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山东基层水文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2020-12-01

党员干部之友 2020年9期
关键词:市局水文职称

水文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山东水文局着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强劲的基层水文人才队伍,为进一步加强水文能力建设,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基本情况

山东水文系统实行垂直管理,下辖16市水文局,县级以下基层水文中心(含测站)各类人员862人,占全系统人员的54.59%,其中在编346人,占40.14%。从学历结构看,大学以上学历434人,占50.34%;大专学历343人,占39.79%。从年龄结构看,35周岁以下506人,占58.7%;36周岁至45周岁151人,占17.52%;46周岁以上的205人,占23.78%。从专业结构看,水文、水利及相关专业559人,占64.85%。从专技人才职称结构看,专技人才共841人,副高级职称63人,占7.49%;中级以下职称313人,占37.22%;其他无职称(均为购买服务人员)465人,占53.94%。

二、主要经验

一是依托基层水文服务体系建设,引导人员向县级以下流动和倾斜。为有效解决县以下水文管理与服务缺失问题,2012年提出构建“以县级水文机构为主体,乡镇水文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级水文管理员为补充的基层水文管理服务体系”的工作思路。经努力目前全省75个县级水文中心全部建成运行,设乡镇水文服务中心400多处,聘用农村水文管理员4600多名,在全国率先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位一体的水文管理服务体系,改变了过去“市局直管测站”的管理模式,推动了人员向县级以下流动和倾斜,倒逼形成了“小机关(市局)、大基层(县以下)”的工作格局,一支符合基层需要的水文专业人才队伍正不断壮大。

二是创新用人用工方式,形成水文基层人才队伍的社会力量。针对近些年水文监测站点数量剧增、基层人员严重不足的实际,抓住国家和山东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重大机遇,超前谋划、先行一步,2014年调研,2015年试点,2016年实施,目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形式购买人员518人,走在全国前列,并探索建立了有效的购买服务人员监督管理机制,与水文在编职工“一体化”管理,并由在编职工进行“传帮带”,大大缓解了基层人员不足的困境。

三是健全人才评价、使用、激励等机制,着力解决制约基层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县级水文中心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着手制定《山东省县级水文中心规范化建设指标体系》,将人员配备数量和质量纳入考核内容。加大基层人员公开招聘力度,近年来市局90%的招聘岗位,用来定岗选拔大学毕业生到县级水文中心。探索设立职务晋升基层经历门槛、职称晋升基层经历加分、基层艰苦岗位补贴等多种措施,引导市局在编人员尤其是年轻干部往县级水文中心下沉,一大批基层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建议思考

基层水文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须着眼长远统筹谋划,全面提升基层水文人才能力,实现人才总量质量与水文事业发展相协调。

1.改进编制管理和人才招聘机制,不断提高人才质量。在保持编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建议对全系统编制统一管理,统筹配置和盘活编制和岗位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基层人才资源。进一步扩大水文行业用人自主权,探索开展自主招聘,不断提升招聘人才质量。

2.创新评价激励机制,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建立符合县级水文中心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以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加大对水文基层人才的倾斜。完善基层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分配向基层人才倾斜,切实提高基层人员待遇。

3.完善人才保障机制,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以县级水文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切实改善基层工作和生活条件,帮助解决偏远水文基层人员的实际困难,确保基层人员稳定。

4.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利用“互联网+”等新模式,通过举办水利水文大讲堂、基层骨干人员专题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解决基层人员分散、不便集中培训的问题,不断提升基层水文队伍能力素质。通过驻巡结合的工作方式,为人才提供多岗位锻炼机会,也为基层人才合理流动提供条件。

猜你喜欢

市局水文职称
发展水文经济 增强水文活力
规矩
浅谈水文档案的价值和开发利用
请记住我的名字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职称:追寻幸福中的成长
江西省水文文化建设的思考
六盘水:盘县1月份税收实现高增长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