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培育背景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研究

2020-11-25汪惠康

科教导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转变工匠精神

汪惠康

摘 要 “工匠精神”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种职业精神,由于其正能量、积极向上的作用逐渐被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中去,教育行业也加强了对“工匠精神”的解读和重视。“工匠精神”培育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的各方面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语文教学的观念、模式、内容、方法等都将产生极大的转变,如何分析及应对这些转变,将成为高职语文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关键。本文将以简述“工匠精神”渗透高职语文教学工作的必要性作为切入点,分析“工匠精神”培育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学的主要转变,进一步探究如何在“工匠精神”培养背景下改进和完善高职语文教学,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工匠精神” 高职语文教学 转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12.046

Abstract"Craftsman spirit" is a new professional spiri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its positive energy and positive role, it has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various fields. The education industry has also strengthened the interpretation and atten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raftsman spirit" cultivation, all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concept, mode, content and method of Chinese teaching will have great changes. How to analyze and deal with these changes will become the key to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will briefly describe the necessity of the infiltr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into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alyze the main changes of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cultivation background of "craftsman spirit", and further explore how to improve and perfect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cultivation background of "craftsman spirit", for reference.

Keywords "craftsman spirit";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change; strategy

0 前言

在以前,人們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主要局限于对艺术产品等精雕细刻,追求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发展,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自此以后,“工匠精神”的定义就被扩大至了国家战略层面,成为了各个行业新的遵循和追求,升华后的“工匠精神”要求以敬业、专注、精益、创新等态度去对待自身行业的发展。高职院校不同于其他院校,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和使命是帮助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型、实用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注重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其中,高职语文作为高职教学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更应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去,将“工匠精神”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

1“工匠精神”渗透高职语文教学工作的必要性

“工匠精神”是新时代下良好价值观的体现,是各行业发展的关键准则和精神指导。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发展及社会人才的新需求,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也逐渐转变为帮助国家培养具有优秀技能及良好职业素养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工匠精神”在高职教学中的渗透是国家经济转型及社会多元化人才需求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教书育人,持续稳定发展的新要求。[1]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应不断重视和加强“工匠精神”的融入,这样在传授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够树立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学生规划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

2 “工匠精神”培育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学的主要转变

(1)教学目标的转变。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之一,是所有学生都应当学习和掌握的,它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学校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就业率,将主要的教学重点都放在了学生技能培养方面,语文教学逐渐被边缘化,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被设定为掌握基础语文知识,而关于语文其他方面的拓展和培养则被忽略。[2]而在“工匠精神”培育的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学与学生就业率的提升紧密联系,高职语文教学目标发生了转变,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他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2)课堂教学内容、模式、角色的转变。就目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发展情况来看,教学的内容主要在于课本教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学的模式也过于单一、落后,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角色是以老师教、学生被动学习为主,这些教学内容、模式及角色的安排和设定难以达到现代教育的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的要求。而在“工匠精神”培育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内容、模式及角色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实用,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多样,课堂教学中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高职语文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3)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传统的高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并没有被关注,而在“工匠精神”培育的背景下,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也被设定在了教学内容和目标中。[3]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与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相一致,同时也涵盖了“工匠精神”的全部内容。因此,在“工匠精神”培育的背景下,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正是对学生人文素养进行提升的要求和内容之一。

3 如何在“工匠精神”培養背景下改进和完善高职语文教学

(1)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纳入教学目标之中。教学目标是是老师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指向标,也是老师实现教学质量的重要观念。高职语文老师应结合语文教学的主要理念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要求,深入理解并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时应根据“工匠精神”在高职语文中的渗透进度和情况,制作有效的教学方案,丰富创新教学内容。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需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要求深刻融入教学目标中,在制作教学方案时应以充分体现“工匠精神”的各方面为重点,将高职语文的基础语文知识与“工匠精神”的要求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自动重视“工匠精神”的养成,对待语文学习也抱着精益求精、认真细致的态度。[4]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不仅能够大大提升高职语文教学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大大提升“工匠精神”的渗透度和渗透效果。

(2)围绕“工匠精神”展开教学设计。要想将“工匠精神”完全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就应当对现有的教学设计进行重现规划和设定。高职语文在准备教案时,应以语文教材的主要知识点为基础,在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讲解和分析的过程中,将“工匠精神”的主要定义、内容、要求等巧妙融入其中。这样不仅能使高职语文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有条理、有重点,帮助老师有序进行语文教学,同时还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点的过程中引导并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培养。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大大提升了高职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加深了“工匠精神”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度。

(3)加强高职语文老师的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对于老师的信任度和依赖度都较高,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职语文老师应严格要求自身,言传身教,在语文教学过程的中发挥自身的“工匠精神”,展现出优秀的榜样作用。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一方面,老师应做到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去感染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热爱自己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另一方面,老师应在现有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更加精益求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专业度,追求更高层次的进步,在潜移默化中鼓励学生进步、精益、细致。[5]最后,老师应将“工匠精神”深深植入自身的教育事业中,努力提升自己,以自己为豪,使学生感受到“工匠精神”所带来的进步感和成就感。

(4)丰富课外活动,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高职语文教学不仅可以从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培养,同时还应当丰富课外活动,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学生对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很高的参与兴致,他们也很乐于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因此,高职语文老师应加强对课外活动内容、频次及目标的设置,通过课外活动加强“工匠精神”的渗透。如老师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手工艺作品展览等,通过传统手工艺人持之以恒的精神及精湛手工艺作品,使学生了解到“工匠精神”的主要内涵。

(5)在教学评价中引入“工匠精神”。教学评价是每个老师教学任务中必备的重要内容,它对老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和改进有着深刻的意义。在“工匠精神”的培育背景下,客观、真实、科学的教学评价既是教育行业“工匠精神”的要求,同时也是老师提升教学能力、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因此,高职语文老师应在教学评价中引入“工匠精神”,除了加强自身专注、细致、精益的教学态度外,也应通过教学评价加强对学生敬业、精益等态度的培养。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匠精神”培育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学从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积极的转变,教学目标、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都得到了创新和改进。因此,高职语文老师应注重和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断促进语文教学与“工匠精神”教育的紧密融合,通过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纳入教学目标,围绕“工匠精神”展开教学设计,丰富课外活动,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在教学评价中引入“工匠精神”等教学措施,使“工匠精神”深深渗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晓静.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国工匠精神”渗透研究[J].明日风尚,2018(17):191-191.

[2] 张高云.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以福州地区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25-30.

[3] 杜芬.浅谈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0):159-160.

[4] 林海波,林斌,褚辉远.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21):157-159.

[5] 熊云惠.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36-37.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教学转变工匠精神
浅谈中职英语的阅读教学
高职语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高职语文教学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