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互融实现技师学院专业人才建设模式的创新研究

2020-11-25黄保养

科教导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技师学院创新模式

黄保养

摘 要 校企互融是技师学院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破解当前校企之间人才培养与应用脱节难题的选择。但在实践过程中,我国技师学院汽车系专业开展的校企互融人才培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为社会输送更专业化的技能型人才,是每一位在校教育者和企业人才需求管理者都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研究实践,探讨校企互融模式下实现技师学院专业人才建设模式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 校企互融 技师学院 专业人才建设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12.005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in technician colleges, and it is also the choic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isconnection between talent training and applic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talent training work of the automobile department of China's technician college. To innovate the training mode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ensure the delivery of more professional skilled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is a problem that every educator and enterprise talent demand manager should think about. Based on the author's research practi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novative methods to realize the professional talent construction mode of technician colleges under the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mode.

Keywords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technician colleges; professional talent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mode

这些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伴随社会经济市场日益壮大,专业人才的培养依旧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学校、行业、企业之间逐渐建立了越来越深入的合作互融关系,形成一种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得以创新,培养效率得以提升,但在实践中依旧存在一些创新性不足的问题。

1 校企互融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

关于校企互融模式的提出和应用,其理论依据涉及较多。如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提倡在合理的管理下实现人力资源的精干与高效,确保实现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促进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1]要发挥人力资本理论的指导作用,就要找到校企资源互补的结合点,先要考虑到企业在当中的利益点,为学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也要确保校企能够公平共享教学资源与科技资源,真正将便利应用在人才培养上。[2]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学校均面临行业竞争压力,且其目标中都含有提高人才培养教育的能力,借以增强自身竞争力。如果校企之间达成联盟合作关系,通过资源互换与整合,在削减成本的基础上还能提高竞争力,达到合作的最大利益,才能实现发展。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到当前出现“校热企冷”的现象,在合作互融下也有一些矛盾,首先是资源重要性问题,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企业除了人才的需求本身外,还需要设备、场地、资金及相应的政策支持,学校人才培养如果没能达到企业需求人才的标准,那么互融合作的重要性就会大大降低。其次,人才资源有可替代性的特点,如果校企互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成本比其他方式获取人才的成本更高,那么学校的主动权就会丧失,影响校企合作互融的效率。[3]

2 技师学院专业人才建设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缺乏信息反馈机制。比如技师学院汽车系汽修专业课程的设置,学校对社会企业用人需求了解不多,于是专业课程的设置、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等均缺少信息关联和反馈,使得技师学院的專业人才供应需求存在偏差与脱节的问题,甚至引发产学研僵化的现象,不但不利于技师学院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同时也影响学校自身的进步。其次是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实际的需求不相符。技师学院汽车系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紧密联系市场的需求,顺应市场人才应用的方向,才能确保输送的人才与市场岗位相适应,确保人才利用所学知识发挥应有价值,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技师学院的汽修专业学生培养工作目标定位并不清晰,存在一些盲目跟风的问题,影响人才专业化的培养效率和整体的综合实力,这也导致学校普遍的就业率达不到标准。再者是学校设置的课程体系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对专业学生的教学培养中,课程的设置非常重要,如果缺乏合理课程体系作为专业学习的基础,人才培养的目标必然无法达成。当下技师学院汽修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体系存在诸多设置不合理的情况,如实践与理论占比不协调,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联系不紧密等等,均无法指导学生参与正常的实践工作,发挥专业才能。最后是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较为单一。长期以来,技师学校管理者一直强调教学质量必须提升,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达成,但却忽略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分阶段评价和反馈教育成效与合作成效的问题,另外评价方式非常单一,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如同流水线产品,别无二致,必然无法实现人才培养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双提升目标。

