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扬琴在秦腔伴奏中的作用

2020-11-28曹小荣

群文天地 2020年6期
关键词:八度扬琴秦腔

曹小荣

扬琴,又称“洋琴”,大约在明清时期经由今天的中东地区传入我国。在历经几百年的历史变迁及无数优秀音乐家坚持不懈的奋斗和革新,扬琴已从外来乐器演变成一件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民族乐器并自成体系。在该乐器传入中国之后,因其自身所具备的特色被广泛应用于说唱和戏曲艺术的伴奏之中。由此,扬琴在我国戏曲和说唱艺术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一、扬琴与秦腔的简单介绍

(一)中国扬琴的发展历程

两根琴竹之中刚柔并济,敲出变化音色,品弦之间丝缕严密,奏出华彩乐章。有人赞誉扬琴的声音为“扬清激浊,琴音芬馨”,然而作为民族乐器的扬琴,却是一个舶来品。

据史籍记载,扬琴是在明末清初年间从西域古波斯一带传入中国的击弦乐器,属外来乐器,与钢琴同宗。据说最早在广东流行,后传入内地并流行全国。最早被称作洋琴,后称为蝴蝶琴、铜丝琴、打琴、扬琴等。扬琴在中国流传的400多年中,扎根于中国传统音乐丰富的土壤之中,成为璀璨的中国民族乐器宝库中的一员。它的音色清脆、明亮,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作为独奏、合奏或为戏曲伴奏乐器,在中国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扬琴充分吸收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养料。直至今日,从形制的变革到演奏形式的多样,从“吟、揉、滑、颤”等十大技法的形成到曲目的丰富多彩,扬琴已经完成了从“洋”到“扬”的转变,成为一件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

(二)秦腔的历史发展

秦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秦腔又稱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

秦腔宽音大嗓,直起直落,既有浑厚深沉、悲壮激昂、慷慨激越的风格,又兼备缠绵悱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的特点,凄切委婉。

秦腔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上的瑰宝,也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它为研究汉族文化、追踪古老艺术形式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秦腔也是传统戏曲音乐发展的根基,更是华夏文化被弘扬得淋漓尽致的最好诠释。

二、扬琴在秦腔伴奏中的作用

秦腔戏剧是一个古老的艺术,先辈艺人们经过长期和不断的艺术实践,从浩如烟海的乐器中,挑选出钩锣、铙钹、二胡、扬琴等,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演奏,形成了秦腔的音韵风格。

扬琴的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它的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

扬琴演奏时有单打、双打、轮音、琶音、衬音、顿音等技巧。其音响低音区浑厚饱满,中音区纯净悠扬,高音区清脆嘹亮。新中国成立后为秦腔文场所吸收,并成为文场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在秦腔音乐的伴奏中,扬琴因为在听觉上给予人更多的共鸣,其音域宽广,清脆明亮,在秦腔乐队以及板胡的领走中,常常能和谐地统一众多乐器的音色。将扬长避短的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还不失个性魅力的张扬。所以,扬琴被称为戏曲乐队中的领头乐器,在秦腔音乐中有着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

(一)花音,硬音作用

在秦腔音乐中,有一种独有的唱腔叫作欢音,它也可以称作是花音和硬音。主要表达的是一种喜悦,活泼,刚健有力,爽朗的感情。这时乐队的伴奏也显得十分重要,它需要和剧情的有力配合,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扬琴在这时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并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时扬琴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如交替使用“加花”“双击”等形式,将乐队的整体效果大大提升,进一步丰富了艺术渲染力。

这时其他乐器不能完成的伴奏,扬琴就可以上接下连,承转启合。如,对过门“加花”出来时用“欢音慢板”和“二六板”等,使音乐伴奏达到丰富的效果。轻重有别是伴奏最注重的一点,音乐要干净利落,恰到好处。

(二)哭音,软音作用

秦腔区别与其他剧种最具特色的一种唱腔就是“哭音腔”,善于表达悲苦、怀念、痛恨的感情及深沉、激昂、深厚的旋律。而扬琴对这种伴奏形式的处理就要极为小心,演员的感情随着剧中情节的发展不断地起伏,扬琴这时就要紧密配合,将音乐表现的重点紧扣出来,对唱腔过门的放音是扬琴在伴奏时要特别注意的一点,“上句”和“下句”的落音要充分利用它的“五度”和“八度”。将人物在剧中的悲愤、哭诉、哭、痛苦等情绪适当地表达出来。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停”的唱腔与演奏形式。

(三)加花作用

扬琴在唱腔中“花彩”的伴奏,称作“加花”,这是使伴奏更加丰富多彩的一种方法。常见的加花手法有:1.为了加强一个长音的音头、厚度,常在其下方八度位置上加一个低音或倚音;2.为了使旋律节奏紧凑、活跃流畅,常用同音反复的方法做成双的节奏型式出现,这种同音反复的打法,是扬琴最普遍、最顺手的一种加花手法,名叫“双打”;3.对于歌唱性的旋律,常在其较长音符的弱拍位置加低八度的衬音,以达到连贯流畅的效果;4.为了增强热烈的气氛,作同度、商八度、重复或低八度重复的滚奏是很有效果的;5.要求速度并不太快的旋律奏出热情、激烈、兴奋的效果时,常用密打的手法在弱拍位置上加很多固定的衬音(多位主音、属音,或八度、五度、十二度、十五度等音程),使音响既浓而厚,同时还产生了一种高昂的和声效果。

为唱腔音乐增添光彩就是“加花”,但不能因为它使主旋律的正常性受到影响,俗称“喧宾夺主”。应该做到顺其自然,恰到好处,使扬琴定位准确,与乐队间的认真配合是最重要的。

扬琴凭借其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成为了秦腔伴奏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作为一名扬琴演奏者,我会不断地在艺术创作和实践中摸索前行,为戏曲艺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西宁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八度扬琴秦腔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八度法在钢琴演奏中的难度与训练措施分析
我的秦腔半生缘
互联网时代下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对策探索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秦腔悼念陈忠实先生
我的扬琴学习大法
刍议音乐表演与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试论音乐表演中如何进行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父亲的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