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考研影响因素分析

2020-11-25向俊丞

科教导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考研影响因素大学生

向俊丞

摘 要 随着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不断重视,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作为一个重要的毕业去向。本文把影响大学生考研群体动机分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院校因素这3个大类,并进一步划分为11个小类。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量化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对大三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数据并以此研究影响他们考研的因素。研究表明家庭情感支持度,家庭经济条件,学习能力,本科就业前景,院校支持度与考研初试结果存在相关。

关键词 大学生 考研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12.081

Abstract With the country's continuous attention to graduate education, many college students choos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as an important graduation destination. This paper divides the group mo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to personal factors, family factors and college factors, and further divides them into 11 sub categories. Through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studies the quantitativ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third and fourth year students to obtain the data, so as to study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family emotional support, 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s, learning ability, undergraduate employment prospects, college support are related to the results of the first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通过对大学生考研群体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在理论上能够了解大学生群体考研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在实践意义上,对大学生而言,可以促使大学生认识自我动机,从而摒弃杂念,不做逃避式考研不做无用功,选择合适自己的毕业道路。对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对考研的认识,让大学生正视自己的动机,更好开展相关的就业毕业工作,提高学校就业率。

1 研究现状

2017年1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在我们的十三五期间要保持我国研究生,在读规模适度的扩招,在校的研究生总数要达到290万人。再加上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本科生每年毕业投入人才市场,而相关的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与此同时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也被统一納入了统招考试以上,种种因素叠加起来,造成近年来考研的热度持续增加。如图1所示,在2018年研究生考试有238万人报名,而在2019年报名人数达到了290万,再到了今年2020年的341万人,连续多年增长50多万人。考研人数的暴增,这也意味着考研竞争形势的不断增强。

近年来,随着考研热潮越来越高涨,学者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对考研大学生的研究。关于考研大学生的动机,影响考研群体的因素等现状形成的原因研究较多,而真正去关注动机和影响因素与考研大学生最后取得的结果之间的联系却很少。王萍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对考研热现象在新形势下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学生考研热现象剖析,得出了大学生考研热现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受到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高玉梅从经济学的角度方面来分析近年来考研火爆形成的原因,同时他也结合了我国现在的这种考研越来越多越来越火爆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李冰先从就业难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的考研火爆现象,在基于自己的职业地位来获得一个目标的理性选择,很多大学生主要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比较感兴趣,觉得自己学习的还不够多,以及想继续深造下去,这种内在的需求才是其考研的最主要动力。

2 研究方法及问卷设计

2.1 研究方法

本篇文章主要采用的是实证研究方法,首先对相关知识,文献和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然后设计指标体系和设计调查问卷。利用问卷收集高校大学生考研群体的动机,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并运用spss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三种:

(1)文献研究法。本文通过参考前人对考研大学生的研究,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反复的研究,了解问题研究的现状,为后续的编制问卷和结果提供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本文按照开始划分的三个大维度及以下的十一个小维度编制问卷,并形成调查问卷收集高校考研大学生群体的动机和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

(3)相关性分析。对具有相关性的基本因子来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影响因子与研究生初试成绩的相关性。

2.2 问卷设计

在查阅了前人关于调查大学生考研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后,加上对部分样本进行预调查,确立了本问卷共有27题,其中包括关于三个大的因素下的11个因子对大学生考研动机影响的调查和其他一些辅助了解考研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其中个人因素共有6题,第1题调查考研大学生性别构成,18题了解考研大学生学习方式,19、26题了解考研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24、25题调查考研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家庭因素共有8题,8、11、12题调查考研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9、10题调查考研大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因素,15、16、17调查考研大学生家庭的情感支持度。而调查问卷的院校因素共有5题,第4题调查考研大学生的院校层次,第5、6题调查考研大学生的专业类别,第22题为调查院校支持度,27题调查专业的就业前景。其余的题均为对考研大学生动机的一些辅助信息。其中20题为考研初衷调查,14题考研初试结果调查。

3 影响因素分析

3.1 信度分析

调查问卷的信度一般指的是指检验结果的一致性以及可靠性,一般来说都会采用内部一致性的分析来加以检验该测验信度的高低水平,信度系数越高则表示该检测越的一致性和可靠程度。信度分析的法方法主要有重测信度法、复本信度法、折半信度法、 信度系数法这四种方法。本调查问卷采用的是 信度系数法来对三个大维度进行检验。

