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成仿吾的文学批评观

2020-11-27张钧钧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成仿吾

摘要:成仿吾吸收了浪漫主义的“表现说”和基欧的社会文学观,推崇“真实主义”,反对“消极的浪漫主义”和“庸俗主义”;成仿吾在文艺界高呼“批评的建设”,他根據早期所提出的三条新文学的使命,对应地制定了三条批评标准,这三条标准便是对具体作品中使命完成度的评判。

关键词:成仿吾;真实主义;建设的标准

作为创造社的三元老之一,成仿吾因其批评文章成为了现代批评史上一位独特且重要的批评家。学界通常将成仿吾的文学批评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1926年为界,前期的成仿吾一般被定义为浪漫主义的批评家,1926年成仿吾写了《革命文学与它的永远性》、《完成我们的文学革命》等文,标志着他开始转向“革命文学”的批评。本文主要研究成仿吾前期的文学批评观。

学界通常将前期的成仿吾看作是浪漫主义批评家,实际上成仿吾对浪漫主义的看法非常客观理智,他在吸收浪漫主义“表现说”的同时还采纳了基欧的社会文学观,从而使得他的理论批评显现出驳杂性,值得我们去细致地分析。在具体的创作主张上,许多学者称成仿吾主张一种“积极的浪漫主义”,但笔者认为用“真实主义”一词概括成仿吾的文学主张更为妥当,一是该词乃成仿吾本人明确提出,二是“积极的浪漫主义”一词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消极的浪漫主义”的对立面,意义因而显得褊狭,而成仿吾的“真实主义”既反对远离现实的“消极的浪漫主义”,又反对浅薄纪实的“庸俗主义”,所以“真实主义”一词能更加全面地涵盖了成仿吾文学主张的具体内容。“真实主义”的理念融合了浪漫主义文学观和社会文学观,在注重“表现”的同时也强调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它要求作家贴近现实,调动全部机能来观察现实,将日常经验有机化,将现实世界的本质通过“暗示”来有意识地“表现”出来,从而唤起读者的“同情”,揭露社会黑暗,促进社会发展。至今为止,学界的论著很少提及“真实主义”,所以后文将对“真实主义”是什么和如何实现等问题做具体深入的探讨。

成仿吾针对当时文坛的良莠不齐,评坛的黑白混淆等不良现状,高呼“批评的建设”。首先他简明扼要地提出了三条批评的具体标准,即“独创,生命或宇宙的实感,活跃而丰富的表现”。但学界对这三条标准没有过多关注,大多论著将其一笔带过。笔者认为这三条批评标准是与成仿吾早先提出的“新文学的使命”相互对应的,“标准”即是对“使命”完成度的评判,只有结合成仿吾早先提出的三条使命,我们才能更好理解这三条标准的成因,更好看出成仿吾理论思想的系统性。

一、高呼“真实主义”

早期的创造社由成仿吾、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合拢而来,这些同仁们虽出生经历、思想性格等各不相同,却秉持着一种相同的创作态度,正如郑伯奇所言:“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的活动罢了。”“倾向到浪漫主义和这一系统的思想。”(1)成仿吾的批评“倾向到浪漫主义”,这并非没有根据:例如成仿吾在《新文学之使命》一文中开篇明义,明确地宣布:“文学上的创作,本来只要是出自内心的要求,原不必有什么预定的目的。”(2)成仿吾把“内心的要求”看作文学创作的原动力,认为文学创作是表现作者内心的意识,他的这些观点是可以划入“表现说”的浪漫主义范畴的;又如他在《批评与批评家》文中说过:“他是由自己的文艺活动在建设自己,在完成自己,除此之外,他没有别的目的。”(3)他的口吻让我们感受到了浪漫主义者非功利超世俗的口气。学界通常把成仿吾看作是浪漫主义批评家,但这并不意味着成仿吾独尊“浪漫主义”,正如温儒敏说过:“他并不是神秘心醉地以西方的浪漫主义思潮为知音……几乎从不顾及上述西方的浪漫主义作家或文论家……引述最多的反而是主张社会学文学观的基欧。”(4)成仿吾并非沉溺于浪漫主义,他对浪漫主义的见解非常客观理智,实际上他推崇一种“真实主义”,这点学界很少提及。

