自己的读书目的,并号召他人通过读书来增强自身素养。

1.青年读书,增强学识

青少年学生作为推动祖国发展的新生力量,重视学习是其本职任务。刘少奇认为读书是获得知识、取得进步的关键途径,主张青少年朋友应该通过读书学习来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刘少奇曾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贺词中语重心长地指出:青年团全体人员作为中国共产党得力的帮手和强有力的后备军,必须通过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来增强自己的共产主义觉悟意识进而坚定无产阶级信仰;青年团员们既要刻苦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学说,又要潜心研读由毛泽东同志创作的一系列著作,还要积极学习一切科学文化尤其是苏联的先进知识和技术经验,更要主动了解关于党及国家方针政策的知识,认真研究与生产建设和工业建设相关的业务知识[2]115。

2.党员读书,保持先进

党员作为引领党的伟大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样需要通过读书学习来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在《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一文中,刘少奇强调所有党员要想更好地行使自己的职责就必须不断地读书学习[2]64。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中,刘少奇详细阐述了认真读书学习对党员干部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既有充足的斗争经验,又有丰富的理论文化修养,那么他们就能够承担更多的工作,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际的强大作用,为人民大众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2]48。在《对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的讲话》中,刘少奇再次重申了读书学习之于党员干部提升自身本领的重要价值,认为马列经典理论著作必须要用心读、仔细学,学好了就不再是“爬行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成为真正的“马列学人”[3]417。在《答宋亮同志》中,刘少奇强调指出:埋头读书、刻苦进行理论研究是每一个党员在钻研马列主义时都必须要做的工作,所有极具马列修养的理论人才都是在埋头苦读和潜心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起来的[3]219。

3.众生读书,改造思想

刘少奇认为,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每个人的思想要想与时俱进,就必须主动地向实践、向书本学习,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及坚持不懈的读书探索来完成自身的思想改造。刘少奇在1951年11月参加由政协全国委员会召开的学习座谈会上曾就思想改造的系列问题做了专题报告,他以自己的读书求学经历和思想发展足迹为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思想蜕变的关键作用。他说:“在年幼时,我是随着母亲求神拜佛的,在读了孔孟之书以后,也深信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封建道德是最好的东西。后来进了所谓的洋学堂,又深受达尔文学说的影响,并深信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民主主义的学说。直到五四运动以后,我们才接受了社会主义的影响”,并“经过研究、考虑以及和无政府主义者的辩论,在确认它是能救中国的真理后”才坚定不移地成为马克思列宁的追随者。由此可见,与刘少奇有相同经历的党员干部大都是在“经过一系列的思想改造之后才成为共产党人的”[4]289。

4.作家读书,升华修养

刘少奇认为,较高的个人修养是需要通过长期的读书学习获得的,任何文化水平的人都不能忽视读书学习对提升个人修养的重要作用,就连文学修养极好的名人作家也需要坚持读书学习,坚持从书本中汲取灵感和智慧。刘少奇在《关于作家的修养问题》中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个优秀的作家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懂得化学、代数、微积分、几何、物理等自然科学;不仅要了解历史常识以及世界文学知识,而且还要至少习得一门外国语言和文字,具备阅读原文的能力。我们国家的多数作家,都是在革命熏陶中走出来的“土作家”,他们的优点是既能与群众紧密联系又有充足的斗争经验;缺点是没有强大的知识储备,只知道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不懂得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文化知识。文化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作家写作水平的发挥,只当“土作家”是难以走向世界大舞台的。我们要为那些渴望成为专业作家的朋友们创造学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历史及文学,以多元的知识和开拓的思维来提升他们的创作能力,为他们成为优秀的大作家做好铺垫[2]185。

(二)指导实践

读书学习不仅能为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而服务,还有利于帮助人们在获得真理认识的基础上为指导实践而服务。刘少奇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忠实践行者,尤其注重运用书本中的真理去指导自身社会实践,并经常劝诫身边的人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抱着这一目的。

