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及发展分析

2020-11-28李怡非

艺术评鉴 2020年19期
关键词:风格特点发展

李怡非

摘要:东北秧歌是一种较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其语言风格幽默风趣,舞蹈热情火爆,展现了东北人民的热情、朴实、幽默的性格。本文就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以及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东北秧歌   风格特点   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9-0010-03

东北秧歌的历史较久,主要来源于民间人民的劳动和庆祝活动,在秧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民间戏曲和流行因素,将不同的艺术进行融合,形成刚柔并济、热情幽默的风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因此,应加强对东北秧歌的传承与发扬,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东北秧歌。

一、东北秧歌及其历史

东北秧歌是一种民间的歌舞表演形式,深受东北人民喜欢,在每逢重大的节日经常有秧歌的表演来为大家助兴。在如今东北地区的城市或乡村中,也会有许多叔叔和阿姨在傍晚广场舞的时间扭秧歌锻炼身体,秧歌在东北的流传度非常高,几乎每一个东北人都会唱一小段或者扭上几下,这与秧歌自身风格特点是分不开的。秧歌的表演形式非常诙谐和幽默,风格较为独特,既能淳朴豪放,又能生动活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东北人民的性格,非常的热情却爽朗又十分的质朴稳重,体现出刚柔并济的特征。东北秧歌的服装非常鲜艳,大多数由色彩艳丽的戏剧服装为主,通常借助手巾花、扇子、红绸、高跷等进行表演,观众一般能够通过服装的样式来对表演中的人物角色进行了解,其中角色多种多样,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妖精、历史流传的故事名人等,在欢快的奏乐声中轻快的舞动,很容易营造出欢快的气氛。

东北秧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间,杨宾于《柳边纪略》中有相关的记载,在宁古塔附近村庄的节日中,有当地人民进行秧歌活动,详细的记录了秧歌中的扮相特点、衣着服饰、音乐特点和欢乐的盛况,场面非常热闹有趣。东北秧歌最早是由农民在农耕的过程中对丰收的期望和对农家生活的闲谈等发展而来的,属于民间艺术,清朝时期,在东北的满族人较多,许多汉族人民迁移到东北生活,带来不同的艺术和表演,东北秧歌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很多不同的但又很有趣的表演形式,如祈福颂歌、民间杂技、武术表演、流行歌曲以及各种戏曲等,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受众范围也较广。

东北秧歌的分类有两种,一种是人们熟知的“地蹦子”,又称为地秧歌,表演者们直接在地面上舞蹈表演;另一种为踩高跷,表演者需要踩着高跷进行表演,高跷有一定高度,多在1-2米左右,最高可達到三米以上,难度非常大,同时表演也非常精彩。

二、东北秧歌的特点与风格

(一)旋律节奏特征

东北秧歌中歌曲和音乐的特点较为鲜明,乐曲种类丰富,旋律简单,朗朗上口。在表演过程中,有较为热情火爆的乐曲,也有婉转抒情的旋律,容易感染人们的情绪。在乐曲表演中,一般使用唢呐、鼓、锣、镲等传统的乐器进行演奏,在较为专业的表演中也会辅以二胡、三弦、手玉子和竹板等。

传统的东北秧歌的节奏一般为2/4拍或者4/4拍,节奏的重音会有一定的变化,在演奏的过程中,大量的附点音符能体现出其中的变化,尤其在乐曲较为缓慢婉转时,能够体现出节奏感,与舞蹈中的韵律感十分贴合。在东北秧歌的表演中,使用唢呐吹奏缓慢的曲调,同时搭配鼓、锣、镲等打击乐的紧密鼓点,能够使秧歌的氛围愈发浓厚,观众的情绪也愈发的高昂。

东北秧歌在演奏的过程中,经常使用变奏的手法进行表演,其中的具体表现手法有:1.旋律的改变。将旋律中的原始曲谱作为主要架构,对旋律进行装饰,包括加花和简化,通过改变,让曲谱的旋律更加的流畅华丽,同时富有风趣和俏皮等感觉。一般在曲调开始的部分进行加花装饰,随着不断的演奏,在曲后速度变快,旋律变得精简,形成较为独特的表演风格。2.技术性变奏。在同一个变奏中使用不同的技巧进行演奏,或同时用多个演奏的技巧,体现出了东北秧歌中“浪”的特点。3.借字手法。在演奏中,将演奏乐曲中的几个音用别的音来代替,将原曲调的旋律和调性等进行调整和改变,加强了音乐的独特个性。4.唢呐变换。将唢呐原本的音节进行更改,利用自然音节进行移调,在唢呐演奏时变换指法,使其曲调得到变换,使整体的音乐更加有特色,同时具有新鲜感。