首先“真实主义”是相对于消极的浪漫主义而言的,成仿吾在《写实主义与庸俗主义》一文定义“真实主义”为一种“真的写实主义”(5)。欧洲许多浪漫主义作家,如布莱克、华兹华斯、雪莱等人,他们对都市的肮脏、机械化和竞争性的常规性感到恐惧,也对资产阶级世界在道德上的平庸感到震惊,从而使他们逃避现实,转向了神秘主义和自然,对原始形式的社会充满了向往,他们的文学作品大都表现出远离现实的倾向(6),而这种消极的、逃避的浪漫主义是与成仿吾的观念背道而驰的。成仿吾受基欧的“社会学文学观”的影响,十分看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认为文学对“良心病了”的社会有救治作用,他在《新文学之使命》一文中,把“时代的使命”作为文学的第一使命。成仿吾认为文学要通过对现实精密地观察将现实有意识地表现出来,要对现实的不公与黑暗加以公正的批判,同时通过文学唤起人类的“熟睡了的”同情,促成人类在生活的向上。有人说成仿吾代表了一种“积极的浪漫主义”(7),这种说法其实跟温儒敏所谓“成仿吾的表现说被社会功利性所牵缚”的观点相同,两者都旨在说明成仿吾的“真实主义”体现着的这种贴近现实的积极性和改造社会的功利性。以上可见,成仿吾的“真实主义”第一要义在于主张文学应当贴近现实与表现现实,从而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精神提升有所助益。同时消极的浪漫主义的取材大多远离生活与经验,多是非现实的题材,成仿吾觉得“它们是不能使我们兴起热烈的同情来的。”而“真实主义”的文学,它的取材是我们的生活,表现的是我们的经验,所以它最能唤起我们热烈的同情也最能打动我们的心境,从而更好发挥了文学的教育和感人功能。

其次成仿吾的“真实主义”是针对“庸俗主义”而提出的,针对当时文坛许多庸俗之作,成仿吾在《写实主义与庸俗主义》一文中提出了许多文学创作“免于庸俗而不离真”的宝贵意见。“真实主义”与“庸俗主义”都取材于现实,所以成仿吾首先区分了“真实主义”与“庸俗主义”的性质,认为两者对现实的作用“一是表现Expression,而一是再现Representation。再现没有创造的地步,惟表现乃如海阔天空,一任天才驰骋。”(8)成仿吾认为“庸俗主义”只观察到了现实的外表,并未能把握现实的本质,所记录的现实只是一种“皮毛之实”,能被一眼看穿,毫无可观,因而他将“庸俗主义”对现实的表现讽刺地比喻为“一些原色写真与一些留声机片”;相反,成仿吾积极肯定了“真实主义”,认为“真实主义”的文艺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创造,它要求作家调动全部机能来观察现实,从现实中获取纠纷的经验,然后通过作家的反省而有机化,以此把握现实的内部生命与本质,最后在创作中努力将现实的生命与本质表现出来。成仿吾对鲁迅《呐喊》的批评就是对“真实主义”理论的套用,虽然学界认为成仿吾对《呐喊》的批评是有偏见的(9),但从中我们也可看出成仿吾对庸俗之流“浅薄的纪实”的排斥。

二、建设的标准

成仿吾在文艺批评界高呼“批评的建设”,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成仿吾看到当时的文坛黑白混淆,良莠不齐,他把此现象归因于“没有辨别是非的真的文艺批评存在”(10);同时他又目睹当时的评坛“随处皆是一些任意瞎说的浅薄无聊的文字”(11),许多批评家凭借某一狭隘的理论便睥睨天下,“求疵”与“捧场”这两种批评的异端却成为了评坛大观,在这种批评状况下,成仿吾认为是断难有卓越的作品产生。文艺批评作为创作的指南针,只有建立真确的批评才能为文艺创作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成仿吾看清了这点,在1924年连续发表《批评的建设》和《建设的批评论》,认为“批评的建设”是一个至关重要、刻不容缓的任务。

成仿吾认为要建设一门批评,首先要确定可供判别的批评之标准。在《批评的建设》中他认为:

我们不可为一时的交感与浅薄的印象所感,我们必有一种尺度做标准,然而什么是批评的标准?绝对的客观的标准,我们当然无从得到,我们所能求到的只有相对的客观的标准;

当时社会上许多人对文学批评存在误解或反对,有人认为批评是主观的活动,有人认为批评没有客观的真理以供判断,成仿吾纠正了这些观点,他认为存在一种相对的客观的真理作为批评的标准,有了这种客观的标准我们便可用客观的方法对作品进行判别。至于相对标准的内容如何,成仿吾简单地归结为“独创,生命或宇宙的实感,活跃而丰富的表现”(12)这三个要素。成仿吾在文中对这三个标准只是一笔带过,没有多加阐释就转入对批评标准应具有的性质的分析,但如果结合成仿吾之前的文章,我们可知这三点批评标准是与成仿吾早先提出的新文学的三点使命相互对照的。

