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贸港区建设路径研究:国际经验与启示

2020-11-27罗炀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30期
关键词:自由港海关监管港区

罗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102)

现阶段,我国不断进行自贸港区经济功能的探索与创新,相继推出自由贸易示范区、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一系列特殊经济功能区,在连接国内外两个市场、利用多种资源、持续扩大开放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国家自贸试验区战略的落实,有效促进了我国贸易有沿海到内陆、西东向西全面发展,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网络发展新格局。中国共产党的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提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从自贸试验区到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意味着更全面、更高水准的对外开放,是推进开放型经济的新举措”,赋予了自贸港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为自贸港区建设指明了方向,自贸港区将成为我国引领开放、构建高水平贸易规则、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推动力[1]。

一、自贸港区的概念与特征

所谓自贸港区,指的是设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境内关外、对大部分商品免征关税、货物资金人员流动高度自由的特殊经济区域。按照市场共识与国际运行经验,自贸港区内商品在符合区内管理条例基础上,可以自由展览、包装与储存以及进行一系列加工、转运与销售[2]。

与市场上其他经济功能区相比,自贸港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自贸港区具有明显的地理区位特征,为了货物进出便利与海关监管方便,自由贸易港区一般设立于内陆港、河港、海港等港口区域或国际机场等交通枢纽区域。第二,自贸港区自由程度更高,自贸港区内信息、货物、资金和人员的流动更加自由。第三,自贸港区打造了面向全球开放的战略高地,按照国际化海关监管制度,高效的政府管理与便利化贸易物流,自贸港区成为国家向外界展示营商环境、彰显政府经济实力的重要窗口。

二、国际典型自贸港区建设经验借鉴

(一)优良的地理区位条件

科学合理的港区地理位置是港区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从国际自由港区发展史来看,国际自贸港区一般具有较好的地缘优势,地处多条水路的交通枢纽位置,为港区物流贸易提供广阔的市场条件。例如,迪拜自贸港区地处欧洲、非洲、亚洲三班板块交汇点,位于阿曼湾西侧、波斯湾东南侧,与中东发达国家相邻,便于同欧洲各国进行贸易活动,也使迪拜发展成为自由港贸易重点转口中心;新加坡自贸港区地理位置也极为优越,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南侧,是中国、日本、韩国运输能源的主要通道,也是连接亚洲、非洲、澳洲、欧洲的重要港口。

(二)对外贸易物流监管体系

对外贸易是自贸港区的基本功能之一,国际典型的自贸港区建设一般以引进和扩大物流贸易量为核心,通过优惠税收、便捷通关等综合性服务方式保障自贸港区的高效运转。港区内一般设有专门的物流管理局,并制定完善的物流监管体系,为贸易企业提供一系列咨询服务。比如,新加坡政府使用Trade Net信息处理系统,境外货物进入港区几乎不受海关监管,真正做到境内关外;鹿特丹港利用独特的物流监管体系,通过Port Base平台,改善港务局、航空公司、国际银行等参与主题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使港区运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港区内产业结构综合性和特色性

随着国内外产业承接转移与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变化,自贸港区内产业结构逐渐由单一转口过渡到科技与物流并举、贸工相结合的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发展成为服务现代化、功能完备化、产业多元化的综合型和特色型自由港区。现阶段,全球港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色的产业竞争优势,逐步趋向于跨国企业总部、研发创新基地、高端制造业等全面发展。例如,中国香港地区,自贸港区内金融服务突出,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迪拜自贸港区以税收政策为宗旨,吸引了全球资本家在此驻足;以发达航运著称的伦敦自贸港,拥有优越的海事服务以及海运服务等。

三、我国自贸港区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选定地缘优越的港口建立全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党中央首次提出支持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在2018年,决定支持海南全省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2018年年末,在中国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仪式中,国家领导人向全世界宣告:“我国将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提出分阶段、分步骤建设自由港区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现了中国欲将国内市场与国际巨大市场相连的强烈愿望与加大力度建设自贸港区的迫切要求。然而,海南地区位置有限,仅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点对实现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距离相差太远。对此,应选定地缘优越、区位优良的国际市场港口建设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优先选择世界第一大港所在和亚太地区门户的上海为自由贸易港区建设目标,强化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与国际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力,还就可以选择中日韩三国交界的大连建设自贸港区,进而促进东北亚地区自由贸易活动的开展。

(二)制定港区资源整合计划,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打造综合性国际港区

信息是港区金融服务、风险管理、海关监管和贸易便利化的基础和前提。新时代自贸港区的建设应该充分利用物联网计算、大数据分析、智能化检测等技术手段,打破信息孤岛壁垒的格局,建立综合性信息共享平台,以信息出入境、投资、外汇、金融等为主体形成国际贸易一站式服务系统。在此基础上,制定港区资源信息整合计划,完善风险防控机制,进而打造国际化、智能化的综合性自贸港区。

(三)对接国际海关监管标准,提高港口贸易便利化程度

港口货物便利化程度主要指的是通关步骤简洁化程度,是港区建设的重点和突破点所在。在借鉴国际自由贸易港监管经验的前提下,应对自由港口岸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利用现代化监控技术手段,整合和完善信息流、资金流和人员流动信息,最大限度上简化或取消进出口货物的监管措施标准,以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港区等国际影响力较大的港区为依据,充分贯彻“一线开放、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监管思想,赋予自贸港区特殊的法律地位与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打造开放的自由港贸易环境

首先,运用国际自由港贸易“单一窗口”汇集信息强的优势,进行口岸管理部门的事中事后管理,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与国际贸易港区平台进行对接,提升自贸港区开放性水平,构建开放的自由港贸易环境;依照国际自由港自由同行的原则,给予进出船只最大限度的自由,消除海关监管的惯例;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将通关时间压缩到最短,优化货物进出口流程,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其次,自贸港区的开放将引进国际资本企业投资,应落实我国2018年发布的自贸港区特别管理条例第45条的规定,重点解决自贸港区实践中外企投资准入问题,提升外企投资盈利水平。最后,在金融开放性创新上,应注重离岸金融的持续发展,可通过开设自由贸易(FT)账户的方式,将自贸试验区成功的经验复制到自贸港区,保障自贸港区稳步运营。

(五)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公平的港口经商环境

我国自贸港区在转变政府职能、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开放创新等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作为衡量国际建设水平的唯一标准,自贸港区政府服务可参照国际经验,申请国家政府与企业授权,建立集成化管理模式,形成法人合一的机构形式,以代表政府开展市场化运作,最大限度满足企业需求。与此同时,政府税务管理部门应抓紧国际案例接轨与研究设计的税收制度,把握好自由港贸易的契机,并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进而形成高效的运转模式。当前,国际上已有将近200个国家和地区采取自贸区清单模式对自贸区投资进行控制,可运用此模式创新管理体制,充分考虑“可推广、可复制”的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反垄断审查等制度、国家安全检查和备案管理对负面清单进行完善,营造公平的港口经商环境。

四、结束语

自贸港区的建设,使中国进入对外开放、全面融入世界的新阶段。借助自贸港区,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大大提升,有效推动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对于中国来说,建设自贸港区为中国经济增长赋予源源不断的动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对经济的开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自由港海关监管港区
新加坡殖民地自由港政策的形成(1819—1867)
自由港的生意经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服务改革创新研究
加强海关监管质量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自贸区专栏 试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的法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