1.读书明理,指导革命

刘少奇在《答宋亮同志》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以往的多次失败,都是因为党在思想指导上没有足够的斗争经验,归根到底是由于思想指导上的不成熟而引起的决策上的失误,进而导致了全党或部分关键任务的失败。由此可见,理论水平不高是“我党到目前为止仍需攻克的一大难关”,所以加强理论学习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党只有不断地增强理论业务能力,提高决策水平,才能带领人民取得这场革命战争的胜利[3]220。

1945年8月29日,刘少奇在对军事指挥人员的专题讲话中强调,要想在战争中赢得胜利,所有的军事指挥干部务必要加强学习,认真研读毛泽东同志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本著作,仔细琢磨书中所倡导的理论原则,灵活地在实践中加以运用[5]404。

在《对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的讲话》里,刘少奇再次强调了读书学习对于指导革命实践顺利展开的重要意义。在他看来:提高各级领导人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增强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读书学习是一项长久的工作,不论什么时候“不读书,可不成”。革命胜利之前,我们需要从书本中学习作战经验;革命胜利之后,我国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更得通过钻研理论书籍来掌握治国理政的基本知识,应对潜在的危险。学习理论要以指导实践为目的,要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做到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4]170。

2 .读书求知,助推建设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刘少奇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实践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党是否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他认为,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提升必然是在所有党员系统且全面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的。我们务必要重视加强对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的马列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系统学习马列学说的自主意识,使他们不仅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及方法去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提高自身做判断、辩是非的能力;还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去探索和总结自身工作经验,善于从特殊经验中发现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2]269。

1961年6月30日,刘少奇在国家举行的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为主题的大会上发表讲话,他强调:当前,在全党范围内展开一个以帮助党员干部了解和熟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为主要目标的学习运动,是我党最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必须明白,要想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就一定要主动掌握新知识、接触新事物,积极学习那些我们既不了解也不擅长的学问,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学习,才能帮助我们正确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规律,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奥秘所在[4]527。

刘少奇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这篇文章中再次着重阐明了读书学习有利于指导社会实践的道理。他说,缺乏理论是我党当前最大的劣势,我们必须集中一切时间和精力全面地提高党政干部的理论修养和文化素质;只有真正懂理论的人才能科学无误地指导实践工作,不懂理论的人想要成为人民的领导者,是当然不可能的,而即使他们侥幸成为群众的指挥者,也终将会被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的理论人才所取代[2]48。

二、方法:科学适用、多元综合

在刘少奇看来,读书不仅要有积极且清晰的目的,还应有恰当而多元的方法。刘少奇在读书时经常用到并向大家推荐的读书方法主要有集体讨论、同类比较、反复研读、读用结合、注重联系、读思结合等。

(一)集体讨论

在读书时以辩论、商榷的方式与别人展开交流、各抒己见,进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思考和理解,这种方法即为集体讨论读书法。刘少奇认为在研究较为深奥的理论问题以及集体学习时应该积极运用集体讨论读书法。

1948年5月28日,刘少奇在其所起草的为响应中央决议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学习列宁所写《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第二章的通知中,要求“各局”“各前委”在收到中央宣传部重印的该章前记之后要立即公开发表,印刷成册,及时下发给所有的党员干部研读,组织大家“讨论学习”[4]481。

1958年11月,刘少奇在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就采用了互相交流的讨论读书法,以集体学习的形式进行研读。刘少奇在长期的埋头工作中患上了肩胛炎,给身体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中央出于对刘少奇健康状况的考虑,批准他于1959年11月到海南休养。而刘少奇认为“读书是最好的休息”,所以他决定在充分利用休养时间仔细研读由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修订第三版)》下册(社会主义部分)[6]775。在11月2日到22日这段时间里,刘少奇主要攻读的是《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修订第三版)》下册这本书。一开始,主要以读为主;后来,讨论学习成为了主要内容。从11月10日起,刘少奇组织大家就书中的章节依次进行了讨论,前后一共召开了九次学习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人主要有:广东省委书记林李明,广东省委宣传部、海南地方和驻军的部分负责人以及刘少奇身边的工作人员等等[6]776。刘少奇在每次的读书会上都做了精彩的发言,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分析了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及实践方面的可借鉴之处和缺憾所在,用清晰系统的逻辑表明了自己对社会主义建设这门学问的认识,并且结合具体实际认真反思了我国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6]778。