成仿吾于1923年发表的《新文学之使命》一文中,明确对作家创作提出要求:首先新文学应该具备“时代的使命”,这要求作家在创作时要把握住时代与生活的本质,将现实有意识地表现出来。作家不应该满足于对现实表层的主观印象和盲从他人的观点,而应该通过自身对现实冷静的观察、理智的分析与反省,从而在文学中对现实加以公正的批评,唤起民众麻痹了的良心。正是因为作者对现实有独立的辨识与判断,对现实有独特的发现,所以作家将现实表现于作品中时也应当是“独创”的;同时成仿吾所主张的“真实主义”要求作家深入生活与现实,积极把握住生命与现实的本质,用作家自己的生命体验去进行创作,从而他创作出的作品会具有“生命或宇宙的实感”,从作品中能看出作家的个性与良知;其次成仿吾认为新文学具有“国语的使命”,他看到当时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缺乏一种表现力,所以他尖锐地指出“表现能力薄弱的语言,莫如我们的国语……我们要在我们的语言创造些新的丰富的表现!”(13)成仿吾认为时人要努力学习借鉴外国优秀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而不是轻于和乐于模仿外国低级的文字。同时他指出日常谈话取材无非是一些日常起居和时事唏嘘,久而久之人们的表现力便受制于这些通俗的事件,稍微难一点的问题人们就无从表现。文学创作因而要注意选材,作家要努力通过表现“我们的时代,它的生活,它的思想”,从而在创作中一步步有意识地提升自己薄弱的表现力,使将来的文学作品有“活跃而丰富的表现”。当一个作家具备了丰富的表现力时,那离完成“文学本身的使命”也就不远了,成仿吾将“文学本身的使命”视为“专求文章的全与美”。虽然成仿吾没有告诉我们创作如何求“全”的具体方法,但对于求“美”却提出了很多洞见。在《写实主义与庸俗主义》中,他认为一篇“美文”的关键在于文字简洁优美,这是“全体的生命所系”;“一切的艺术,都向往音乐”,美的文章中应该具有一种音乐性,笔者认为这种音乐性是指作家在创作作品时所制造的一种节奏和韵律,以及利用不同表现手法和修饰手段,于字里行间孕育出一种情调,从而制造出一种美学效果,使读者陶醉其间。作者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表现力,才能提升艺术作品的美感,从而实现文学作品本身的使命。

由上可知,成仿吾所建设的批评的标准对应着他早先提出的新文学的使命,我们只有将“使命”和“标准”融会贯通起来,才能更好理解成仿吾如此简洁的三点标准。这三点标准一方面要求批评家在具体作品中考察作家对新文学使命的完成度,从而为作家在创作中有意识的努力指明清晰的方向;另一方面意味着作家的创作只有达到批评的标准,才有望完成新文学的使命。

注释:

郑伯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版。

成仿吾:《成仿吾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页。

成仿吾:《成仿吾文集》,第178页。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42页。

成仿吾:《成仿吾文集》,第101页。

M.A.R哈比布:《文学批评史:从柏拉图到现在》,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376页。

成仿吾传编写组:《成仿吾传》,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年版,第40页。

成仿吾:《成仿吾文集》,第101页。

温儒敏的《成仿吾的文学批评》、陈永志,陈青生《成仿吾在前期创造社的文艺观述评》等论文都有对成仿吾实用批评得失的论述。

成仿吾:《成仿吾文集》,第153页。

成仿吾:《成仿吾文集》,第158页。

成仿吾:《成仿吾文集》,第157页。

成仿吾:《成仿吾文集》,第93页。

參考文献:

[1]成仿吾.成仿吾文集[M].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

[2]《成仿吾传》编写组.成仿吾传[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

[3]李夫泽.成仿吾评传[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4]余飘,李洪程.成仿吾传[M].北京市: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

[5]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40-49.

[6]史若平.成仿吾研究资料[M].北京:知识版权出版社,2011.

[7]咸立强.寻找归宿的流浪者:创造社研究[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

作者简介:张钧钧,男,硕士,浙江省瑞安中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成仿吾
成仿吾的党证
成仿吾:我还是搞教育
成仿吾:我还是搞教育
“献在海格特马克思 墓地上的一束白花”
——成仿吾五译《共产党宣言》
有教授头衔的长征老战士成仿吾
文坛刮起“黑旋风”
成仿吾早期文学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