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舞蹈的文化功能及艺术编创

2020-11-28聂婧

群文天地 2020年6期
关键词:舞者动态舞蹈

随着民众对精神文化生活追求日趋强烈,群众舞蹈以其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悄然发展起来。与专业的舞蹈相比,群众舞蹈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群众性。群众舞蹈与舞台上的多人舞蹈的差异性在于更具备自发性质,参与表演的人员都是普通民众,他们没有受到任何的专业训练,却可以用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喜悦情绪和深层次的情感。群众舞蹈在体现人们的生活情趣,愉悦情绪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而且,群众舞蹈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具备很强的文化功能,其编创工作也需要很强的艺术能力。

一、群众舞蹈文化功能的内涵和外延

(一)群众舞蹈的文化精神内涵

群众舞蹈是一种自发的群体娱乐活动,具备主动参与、活动自由、自然传承的特点。群众舞蹈从古至今一直没有中断过,只是形式有所不同而已。在舞蹈还没有成为一个职业的远古时候,舞蹈就已经在群体活动中传承着。不过,那个时候的群众舞蹈的功能更复杂,甚至超出舞蹈的本身意义,比如舞蹈可以是操练生产技能、演练战斗技巧、吸引异性、团结部族的诸多意义。从大方向分析,舞蹈更可以起到传承民俗、凝聚民心、丰富民生的深层次作用。尤其到了现代,基于华夏文化多元一体的特性,群众舞蹈呈现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灿烂的文化内涵。由于中华文化的底蕴是“农耕文化”的特征,我国的群众舞蹈体现出节律铿锵、行动沉稳、动态朴实等精神风貌。这些扎根于文化土壤的属性,就是我们现代舞蹈形成的精神源泉,为现代的群众舞蹈艺术和美学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身体文化的城镇化特征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和新城镇化成为我国的社会体系,作为“身体文化”属性的群众舞蹈来说,城镇居民与乡村居民比较基于舞蹈的身体运动机能有所退化。另外,“杂多合一”是城镇居民的文化烙印,导致原有的“身体文化”对新的土壤和新的要求都不太适宜。由此,群众舞蹈在城镇化的趋势里形成两个特征:其一是以身体的关节活动为主要功能,以解决身体运动机能逐渐退化的问题,最终实现强身健体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健美功能。其二是娱乐心灵、追逐时尚的功能,这一功能可以理解为追逐时尚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愉悦的体验,人们可以在对时尚的追逐中融入时尚,在对时尚的认同中被时尚所认同,也就是从“乡民”向“市民”转型的过程,所以群众舞蹈的城镇化特征明显。

(三)群众舞蹈的群分和领头特征

在当今的群众舞蹈活动中,“广场大妈舞”是最典型的文化景观。毋庸置疑,“广场大妈舞”已经引领群众舞蹈的主流。“广场大妈舞”具备强劲的律动感、动作松弛感、形态随意感等健身操的特性。尽管目前对“广场大妈舞”的现象评价不一,但这种自己组织、自己编排的自娱自乐的舞蹈形式,已经引起大众的强烈反响。群众舞蹈还具备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人以群分”,这种群分的特性在于文化功能的诉求的差异性,可以分为中老年健身舞、中青年交谊舞、青少年率兴舞等。舞蹈的群分之后就引发又一个特征就是“头领群随”,具体表现是群众对某些领头舞者的自愿的、选择性的追随模仿。追随的理由有三:第一,领头舞者舞姿精彩、出众;第二是领头舞者舞德好、具有强烈的亲和力;第三是领头舞者可以设计编排被普遍接受的舞蹈动作,可以引领舞者的情感发挥。

(四)层次形态的文化属性

以“唱游”为特征的儿童舞蹈主要的形式是“歌唱中进行游戏”例如:“丢手绢”“找朋友”“伸出小手拍一拍”等唱游形式。而“圆舞”是青少年舞蹈的主要特征。该舞蹈表现的是民俗舞蹈中的文化认同,有助于舞者的社会交往。在青年人的舞蹈中最广泛的是“对舞”。“对舞”是单支舞蹈中相对固定的“成双成对”的组合,“对舞”中舞者的亲近感更加强烈。而中老年舞蹈的基本特征是“哼游”,在伴奏乐曲中有唱词,但舞者只是“哼”却无须真正唱。“哼游”形式的舞蹈,既不刻意“形象”也不用去“联想”,只要在合节拍中摆手踏足完成动作,例如:“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激烈的节奏。毋庸置疑,“健身”是中老年舞蹈的文化功能所在,而构成健身的又是“开心”“快乐”等情绪,而“小苹果”等舞蹈正是“夕阳红”中的返老还童的希冀。

(五)群众舞蹈的“作品”特性

群众舞蹈的“作品”性是指“群众创作”的舞蹈,创作者是非职业舞者,表演者也是非职业舞者。在这类“作品”的舞蹈中,也可以包括并非群体的独舞、双人舞和三人舞等题材,但该类型的主体还是群舞,特别是女子群舞的表演。因为群舞才更能被更多人表演和接受。作为“作品”的群众舞蹈与其他类型的舞蹈相比较,有五大特点:第一,形象更鲜明、具体,没有镜花水月的虚幻;第二,通俗易懂的表演体感,不玩高深莫测;第三,贴近生活,不搞穿越,不设置空中殿堂;第四,形象的大众化,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第五,具有时代特征,不炫耀技法。显而易见,就算是作为“作品”的群众舞蹈,也必须以塑造形象为核心,根植生活、亲近民众、顺应时代要求,把群众舞蹈的社会作用和文化功能发挥出来。