(二)同类比较

将类似的知识做出归纳和整理之后再进行对照式的研读,即为同类比较读书法。同类比较学习是读书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刘少奇在读书学习时往往会结合所学知识的特点灵活地运用同类比较读书法。

刘少奇在研究如何把握民主精神的过程中就恰当的采用了同类比较读书法,主张通过阅读不同的民主资料以比较的方式探寻真正的民主,进而推动国家民主建设。刘少奇认为,应当派专门的同志对资产阶级在革命时期的民主主义、苏联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以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各国宪法的不同,以对比的方式写出可供他人学习借鉴的理论文章和书本教材[3]227。

刘少奇在对工会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时,便经常运用同类对比研读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快速且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1956年五六月期间,刘少奇一心投入到工会工作以及工厂管理的研究中,翻阅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文献材料。他深入思考了在党内引起争议的关于“新中国的国营工厂内部和工人之间是否存在矛盾”等一系列社会新问题,并尝试从理论上寻求突破,总结出新经验。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刘少奇主动整理了对这些问题有不同认识和看法的文章,并特地调来了反映东北等地工厂状况的一些资料,进行了详尽且细致的研究。最后,他通过比较研读,总结出了历史发展中的新经验,写出了《读邓子恢和高岗两篇文章的笔记》。在这篇文章中,刘少奇从理论上高度概括了国营工厂当中的矛盾所在以及工会工作的主要任务,首次提出了“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强调了要善于区分并能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好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6]647。

(三)反复研读

在学习较为深奥以及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时,刘少奇认为采用反复研读的方法是最为合适的。在《对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的讲话》中,刘少奇就明确表达了对于重点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不懈探索。在刘少奇看来:地理、历史知识过去学过,现在依然得学,这是毫无坏处并且十分必要的。现在,我们身处的环境与过去有很大的区别,那么所要学的地理、历史知识自然不同于以往。历史之中存在着普遍的科学真理,不学历史,就“理论不起来”,我们必须时刻重视学习历史知识,并要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来研究历史现象探寻发展规律[3]417。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主张全体党员都要反复研读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刘少奇认为《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关于某些基本问题的分析与见解是非常好的,对于指导实际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并希望能将此文作为重要的党内学习文件在县、团级以上的党委展开学习。于是,1965年12月15日,刘少奇就印发《论十大关系》一文的事情写信给毛泽东,经其同意,在邓小平和彭真两位同志的办理下,《论十大关系》最终成为县、团级以上党委的重要学习材料[4]630。

(四)读用结合

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实践的作用,以学中用、用中学的方法掌握理论知识,这就是读用结合法。刘少奇在阅读应用性较强的理论书籍时经常使用这一方法。

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这篇文章中,刘少奇强调了党员干部在读书学习的实践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读用结合的方法。他认为,读了几本理论书籍,积攒了一些理论知识,这只是为运用理论提供了些许可能,但并不意味着你真正掌握了理论,要知道单纯的书本式学习是不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生活中,那些教条主义者将书读得滚瓜烂熟甚至是倒背如流,可一面对实际问题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等伟人所不曾提及的问题时,他们就立即变得无计可施,丝毫不懂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及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是最刻板也最无用的学习。马列主义的学习从来不是教条式的,我们应该把掌握其立场、观点及方法作为学习的最终落脚点。在遇到新问题与新情况时,能够且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与方法去解决困难,并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才叫真正的学到了一点知识,掌握了一些理论。我们应该读书,更要懂得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读以为用、知行合一[2]50。

