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亚子与姜丹书的交谊

2020-11-28姜书凯

中华书画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柳亚子红叶

□ 姜书凯

姜丹书(1885-1962),字敬庐,号赤石道人。原籍江苏溧阳,寄籍杭州。1910年底毕业于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批艺术教育家。

姜丹书于1911年7月受聘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接替日籍教员,担任该校的图画手工教师。一年后,李叔同(弘一法师)也应聘来校担任图画音乐教师,姜丹书与他成为朝夕相处的同事。当时校中专任的艺术教师只有李叔同和姜丹书二人,他俩志同道合,声气相应,共同培养出了一大批从事艺术事业的优秀学生,其中如丰子恺、潘天寿,后来都成为国艺苑大家。

1914年9月,姜丹书由李叔同介绍参加了南社,其入社书编号为459号。在南社,姜丹书与柳亚子有深厚的交谊,两人常有书信来往,互赠诗词。姜家至今珍藏着一纸柳亚子写给姜丹书的感事诗:

十年沦落劫馀灰,未信菰芦老霸才。枳棘忍教鸾凤集,稻粱还被雁鸿猜。素车白马宁关谶,青兕黄须总可哀。便欲同君拼醉死,人间还恐有轮回。和林秋叶一什,录奉敬庐社兄大教。弃疾。

该书法作品纵25c m、横31c m。从柳亚子先生的手迹看,应是他早年的书写风格,但诗未标年月。这首七律几乎句句用典,尤其五六句,一联之中即以“素车白马”用后汉范式、张劭之事(也可以是伍子胥、文种在浙江潮的潮头上,车马前后驰骋的传说);“青兕黄须”又分指辛弃疾、曹彰(曹操次子,有“黄须儿”之称)。至于感事之“宁关谶”“总可哀”,其所指还须另作考索。下面就“青兕”一词稍加陈述:青兕,一说为“独角、青色的犀牛”,因用于形容威武之态,故辛弃疾勇擒叛将张安国时,被呼为“青兕”,后遂成其别号。柳亚子崇拜辛弃疾,故改名“弃疾”,文章署名曾用“稼轩”,又自称“在上海《天铎报》做文章,笔名青兕”,青兕者,是用辛弃疾前身是青兕的典故。他还曾发表《青兕宣言》讨伐袁世凯复辟及主张北伐。“青兕”这一语词及其意象在他的诗词中反复出现。其吴江故居内的磨剑室书斋有副友人所赠对联,上联是“青兕前身辛弃疾”,下联是“红牙再世柳屯田”。

姜丹书像

1913年,姜丹书摄于杭州横河桥省立女子师范学校

20世纪30年代中期,姜丹书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姜丹书编著《美术史》,商务印书馆出版

姜丹书编辑《美术史参考书》,商务印书馆出版

姜丹书著《透视学》,中华书局印行

作为一代书画大家和美术教育家,姜丹书擅长山水、花卉、蔬果,间亦写翎毛、人物,而最喜画也最擅长画的题材是红柿。他勤于写作,著述宏富,一生共出版了十多种艺术理论书籍。191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美术史》(翌年又出版了《美术史参考书》)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本美术类史籍;1930年至1933年他又编著了我国最早的《艺用解剖学》《透视学》,这三本书对我国早期的艺术教育有筚路蓝缕之功。1931年,他的《敬庐画集》出版;1958年,他积数十年研究心得和教学经验而编著的《艺用解剖学三十八讲》,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此外,他还编著出版了若干种工艺美术和劳作教育方面的书籍。姜丹书逝世后,其子姜书凯整理出版了《姜丹书艺术教育杂著》(1991年,浙江教育出版社)、《丹枫红叶楼诗词集》(2007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和《姜丹书画集》(2013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姜丹书的诗文功底也不可小觑。他从幼年开始便接受私塾教育,对旧体诗词有浓厚的兴趣,生前六次整理历年写的诗词,收集了从1912年元旦开始,直到1962年为止50年间写的近500首诗词,生前一笔不苟地抄写了4大册,这批诗稿于2007年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丹枫红叶楼诗词集》。

1932年10月中旬,柳亚子偕夫人郑佩宜由上海乘海轮取道宁波,专程赴上虞探望何香凝。在上虞小住后,即经绍兴、杭州返回上海。一路上,他畅游沿途名胜古迹,吟诗题字,短短七日竟成诗80首,后集为《浙游杂诗》。其中的8首七绝(第71首至78首),是写赠姜丹书的。

那次柳亚子由绍兴抵达杭州之翌日,姜丹书即在他的画室丹枫红叶楼设宴招待这位老友。宾主对饮,谈笑甚欢,柳亚子诗兴大发,即席赋七绝8首,下面依序录其诗并略述本事。

第一首:

浙西旧侣几人存,南社风流未可论。君是多情姜白石,固应红袖护温黁。

此诗写的是当时艺林一段佳话。姜丹书于1930年与朱红君订亲,因姜丹书身世及师友交往与宋代词人白石道人姜夔颇多相似,朱红君小名又恰为小红,姜丹书的老师、山水画大家萧厔泉老先生乃以白石道人故事相比拟,艺林友好附和之,以“白石重生小红陪”称之,姜丹书亦乐得借题作戏,成就这段佳话。姜丹书生平最喜画柿和枫,娶朱红君后,以为“而今枫叶既‘丹’且‘红’矣”,因言所居曰“丹枫红叶楼”,自号“丹枫红叶楼主”,而取别号曰“赤石道人”,以与姜夔的白石道人对,并作《丹枫红叶图》卷,在艺林广征书画题咏,以作定情之物,一时名人题绘殆遍,柳亚子也在《丹枫红叶图》卷上留下了诗句和手书。故此,柳亚子有“君是多情姜白石”之句。

第二首:

红叶丹枫韵自娇,小红今日又吹箫。西湖不是松陵路,莫把垂虹误六桥。

800多年前的1191年冬,当时寓居湖州武康的姜夔,到苏州石湖居士范成大家做客,宾主吟诗作曲,尽欢而散。那年除夕夜,大雪纷飞,姜夔带着范成大送他的懂音律的少女小红,乘画舫返回武康,在经过吴江(吴江也是柳亚子的故乡)名胜、72孔的垂虹桥时,作了一首新诗《过垂虹》:“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在姜夔箫声伴奏下,小红低声吟唱了这首古今传诵、最富有诗情画意的绝句,留下了千古佳话。吴江古称“松陵”,柳亚子对此典故早已烂熟于胸,所以在《丹枫红叶图》卷上题写了这首诗,诗句化用姜夔《过垂虹》意,并步其原韵。

第三首:

姜翁画笔剧淋漓,创造能开一代奇。最爱美人姿态妙,风篁山下帽倾欹。

1927年,姜丹书在一幅仕女画中以新作风画一时装少女坐在山上巨石旁,并题诗曰:“空山见一人,乃闻人语响。凭石诉三生,山神亦怅惘。”柳亚子在会客室见到这幅画,大为欣赏,即席写了这首诗。可惜此画已在抗战时遗失,如今不知是否尚留存在人间。

第四首:

岂仅人间劲羽留,巍峨此鹫亦千秋。居然振翮风前立,可似胡儿侧目愁?

丹枫红叶楼是坐落在杭州凤起桥旁一幢三楼三底的旧式洋房(1983年被征用拆毁)。走进会客室,迎面一只秃鹫(标本)雄立在树根木架上,虎视眈眈,斜睨着来客,给柳亚子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此鹫是姜丹书从一位萧山猎人手中所购,因为姜丹书学的和教的都是图画手工,制作标本是手工教育的内容之一,所以他亲自剥制做成这具标本。这首诗系柳亚子在细细玩味秃鹫标本后写下的。

柳亚子像

宾主入席,酒过三巡,两人的话题转到双方的好友李叔同身上。李叔同在上海主编《太平洋画报》副刊时,就与姜丹书有交往。后来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事7年,两人朝夕共处,相知极深。但对这位老友突然出家,姜丹书是十分惋惜的。从柳亚子即席所作的七绝看,他对李叔同的出家,也是不太赞成的。

第五首:

重话尊前李息霜,风流文采亦何常。精修苦行吾无取,麻醉神经事可伤。下面第六首则另记一事:

谁欤后至会稽孙,酒力难禁泪晕痕。莫话江山摇落感,便谈风月尽销魂。

“会稽孙”指绍兴人孙福熙(春苔),他是留法画家、散文家,当时与姜丹书一起在杭州国立艺专任教,两人是忘年交,且十分投缘。他的兄长是鲁迅的学生孙伏园。20世纪20年代孙伏园主持北平《晨报副刊》时,发表了鲁迅的《阿Q正传》,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成为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柳亚子和姜丹书欢饮那晚,孙福熙突然来访,中途入席。三人谈到时局,对日本侵华忧心忡忡、愤激无比。

柳、姜既是江苏同乡又是旧识,那次晚宴,柳亚子自有杜少陵“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的感慨,又有李太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体味。故在第七首中,故人之情,溢于诗的字里行间:

旧贯何须问溧阳,念年儿女已成行。合家送我登车去,千尺桃潭未可量。

第八首实际上写于翌日之归途中,是回上海后寄给姜丹书的。诗曰:

昨宵挥手别姜翁,凤起桥头电炬红。今日匆匆谢西子,不曾十日恣游踪。

柳亚子于21日离杭返沪,结束了这次浙江之游。后来,他应姜丹书之请,将《浙游杂诗》中这8首诗以飘逸优美的书法,书写在姜丹书的《编珠缀玉》册页上,以作永久留念。

1935年12月下旬,柳亚子再次自上海来杭州,事先写信要《越风》杂志主编黄萍荪替他约两位老友和一位新知,以便届时畅叙。老友是指绍兴的胡栗长和姜丹书,新知是指迁寓杭州的郁达夫。柳亚子到杭州的那天,按例他可以通知地方政府派汽车接送,但柳亚子不愿惊动他们,只是要黄萍荪喊了一辆出租汽车送到新新旅馆住下,并再三叮嘱黄萍荪“千万别见报”。

次日,因郁达夫不在杭州,黄萍荪会同胡栗长和姜丹书一起去新新饭店看柳亚子,他们三人原订在楼外楼设宴为柳亚子洗尘,但此时蒋介石夫妇恰好也在杭州,因为他们夫妇喜欢到楼外楼就餐,一去就会包下楼外楼整个二楼,柳亚子是著名的反蒋派,所以一听说上楼外楼就餐就直摇头,说:“一遇此辈,大煞风景,不去!不去!”姜丹书忙问:“上杏花村如何?”当年杏花村在岳庙右侧,柳亚子闻后大悦,说:“好!与岳少保为邻,善哉!善哉!”在杏花村,柳亚子谈了要在“南社纪念会”的基础上筹划“新南社”的工作。胡栗长和姜丹书叩问“新南社“的作用,柳说:“我们要鼓舞我社的志士仁人拿起如椽之笔,反对独夫和日本帝国主义,以达到还我河山的目的。”姜丹书他们三人听了都表示赞同。杏花村宴罢,已是繁星满天。借此星光,他们一起到岳庙下伫立片刻,对岳武穆略作凭吊,并从岳庙步行到新新旅馆。柳夫人郑佩宜烹锡兰红茶待客,柳亚子指着殷红的茶说:“杭州人是喝龙井的,今天请你们换换口味。茶杯里的茶色实在红得可爱,如果它是一盏热血,用以浇注到仁人志士心中,何愁群丑跳梁。来来来,请各尽此盏。”品茶完毕,时钟已鸣十下,姜丹书等告别柳亚子夫妇,各自回到家中。

柳亚子故居

抗日战争爆发后,沪杭铁路中断,姜丹书带领一家大小二十余口从杭州辗转严州(现浙江建德梅城)、兰溪、金华、余姚、宁波,最后搭乘宁波海轮逃难到上海。稍后,柳亚子却离开上海去了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又应邀回到北京,参加建国工作,姜丹书与他就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

1958年6月21日,柳亚子在京去世,姜丹书悲痛异常,他剪下报纸上的柳亚子遗像,贴在自己的《丹枫红叶楼诗草》稿本中,并写了4首绝句哀悼他,诗中深情地回忆了当年柳亚子访丹枫红叶楼为自己题写《丹枫红叶图》卷的情景,并写出了“哭到斯人欲废吟”的感人诗句:

悼亚子(亚子名弃疾,号亚庐,吴江诗人,口吃甚。清季,结南社,集多士,鼓吹革命思想,余亦入焉。民国时代,抗行直言,弹劾权要。解放后,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一九五八年六月二十一日卒于京,寿七十二)

南社文坛笔阵新,君擎赤帜领群伦。晚清革命思潮急,横扫千军觉万民。

唇舌期期笔利犀,时逢阏塞不委蛇。诗人爱国无多语,扶正抨邪国自治。

当年为我题红图,摇笔成诗醉欲扶。凤起桥头一行别,谁知绝唱歇吴歈。

半世论交惬素心,如今何处盍朋簪?辈随逝水滔滔去,哭到斯人欲废吟。

柳亚子 和何香凝诗 纸本

姜丹书先后任教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民国后改名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国立西湖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纺织染专科学校、无锡华东艺术专科学校等校。1958年华东艺专迁址南京,成立南京艺术学院,他以教授职衔获准退休,回到杭州安度晚年。1961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

如今,先人都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之间真诚的交谊却永存我们后辈的心中。《编珠缀玉》册页和柳亚子赠姜丹书的《和林秋叶一什》手迹,还在姜家什袭珍藏。摩挲诗人遗墨,追忆先人风采,在此介绍他们之间的一段友情,聊表后人的一点思念之情。■

柳亚子 和林秋叶一什 25×31cm 纸本

姜丹书 红到梢头甜到老103×35cm 纸本设色1939年

柳亚子 大翼长松七言联 纸本

猜你喜欢

柳亚子红叶
姚红叶
叶拽:一片“红叶”带富一方百姓
第四届“柳亚子杯”全国诗歌大赛启事
秋日赏红叶
题《张苍水集》
柳亚子故居
红叶有心,流水有情
柳亚子和周恩来之间的“龃龉”
柳亚子向毛泽东要过颐和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