二、群众舞蹈的艺术编创解析

(一)群舞编创的核心作用

以“群体”取胜是群众舞蹈最根本的特征和本质。这不仅仅是因为“群舞”参与的层次更广泛,而且从群众舞蹈的编创角度分析,本着普通群众易学好记、易排好演为出发点。事实上,民间舞蹈作为群众舞蹈的文化基础,之所以在主题动作上“少而精”,在于该舞蹈形式不是人为设计而是一种自然传承,其表现文化功能的动作和体态的形成,来源于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和生存环境,其精神内涵是对舞蹈动作的追随来实现族群认同和民心凝聚的文化功能。在民间的群众舞蹈汇演中,这种“作品”形式出现的以地域特色和族群习俗作为主题编创的作品并不少见,例如:广东省连滩镇的《禾楼舞》和廣东省普宁市的《英歌舞》等。我们完全可以有理由在此基础上提升群众舞蹈艺术编创的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创作而不是“编导”。

(二)编排中动态的提炼

在编创群众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贴近生活的原则。既然是要以日常生活,尤其是劳动生活为关注点,那么编创的首要任务就是在生活中提炼一个“走起来”的动态。提炼生活里的动态,就是把可以表现生活本质和特征的典型动态提炼“主题动机”,成为整体舞蹈精气神的核心动作。从生活中提炼群众舞蹈的“主题动机”,既可以构造生活表现的典型性特征,达到形象塑造通俗易懂、具体鲜明的目的,又能够提升舞台表现的“可舞性”。所谓的“可舞性”,既是对生活动态的造型和美化,又是在美化动态的发展节律。关于对生活动态造型的美化,就是通过对生活动态加以整合,让生活动态纳入某种固定的生活。例如,把建筑工人砌墙的工作动态融入特定的舞蹈当中去。而对于针对动态发展节奏的美化,决定性因素为从生活中提炼的“主题动机”。在走起来的过程中促使节律发生图像的改变,让看似简单的群众舞蹈发挥其超强的文化功能。

(三)“三步加”的动态编创

其实“三步加”的原理并不复杂,也就是相同的“主题动机”进行三次重复后添加一个相应的变化,之后往复循环。例如汉族秧歌的三步一“回撤”、维吾尔族刀郎的三步一“滑冲”、藏族弦子的三步一“撩抬”、土家族摆手的三步一“甩身”等。“三步加”是以动态的展开为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群众舞蹈的重视复现,忽略变异,重视循环而忽略突破的属性。普遍的编舞技法在涉及动态发展的原则,通常探讨的是在动态“时、空、力”里面的“保留一部分、变化一部分”,其中的保留部分为“渐变”的属性。由此可见,“渐变”应该是群众舞蹈的动态发展的原则。“三步加”的“加”的准则在于分析对动态的哪一部分加以变化。由此也可以得出结论:群众舞蹈人数越多,“主题动机”就越单纯,动态发展就要更加复现。

(四)线性流动与视觉样式

“线性流动”在舞蹈的编创工作中也称之为舞台调度,但有别于以静态构图为主的舞台调度。所谓的线性流动并不是“走哪算哪”,而是要充分考虑式样的视觉效应。例如:宽阔的横线、深远的竖线、流动的波浪线等。对作品的整体把握是群众舞蹈艺术编创中的“线性流动”的核心环节,这也是群舞的舞蹈式样的结构骨架。作为群舞编创的本体,必须充分考虑“四维时空”的舞蹈式样,也就是“舞蹈视觉式样”。第一,视觉式样总在一定空间环境的结构之中,式样本身结构与空间结构必然发生关系;第二,视觉式样的支撑点或重心必须依托一定的边界,导致各种支撑点让视觉式样变成平衡图式;第三,其结构框架影响其特征,整体框架的组合原则的支撑是结构骨架,这种原则针对整体式样中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第四,视觉式样相对于创作者的生活感知来说,一般情况下皆是被具备一定选择性的视觉“简化”,而这种“简化”的实施根源在于让目标的意义直接作用于式样的结构。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群众舞蹈编创工作与其说是动作的编创,还不如说是视觉的编创。

群众舞蹈以广场舞的形式在不断发展,不仅在城市里方兴未艾,在乡村里也得到蓬勃的发展,毫无疑问,当今的群众舞蹈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业余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所以,以正确的形式对群众舞蹈进行引导和鼓励,是相关部门工作的内容之一。同时在群众舞蹈的编排工作中,必须考虑群众舞蹈与专业舞蹈的差异性,注重其特殊的娱乐功能和文化属性,才能编创出既愉悦身心又可以强身健体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卢慕君.舞蹈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探讨[J].音乐大观,2016(04).

[2]饶海燕.群眾舞蹈文化的普及与开展[J].大众文艺,2015(04):23.

[3]张弛,耿越.对社区群众舞蹈文化建设的研究[J].音乐时空,2016(01):116+99.

[4]于平.群众舞蹈的文化功能和艺术编创[J].民族艺术研究,2015,28(06):31-35.

(作者简介:聂婧,女。工作单位:广东省德庆县文化馆,职称:群众文化馆员。从事工作:群众文化等工作。)

猜你喜欢

舞者动态舞蹈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轮椅上的舞者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舞蹈课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
雪地上的舞蹈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卷首语
雕塑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