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索句渝州叶正黄
——南社研究会藏毛泽东词《沁园春·雪》及柳亚子和词手迹册页传奇

2020-11-28高师之

中华书画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南社柳亚子柳先生

□ 高师之

1949年8月,毛泽东和柳亚子在一起

抗日战争胜利之时,作为战时陪都,七十余年前的重庆成为一片庆贺的海洋。可以说,当时全国的文化精英都聚集在这里,诗词、文章、书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也自然成为庆贺的主角。之后,国共两党就中国的未来进行磋商谈判,毛泽东主席来到重庆,代表共产党,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进行了几十天的艰苦谈判,最后签订了《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期间,1945年10月7日,毛泽东将1936年写于长征途中的词作《沁园春·雪》用潇洒的草书抄赠给时在重庆的南社领袖柳亚子,本来就与毛泽东熟稔的柳先生,一读到老朋友这首波澜壮阔的词作,连连称奇,佩服之下,又按捺不住激动,连日和了毛泽东这首词。

毛泽东这首《沁园春·雪》,可以说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家弦户诵了。这里不惮重复誊录,为使读者重温经典,对照品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赠柳亚子词《沁园春·雪》

毛泽东在抄赠给柳亚子这首词作的同时,还有一份附信:“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显然,这是作为一位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在以诗人身份,用抄录旧作的形式,向柳先生赠别,不客气地说,这也是借此向老朋友抒发他自己的雄心壮志。附信中“似与先生诗格略近”的“诗格”,当是指柳亚子诗词的豪放风格。毛泽东在另一封致柳亚子的信中,曾称赞其诗词:“先生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使人兴起。”可见他对柳先生诗风的豪放粗犷极为推许。既言“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则可想见毛泽东对自己这首词作的豪放作派也极为心许。“诗言志,词抒情”,在这首词中,作者却是将志与情糅合在一起,既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一往情深,也有睥睨千古、把握未来的胸怀大志;既有似乎婉约词派的俊俏鲜亮笔调,更有豪放词派铜琶铁板式的高亢激昂笔触。词中的一“望”便是纵横万里的视野和胸襟,一“惜”便是睥睨千古的识见,一“数”便是借古开今的胆略。可以讲,不是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谁也不可能用这区区百余字,塑造出这样波澜壮阔的词境。也怨不得同样作为一代词人的柳亚子一读激赏,再读感佩,三读技痒,禁不住豪兴陡起,慨然作和。对此,柳亚子丝毫掩饰不住当时收到毛泽东书件时的激动心情,他在另一版本的毛泽东该词书件之后题跋道:

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中共诸子,禁余流传,讳莫如深,殆以词中类似帝王口吻,虑为意者攻讦之资;实则小节出入,何伤日月之明。固哉高叟,暇当与润之详论之。

余意润之豁达大度,决不以此自歉,否则又何必写与余哉。情与天道,不可得而闻,恩来殆犹不免自郐下之讥欤?

余词坛跋扈,不自讳其狂,技痒效颦,以视润之,始逊一筹,殊自愧汗耳!

柳亚子的和词,倒是比较陌生,亦并录如下: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怀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诗词唱和本来就是传统文人的家常便饭,作为一代大家,柳亚子自然驾轻就熟,严格地说,柳先生的这首和词,的确也气度不凡,别有怀抱。词中的一“叹”正是表达了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里,他与毛泽东英雄所见略同而遭际各异的感慨,还有对革命战友的深情回忆和对黑暗世道的郁郁不平;一“算”是对毛泽东这首词作的高度评价。末了,他针对毛泽东词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应答曰:“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不能不说,柳亚子的词气,依然有着奔迸泼辣的潇洒。毛泽东词里的“风流人物”,应该是指当时奋勇抗击侵略者的民族英雄们,包括国共两党的将士,当然也包括柳亚子词里的“君与我”,只是,毛泽东词中,从“俱往矣”到“看今朝”,中间拉开了多么巨大的时空,相比而言,柳词的结尾就显得过于自我,气局也小得多。对这些,柳先生自己也是明白,上文他说的“以视润之,始逊一筹,殊自愧汗耳!”当是实话,不能看作一般的谦虚之词。

行事一贯旷达的柳先生,不久就将毛唱柳和全稿,交《新华日报》发表。在八路军驻渝办事处的周恩来出于谨慎考量,还是想办法阻止了毛泽东原唱的发表,这在当时复杂的斗争形势下,是完全必要的。当然,作为文人的柳亚子不会理解到周恩来的考量,故有上文题跋中所言牢骚话。