一般来说问卷信度达到了0.8或者更高就会认为一致性信度是非常好的,如果达到0.7或者更高一点点认为一致性信度是较好的,一般来说至少要达到0.6认为可以接受。从结果来看除了家庭因素信度值为0.614信度较低,其余的因素信度都是0.7以上,这表明表明其内部的一致性是较好的。

3.2 统计样本概述

通过在的大三大四的QQ及微信群进行问卷,共计回收412份问卷,其中含无效问卷73份,有效问卷339份。问卷的基本统计信息如表2。

此外,从调查问卷中,能夠得到大学生考研影响因素的基本情况:

(1)考研成为大学生毕业时主要选项之一。考研氛围越来越热烈,各高校也越来越注意对考研的引导,给考研大学生营造一个激烈的考研氛围。本论文的调查问卷的23题对高校考研人数情况进行了调研,选择考研人数非常多和比较多分别达到了84.27%和85.74%。可见高校考研热度很高,考研成为了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的一个重要选择。

(2)双非高校成为考研主力。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门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公司在招聘时明确要求只接受“985”类和“211”类的高校毕业生,这样就把双非高校毕业生拒之门外,增大了他们的就业压力,这部分高校毕业生为了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就会选择加入考研大军。本论文的调查问卷显示参加考研的大学生大部分来自非“985”和“211”类,占到了59%,这也与双非高校毕业生成为考研大军主力的社会现象相符合。

(3)多数父母希望子女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越来越多的父母支持并迫切希望孩子本科毕业后能进行研究生学习。在对待孩子考研的态度上,非常支持和比较支持的分别占到了51.85%和32.8%。在对孩子的期望中50.74%的父母希望孩子继续深造读研。由此可知,现在大部分父母希望孩子继续深造并支持他们读研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3.3 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

对11个基本调查因子做一个相关性检验,即检验这11个调查因子与初试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具体检验结果如表3。

由表3可知,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情感支持度,学习能力,本科就业前景,院校支持度与考研初试的结果达到显著相关性,其中家庭情感支持度,学习能力,院校支持度与考研初试的结果达到显著正相关。家庭经济条件,本科就业前景与考研初试的结果达到显著负相关。说明考研大学生本科期间学习能力越强,本科院校和家庭越支持考研,考研越容易在初试中取的好成绩。而专业的就业前景越好,家庭的经济能力越好,初试的成绩往往不太理想。而性别,本科院校层次,本科专业层次,专业满意度,家庭文化条件,学习方式与初试结果未到达显著性相关。

4 建议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考研,考研也成为社会的热点。针对上一节研究得出的结论,给出如下建议:

(1)院校应该重视考研,积极营造好的考研学习氛围,支持本科毕业生考研。大学生考研不仅是对自身实力的一次增强,还能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并且可以延缓就业,减小院校的就业压力,给到大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自己的职业,所以对于有能力报考研究生的大学生,院校应给与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2)针对家庭,父母应该在孩子考研期间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多给孩子帮助和鼓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也是一个人停泊的港湾。考研是一个艰苦且漫长的过程,孩子在其间所面对的压力和心理煎熬可想而知。所以作为父母应该与孩子多交流沟通,缓解孩子的内心压力。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孩子力所能及的帮助,当然也要适度不能一味只给经济上的帮助,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有时候孩子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关心和一句鼓励的话。

(3)对考研大学生本身,应该正视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给自己选择目标院校。考研不同于高考,这是一个人的战斗。没有同学没有比较,也没有统一模考来检验自己的实际能力,所以作为考研人我们一定要正视自己的能力,合理根据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历能力适当的选择目标院校,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而对于在大学要选择考研的同学,应该加强有关课程的学习,多看相关书籍,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或者提前准备,制定较长的学历计划,增长考研的战线,提前准备把相关知识弄明白。并且在自己学习遇到困难时,可以适当参加辅导班,开阔思路增加知识,以此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萍.新形势下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学生考研热现象剖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3.

[2] 高玉梅.大学毕业生“考研热”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2(06):88-91.

[3] 李冰仙.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基于职业地位获得目标的理性选择视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5):604-610.

[4] 吴雪影.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考研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05):102-104.

[5] 牛永君,杨戍,司志森.新升本科院校学生考研能力培养研究与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17):178-179.

[6] 施易,等.“考研热”背后江苏各高校大学生对考研价值取向调查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104);261-264,268.

猜你喜欢

考研影响因素大学生
我的考研故事
高校给考研学生免费加鸡腿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