在研究《资本论》中的一些经济问题时,刘少奇也积极向广大党员推荐读用结合的方法。刘少奇结合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表达了自己对经济发展的看法,他认为,工业和文教事业建设规模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农民,归根到底要看农民所提供的商品粮食数量的多少,并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这一问题的详细阐说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马克思曾论述到农民在满足自身生活需要后能为国家提供的粮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从事社会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劳动力的数量。工业和农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计划经济中的重要问题,要想搞好国家建设、发展好计划经济,就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努力遵循好农业、工业、文教事业之间的比例关系[4]557。

(五)注重联系

刘少奇认为,在读书时善于将相互关联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刘少奇在研究斯大林论布尔什维克化十二条箴言的第三条时,强调了只有广泛联系不同国家的革命和历史经验、运用联系的读书方法才能真正学懂这部分的知识。他认为斯大林通过论布尔什维克化的第三条想要告诫我们的是:在指导本国革命的实际过程中,既要注重联系各自的国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要注重借鉴世界各国的革命经验做到少走弯路少犯错。在刘少奇看来,学习和借鉴别国的革命和历史经验是处理本国革命难题的重要手段,但他强调,各国革命问题的彻底解决,不能光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善于学习世界一切国家的革命历史经验并能从其中汲取教训。中国作为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革命及建设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因此,我们在读书学习时要做到既考虑中国的具体国情,又联系别国的经验[3]416。

在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问题上,刘少奇也主张运用联系研读的方法,通过从西方历史和中国实际中汲取经验的方式来深化理论认知。他强调,党员干部不能不学西方历史,学习西方历史的目的是为了读懂马列主义。他认为,学习理论最终是为了实现一般真理与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因此,在拥有实际经验的同时还必须掌握理论知识,在懂得中国经验的同时还必须学习外国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既避免走向教条主义成为“跛足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又避免走向经验主义成为“爬行的马克思主义者”,做到在困难中坚守方向、坚持真理。所以,在重视学习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积极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还必须关注中国实际认真总结自身经验,只有做到中西贯通,才能减少在实践中犯错的可能[3]416。

(六)读思结合

读思结合法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同步的思考有益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刘少奇从小便养成了善于思考的好习惯,经常带着问题去读书,读用结合的方法贯穿于他整个的读书生涯之中。

刘少奇在阅读陈绍禹所写的《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时就运用了读思结合的方法,以思考与探究的方式深入透彻地掌握了该书的本质内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刘少奇以写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了自己思考的过程,他认为:王明等人与李立三之间的斗争在路线上是没有本质区别的,王明在某些问题上的表现甚至比李立三还左。四中全会前,王明等人所倡导的反对立三路线的斗争从本质上来讲是一场违反党的纪律与原则的派别斗争,说到底是一种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不顾及全党的分裂活动,是百害而无一益的。四中全会上的斗争更是直接由王明等人所掌控,它为王明一派人无组织无纪律的行动披上了国际路线与布尔什维克党的合法外衣,准许他们肆意地欺骗和愚弄人民群众[5]404。

刘少奇在强调以读书学习来避免空谈的实际问题上,也建议广大党员及领导干部采用读思结合法。在他看来,党员同志要想使自己的工作脚踏实地,就必须认真研究中央的决议及文件,准确地把握国家发展的形势和党当前的任务。对政策的盲目服从与信任不是党追求的结果,党员干部更需要提纲挈领地领悟党的决定和策略,并能在各种实践环境中灵活地加以运用。党的工作要想继续进步和发展,就必须彻底地改掉空谈的作风与不切实际的领导方式,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3]45。

三、原则:联系实际、读以致用

在确定了明晰的目的和寻得正确的方法之后,读书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刘少奇主张在读书实践的开展过程中必须坚持读书要与工作实际相联系的原则、坚持读以致用的原则。

(一)联系实际

刘少奇认为读书必须坚持与工作实际相联系的原则,只有通过多读与工作相关的书籍才能切实提升个人的业务水平。不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在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刘少奇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读书原则。