东北秧歌中的曲调变奏有一定的规律,但在演奏时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或演奏者的心情进行加花等旋律的改变,使其更符合现场的氛围。节奏的特点与东北秧歌的舞蹈动作中的步法进行搭配,能够加深舞蹈的韵律感,形成独特的东北秧歌的特点。

(二)体态与韵律特征

东北秧歌的体态特征可以使用三个字进行概括,分别是“扭”“哏”“俏”,贯穿在秧歌舞蹈中的始末,也是东北秧歌中的重要表现。在跳秧歌舞时,女性表演者一般身姿挺拔,双手一般在腰部以上的位置活动,持手巾花和扇子在身体侧方进行悠甩。男性表演者在跳舞时,一般需要弯曲膝盖,身体前倾,身体一般比女性表演者矮,双手的活动大开大合,经常在胸上部附近活动,情绪高涨时可能会有高难度的“绝活”表演。通过对整体节奏的处理,将舞蹈的动作与故事的发展以及乐曲的变化等进行融合,营造出完美的视觉享受。

东北秧歌的表演形式分为静态和动态,分别有一定的体态和韵律特点。静态表演中,一般为站立不移动,虽然动作不明显,但是结合音乐和氛围,能够让观众的内心感受到演员在静止中的表演,体会到其想要表达的含义,能感觉到演员在“扭”动着。

动态表演中的体态变化较多,但其中离不开“扭”字,演员通过将双脚交替移动,切换重心,双手配合舞动来进行移动,对其具体动作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动态:

第一,步态。东北秧歌的步态变化较多,但都有基础的步伐和扭态来进行变化,在起步时,一般为双脚着地,将左腿抬起向前一步后将重心转为左脚,另一条腿可以跟上迈进或者向其他的方向进行发展,形成其他的步态,在迈步时经常为心随意动,将步伐发展为丰富的舞蹈动作。在秧歌的基本动作中,首先应一脚前迈,屈伸半蹲,另一脚跟随迈进,下落着地时可以直立身体。其次,向后踢步,下蹲后另一只脚跟上,再直立身体。应注意的是,在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身体的起伏动态,加强对重心的控制,使重心随着动作的方向移动。在整个移动的过程中需要对身体的起伏状态进行控制,跟随脚步的变化来进行韵律的调整,体现出秧歌中的“哏”的特点,让舞蹈表现得更加灵活俏皮。最后,应使用手部动作进行配合,加强舞蹈的美观度。基本步态虽然较为简单,但其变化较多,同时能够展现出不同的情绪,如在连续的步伐舞动时,会给人一种跳跃的感觉,能够很好地展现出东北秧歌的欢快和热情,体现出对丰收的喜悦和东北人们热情如火的性格。

第二,腰胯动作。在东北秧歌中对于腰部和胯部的动作也有一定的要求,也是秧歌中的一大特点。腰胯部位的韵律更多的是由高跷的表演形式演化而来的,通过在高跷上腰胯部的扭动进行发展,成为东北秧歌的特点,地秧歌中也将腰胯的扭动韵律转换到自己的舞蹈中。

高跷是秧歌的一种表演形式,其主要的表演工具是木质的高跷腿,高跷腿在设计时,会在接触地面的部位安装大号的钉子,起到固定的作用,让表演者在冬季的冰雪地面上能够更加稳固,演员踩在高跷上移动时,会将底部钉子扎入土地中,在抬脚时会相对困难,需要加大力气,因此,通过腰胯部积蓄力量进行发力,让高跷腿能够顺利的抬起落下,使得腰胯部有明显的律动,形成“8”字的画横扭动。腰胯的律动是东北秧歌的舞蹈精髓,通过腰胯的扭动才能让东北秧歌更加的优美俏皮,体现出的“俏”的特点。

第三,手臂动作。东北秧歌中的手部动作也非常的精彩,通过与腰胯的扭动配“悠甩”的动作,加强了舞蹈的感染力。表演者的手中都拿着固定的道具,一般为绸缎扇子和花手绢,通过道具的加持,能够帮助其手臂动作与腰胯和步伐的动作更为匹配,展现出优美的舞蹈。在手部进行悠甩时,其高度、幅度、节奏和方向等都有规定。同时,秧歌对于表演者的手部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演员使用道具来进行花样表演,通过手腕与手肘的配合,使道具在表演者的手中构成灵活多变的构图,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进行辅助表达。

