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群众文化获得感更有保障 幸福感更加充实

2020-11-28吴庭杰王晓东

群文天地 2020年6期
关键词:服务中心基层群众

吴庭杰 王晓东

近日,中宣部公布了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我省海北州祁连县文化图书馆、西宁市城中区石坡街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海东市艺馨戏曲研究艺术剧团等11家单位受到表彰,这不仅是对我省基层文化建设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更是我省着力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进群众文化福祉的生动体现。

“十三五”以来,全省宣传文化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相关论述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广播电视“村村通”、农(牧)家书屋、“文化进村入户”、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各类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短板有效补齐、体系不断完善、内容日趋丰富、品质明显提升、效能显著提高、队伍不断壮大、活力竞相迸发,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由优到精”的转变,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设施是服务的载体,构建覆盖广泛、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离不开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十三五”期间,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原则,我省先后制定出台《青海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青海省“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等政策性文件,着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夯实文化服务基础,省图书馆(二期)、省文化馆、基层乡镇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服务阵地不断加强。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文化馆55个、图书馆52个、博物馆39个、乡镇文化站369个,不仅实现了“县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目标,覆盖省、市(州)、县(区)、乡(镇)、村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十三五”以来,为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省委省政府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相关政策,科学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社区倾斜,为基层文化中心配备新型集成化、便携式、多功能流动文化服务设备,实现阵地服务、流动服务有机结合和社区乡村有效覆盖,补齐基层文化设施短缺、功能不足的短板。同时,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打造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2700万元,在大通、互助、贵德等9个县开展宣传文化示范县创建,探索基层文化建设新模式。投入4.1亿元,通过新建、改造提升、功能资源整合等方式,建成大通县城关镇下毛伯胜村、互助县红崖子沟乡蔡家村等246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省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二、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务是文化建设的目标。“十三五”期间,文化惠民工程得到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数字文化馆及县级图书馆互联互通、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等一批惠民项目顺利推进,全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作框架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成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有序推进,唱戏听曲、读书看报、看剧观影等成为基层文化服务的标配。积极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全省农牧民歌手大赛、民间文艺院团展演、群众广场舞大赛等活动成为发现“草根”展示群众良好精神风貌的平台。“养团不养人”“群众演、演群众”“周末文艺广场”等符合青海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日趋成熟,并逐步在全省进行推广,使基层文化服务质效得到明显提升。

“十三五”以来,在统筹中央有关支持资金的基础上,一大批基层文化设施投入使用,文化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累计投入4.3亿元,按照“十个一”(即为西宁、海东等农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文体活动广场、一座乡村小舞台、一个书屋、一个广播室、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体育器材、一名文化管理员、一支文体活动团队)和“8+2”(即为6个涉藏工作重点州县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文体活动广场、一个书屋、一个广播室、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体育器材、一名文化管理员、每月一场流动电影放映、每季度一次综合流动文化服务)的标准建成一批文化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的文化服务。从2019年开始,每年投入300万元,在西宁、海东、海南的500个村,开展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管理员配备试点建设,组织各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实现了基层文化活动事有人干、责有人担,文化阵地门常开、人常来、活动常开展。截至2019年底,全省平均每萬人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836平方米,公共图书馆图书人均藏量0.87册,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214万人(次),文化馆(站)年服务人次456万人(次),博物馆年服务人次246万人(次),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

三、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健康活跃的群众文化活动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全省文艺工作者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创作推出一批接地气带露珠的文艺作品。省垣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潜心创作,推出《草原之子》《唐卡》《松赞干布》等大型剧目26台,小型节目近100个,演出7000余场,观众人数达900多万人(次),《天慕》《格萨尔的英雄草原》《花开卡阳》等一批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文艺作品相继问世,为全省各族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坚持文化为民、文化乐民,紧紧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暨青海解放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优秀地方戏汇演、专业院团优秀剧(节)目展演、群众文艺节目调演、群众歌咏大会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营造浓厚的社会文化氛围。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动员基层群众广泛参与到文化活动当中,依托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村大舞台等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举办广场舞大赛、农民运动会、社火展演等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实现自我展示自我提升。

猜你喜欢

服务中心基层群众
基层巡览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尼泊尔首家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正式运营
纠纷调解知多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