3 校企互融实现技师学院专业人才建设模式的创新策略

3.1 互融理念,学校重新修订与企业岗位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技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技师学院要结合汽车系汽修专业职业市场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教育观进行深入融合,将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和培养规格进行确定,全面修订和人才需求企业岗位相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的汽车系汽修专业人才培养,要紧密结合生产规律与教学规律,尽可能安排学生在旺季去到企业的4S店工作,充分借助浓厚的工作环境提高和巩固自身在校学习的专业技能,在淡季则集中回到学校进行训练,整合实践内容,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学校专业学习的氛围下,教师要重塑学生专业理论体系,形成一种“旺工淡训”和“双境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划分为三学段的技能学习模式,联合专业与综合技能的分段式提升,让学生在这样的培训方法下更好地进行实践,提高专业能力,提升职业素质,也很好地解决了企业汽修店铺旺季中用人的问题,促成了校企合作的前提。据笔者调查发现,这些年来本地城市有超过30家的汽车4S店都争相与当地技师学院汽车系进行合作,形成多种形式下的订单化人才培养方法,同时也合办有“东风标致班”“东风雪铁龙订单班”等多个订单班,很好地先接了校企之间的人才培养链接,确保学生在校掌握的理论知识有实践平台加以检验,共同促进学生个人、学校育人以及企业用人需求的满足。

3.2 互融标准,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专业学习课程

将学生培训的标准结合当前汽车行业4S店的标准要求以及学校为学生后续发展制定的规划,要考虑通用性、岗位专项能力和核心业务能力上,将这些指标进行结合,确定更专业和系统的课程体系,同时开发综合素质平台、核心能力平台、多岗位能力平台等等,确保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核心能力以后,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对应的专业课程,逐渐打造专长,提升能力,也朝着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使自身在该专业与行业的转化中更顺畅。

另外,在汽车相关维修企业中还有不同企业甚至不同店铺的技术标准,涉及企业文化、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等等,这些都要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并积极与企业共同制定汽车专业的全部学习课程标准,学校承担专业教育工作的教师要与企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专业工学结合教材,完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专业内容,加入更多实际的知识点,不断完善专业知识资源建设库,共同整合应用汽车专业资源。多年的研究结果证实,包括研制开发形成的国家级、校级的精品专业课程能够为汽车专业教学的方法和教材的建设带来全面的改革,也为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互融任务,技师学院与市场企业要共同探索高效的教学模式

汽车系汽修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等方式,推进理实一体化模式的开展。首先,技师学院要主动与企业探究设计用于发展能力,提高水平的教学任务,要求在企业互融合作下众多知识点均能来源于实际工作,以真实岗位任务的方式给予学生足够的专业锻炼。其次,要强化教学过程与实践学习的对接工作,学习任务要与工作任务有着较高的相似度,此外还要保证环境一致、内容一致、要求一致,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合理论与实践。

3.4 互融资源,校企合作下要为学生共同创建实习实训基地

如为学生建设教学与实训融于一体的厂中校,或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为学生创建多的培训基地、社会平台,形成经营服务于一体的校中厂,充分利用学校内的教学环境与平台,引入企业提供的真实工作任务。这方面可参考黄冈九九阳光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与当地技师学院汽车系形成的校企互融人才订单培养模式,利用良好的工作环境,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主,开展教学,学生在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后,以实践的方式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企业还对合格的学生提供稳定的顶岗实习机会。

3.5 互融角色,校企双方共同打造双师型战略团队

在校企互融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下,双边的工作人员及教师也处于不断成长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在人才培养中,学院要积极创建名师工作室,从教学、技能以及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创建不同专长的教育团队,这一团队负责企业兼职教师的能力培养工作,促进师傅向教师方向转变。此外,学院还要与企业4S店共同组建科技创新的团队,从技术上进行攻关,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科研能力以及企业员工的社会服务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应用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对人才教育与培训有积极的影响。双师型战略团队的打造,不但是为汽车系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也是实现发展学校和发展企业的双目标,为两两合作提供条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企互融模式是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学校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发展需求的有效培育手段,也为当前技师学院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指明方向。因此,在校教育者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重新思考新时代下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模式,不断借助与企业合作下的优势完善人才课程学习体系,采用更多理实一体化的模式,确保学生实现全方位的提升与成长,为其今后的发展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质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汽修专业教学研究[J].智库时代,2019,2(14).

[2] 王伟.浅谈汽修专业课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汽車维护与修理,2018,340(24).

[3] 柳云华.职业院校汽修专业翻转课堂体系构建策略[J].内燃机与配件,2019,11(5).

猜你喜欢

技师学院创新模式
秦皇岛技师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与对策研究
试论强化技师学院英语差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徐州技师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新途径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技师学院体育运动项目战术训练要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