(三)表演工具的特点

在东北秧歌中,其表演工具种类较多,如有鱼竿、斧头等劳动工具类,鞭子、棍棒等武器类,绸子、水袖等戏曲工具类,以及扇子、手巾花等传统工具。其中最为常用的是传统的手巾花和扇子。东北秧歌中的手巾花又叫做手绢。其原为满族妇女的日常生活用品,本为四角,后改为八角的双层手巾花。其中的扇子本为纸糊的扇面,后经过更改和调整,成为了有绸边的颜色鲜艳的折扇。在实际的表演中能够使用工具进行精巧的动作,形成不同的花样,根据手巾花的形态也能对秧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手巾花的花样动作分为绕花、片花、手出花以及转花等,将手臂动作与手巾花的动作表演进行加荷,能够得到更好地表演效果。

三、东北秧歌的传承与发展

东北秧歌作为东北的特色民间艺术,其地域特征较为鲜明,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节日的气氛越来越弱,民间的大型秧歌的组织活动也越来越少,其发展和传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是目前要面临的问题。

为加强东北秧歌的传承,促进秧歌的发展,首先,应加强东北秧歌的节奏和韵律的处理,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观点。想加强节奏和韵律,表演者应控制身体,在速度和力量的表达和变化中,更好的掌握表演者的躯体动作和幅度,使其与乐曲更加的配合。在进行踢步或其他步法时,在节奏变化时进行适当的改变,达到“稳”和“浪”更好的结合。提高演员的表现力,更好的把握情感,一方面要根据故事和音乐的变化对动作的幅度进行改变,另外需要对舞蹈的结构进行处理,提高表现力。

其次,加强东北秧歌与其根源的联系。艺术源于生活,东北秧歌的形成也是从民间的劳动和庆祝等活动中总结而来的,通过不断的加工和融合,才能够最终铸就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东北秧歌。没有一种艺术能够脱离人民群众而存在,也没有一种表演形式能离开生活的支持,为了东北秧歌的传承与发展,首先应让秧歌重新回到这片黑土地上,扎根于东北的传统文化中。不断加强对生活的探索,提高对文化的感悟,加强对生活的了解,才能够不断让艺术扎根更深,这样才能让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的丰富,同时能够打动人心,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追求。通过扎根于文化中,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只有了解东北秧歌的本质,才能做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树立民族的自信心,让东北的文化得到世界的认可,让东北秧歌也能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欣赏。

最后,顺应时代变化添加新颖的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有了较大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也较大,节日的氛围也在减弱,东北秧歌想要在有限的条件中得到发展,必然要提高创新性和创造能力,与时俱进的创作出新的、富有生机的、更被现代人所接受的表演和节目,按照现代人的审美和观点进行节目的编排。在创作新的节目时,应对其中表现的内容进行实际的了解。例如:想要创作关于采摘和收获的秧歌舞蹈时,创造者和表演者应深入到农村进行劳动,实际感受丰收带来的喜悦,将劳动人们的辛苦和勤劳以及面对丰收时的感受使用艺术进行描述,这样才能更加充满真情实感,对于观众的吸引力也更大。在创作时,要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亲身的感受,同时在其中加入一些创新或流行元素,加强秧歌的感染力,让秧歌吸收现代生活中的日常动作,促进秧歌的不斷发展。另外,应对秧歌的伴奏乐曲进行创新和调整,将舞蹈与音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提高整体秧歌内容的丰富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东北秧歌不仅融入了东北人民的真情实感,同时也包含着东北地区的文化人文。秧歌对于我国来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更多的人来继承和发展。因此,应鼓励更多的人对秧歌的历史文化以及表演特点等进行了解,加强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将人们真实生活中的艺术表现出来,鼓励弘扬和发展东北的传统特色秧歌,促进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薛丞妍.东北秧歌的艺术风格及发展[J].黄河之声,2019(04):21.

[2]洪严.东北秧歌舞蹈音乐艺术特征解析[J].新丝路:上旬,2019(10):1-2.

[3]毛侃.试论东北秧歌的继承与发展[J].艺术教育,2019(06):92-93.

[4]李蕊.舞蹈教学中东北秧歌艺术特征的解析[J].黄河之声,2019(21):124.

猜你喜欢

风格特点发展
试论加强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培养途径
区域发展篇
电视剧中的音乐叙事作用浅析
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风格特点及曲式结构
图说共享发展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及发展变化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浅析东北秧歌的风格演变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