柳亚子和毛泽东词及题跋

1945年10月11日,即“双十协定”签定的次日,毛泽东即将离开重庆回延安,这个时间点,《新华日报》刊发了柳亚子的这首和词,既像是对和平谈判结束的庆贺,更像是传统文人之间的诗词送别。但只有和词,而不见原唱,任何一个熟悉中国诗词文化的人都会觉得蹊跷。果然不久,11月14日,吴祖光在《新民报晚刊》首次公开发表了毛泽东《沁园春·雪》原唱。11月28日,《大公报》一同发表了毛唱柳和的两首咏雪词。至此,毛唱柳和的这两首咏雪词始成完璧,横空出世。

果然,一石激起千重浪,毛泽东这首《沁园春·雪》公开发表后,引起在重庆的各大政治集团的强烈反响。而且出现了大量步韵、唱和之作和评论文章。其中,围绕这首词是否体现了“帝王思想”,开展了一场激烈的笔战。关于这场论战,各种文章中多有披露,此文按下不提。

1945年10月23日,也就是柳亚子的和词发表十多天以后,满怀兴致的柳先生将自己的和词抄录成册,连同前面毛泽东的词作手迹,托周恩来带到延安,请毛泽东转请在延安的党、政、军、民、文等各界负责同志题字,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手迹末尾,又加盖了临时找人篆刻的“毛泽东印”和“润之”两方印章。

柳先生在自己和词手迹后又题跋曰:

余识润之在一九二六年五月,广州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二中全会会议座上,时润之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也。及一九四五年重晤渝州,握手惘然,不胜陵谷沧桑之感。□年润之写《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行陕北看大雪,沁园春一阕,展读之馀,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馀子乎?效颦技痒,辄复成此,并写入纪念册,与附润之骥尾,润之倘不嫌唐突欤?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三日亚子写于津南村扃下。柳亚子(白文印)。

其对革命友谊的回顾,对毛泽东词作的感佩之情,充满字里行间。无疑,这本册页承载着极多的历史信息,必将载入史册。

毛泽东对这次的诗词唱和也是久久不能忘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又有几次与柳亚子唱和诗词,其中有一首著名的《和柳亚子诗》“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这后半句就是指的这次重庆唱和。

且说周恩来将这本册页带到延安后,当时的中共中央有关部门专门发了一个通知,要求收到册页的各位领导人立刻题字,题毕后直接交给传递者,以便迅速地交到下一位题字者手中。通知全文:

柳亚子先生从重庆带来纪念册一本,托毛主席代请延安党政军民文各界诸负责同志提(题)字,并托周副主席在最近带出给他。因时间迫促,希接到纪念册后,即在册上提(题)字签名,交来人带下。据柳亚子先生意见,提(题)字用毛笔、钢笔都行,字体不拘,如能写篆隶更好。写些什么,听便。

此致

敬礼

昆仑办公室

十二月六日

朱德抄录柳亚子诗并和诗

周恩来题词

邓颖超题词

叶剑英题词

当时在延安的共产党高级干部们在很短时间内即题词题字甚至和诗,完成了这本皇皇巨著。

朱德总司令在把柳亚子赠他的诗抄录后,又兴致勃勃地和了一首。柳的赠诗:

河山还我金汤固,百万青年子弟兵。武力由来属民众,中华民族此长城。

朱德和诗:

莫将胜利归麟阁,咱就人民子弟兵。不爱金钱不惜命,愿为民主作长城。

柳亚子诗铿锵有力,朱德和诗掷地有声。特别是朱德总司令末句“愿为民主作长城”,就像是与毛泽东词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遥相呼应,把当时国民党阵营里解读毛泽东词中所谓的“帝王思想”给予了有力痛击。

其他领导人题词中,诸如周恩来副主席题词: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邓颖超题词:

坚持奋斗,不屈不挠。

叶剑英题词: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都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与铮铮铁骨。

这本册页,一共辑录了70多位共产党人的题词,长达20余米,这可谓是空前绝后了。

全国解放以后,柳亚子将这本册页捐献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后中国历史博物馆以原大比例复制了一本,交由柳亚子外孙陈君石收藏。

2009年百年南社纪念活动时,陈君石将这本册页复制本捐赠给中华南社研究会,南社研究会作为永久陈列收藏在中华南社纪念馆。当时由同样是南社创始人之一的陈去病的外孙、中华南社研究会总秘书长张夷接受了捐赠。■

猜你喜欢

南社柳亚子柳先生
南社的历史与新生
茶山镇南社古村一隅
第四届“柳亚子杯”全国诗歌大赛启事
岭南多古韵 南社为翘楚
柳先生和小黑
柳亚子故居
柳先生的正骨膏
捷先生的红宝石
柳亚子和周恩来之间的“龃龉”
柳亚子“平生不二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