刘少奇于1942年7月中旬参加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中心学习组开学庆典时,就曾一再强调党员干部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务必要遵循与革命实际相联系的原则。他指出: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读书只是必要的学习方法而并非唯一的求知途径,参与实践斗争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学习方法,通过亲身实践同样可以让我们学到知识收获经验,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任何理论知识的孕育和产生都是在社会的生产和斗争实践中完成的[5]404。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自我修养》一文中也强调,善于将读书学习与革命工作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是广大党员干部提升自我、紧跟时代步伐所必须具备的修养。在刘少奇看来,只学习历史上革命前辈们的斗争实践经验是远远不够的,革命实践的锻炼同样重要,党员干部必须主动地参加革命实践活动,勇敢地与反革命分子展开斗争,通过积极向实践学习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好革命斗争和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实践是人们完成思想改造提升自我的重要手段,党员干部要想提高自己,就必须踊跃地参加革命实践,积极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实践锻炼的方式来提升个人修养[3]99。

刘少奇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这本著作时,就要求自己将书本中的知识与我国的建设实际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1958年11月13日,刘少奇在当天的发言中,联系自己学习《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感悟就全民所有制这一制度的内在矛盾和调整问题展开了探究,创造性地提出了“所有权”及“使用权”两个概念[6]780。

刘少奇在引领党和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结合我国实际对合作社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切实遵循了读书学习必须与建设工作相联系的科学原则。刘少奇通过认真分析与合作社知识相关的理论资料写出了一系列表达自己观点的文章。他认为,国家发展合作社经济不能只通过学习列宁的《论合作制》来寻求规律,还应该自觉总结我国建设合作社过程中积累的独特经验。 因此,为了更好地指导实际,刘少奇从1951年起,先是为中央起草了《关于合作社问题的决议(草案)》,并陆续写出了《关于合作社的若干问题》《论合作社问题(初稿)》以及《为组织广大的合作社经济而斗争》等文章。刘少奇在这些文章及文件中始终坚持了列宁同志关于合作社问题的指导思想,并在总结我国合作社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中国如何建设合作社、怎样发展合作社经济的理论思想[6]645。

(二)读以致用

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运用到具体工作中,以实际应用的方法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这就是读以致用的基本原则。刘少奇认为读书求知必须坚持学以致用,并在自身的学习活动中践行了该原则。

刘少奇在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联系自身的读书实践,用读书习得的工运理论知识正确地指导了实际工作。刘少奇为了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全面地建设好新发展起来的工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资料和思考问题,最终在形成自己的理论、思想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会代表会》《工会基本组织》和《工会经济问题》三本小册子,旨在解决当时工会建设当中面临的三大难题[7]84。为了使工会成员及领导干部直截明了地理解这三本册子中所阐述的理论,刘少奇用了简洁且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将小册子写得深入浅出。这些体现刘少奇工会建设思想的小册子在各大工会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帮助一些工会组织以自我纠错和教育的方式走向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刘少奇的这三本理论文册作为我国早期工人运动史中的重要著作,科学地回答了哪种组织形式更适合我国工会的发展以及如何协调工会内部各种关系等问题,对中国工会运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7]86。

刘少奇通过阅读马列主义经济学著作积累了丰富的经济建设知识,并将其灵活地运用到了我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工作之中,坚持了学以致用的读书原则,起到了指导实践和巩固所学的双重作用。刘少奇在研究市场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时,自觉地将研读《资本论》等著作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当中,以用促学,进一步深化了自己对理论的理解。在他看来,《资本论》第三卷中《关于商业资本的历史的考察》这篇文章就充分说明了商业对生产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商业是能够支配生产的;要与资本家竞争,就必须在市场上占得先机,只有在掌控了市场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对国民经济的领导,要想在这场竞争中战胜资本家,就必须重视供销合作社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而不能像以前一样只懂下达行政命令却不懂使用商业方法[6]566。

猜你喜欢

刘少奇理论读书
坚持理论创新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我们一起读书吧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