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基层水利单位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与思考

2020-11-25唐凯余国新

科教导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培养质量培养模式

唐凯 余国新

摘 要 为不断探索培养适应本土市场需求,现代水利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通过实地座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于2019年7月-8月期间对学校水利类毕业生就业较为集中的用人单位开展了毕业生质量总体评价调研工作,以了解新疆基层水利单位对学校水利类学生培养质量的反馈。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急需地方高校培养适应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专业基础夯实、学科知识融合、技术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注重实践、掌握实用技术、热爱新疆水利的技能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围绕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学校水利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包括进一步优化调整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强化素质教育、培养扎根新疆水利行业的专业人才等方面的反思,以适应现代水利发展和基层单位人才市场需求。

关键词 水利人才 培养质量 基层水利单位 培养模式 高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12.011

Abstract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explore and cultivate new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local market and modern 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 the school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civil engineering of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nducted a survey o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graduates from the employers with concentrated employ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graduates from July to August 2019 through on-the-spot discuss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grass-roots water conservancy units in Xinjiang feedback on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students.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employers are in urgent need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new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and sustainable 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 compound talents with solid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subject 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 technical ability, and skilled talents who pay attention to practice, master practical technology and love Xinjiang's water resources. On this basis, focusing on the needs of employers, the paper reflects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water conservancy talents in the University, including further optimizing and adjust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optimizing teaching means and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ing quality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rooted in Xinjiang water conservancy industry, so a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water conservancy and the talent market demand of grass-roots units.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basic water conservancy unit; training mode;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0 引言

經过数年发展,我国已建成较为完备的水利高等教育体系,累计培养了近百万名水利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我国水利建设提供了智力保障。 [1]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例,自成立以来,累计为新疆基层水利科技人员队伍培养并输送水利类人才一万余名,尤其是近年来,学院为适应“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水利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根据新时期治水思路,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伴随新时期水利行业功能的不断扩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需要各地方院校不断探索、实践并培养适应本土市场需求的现代水利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基于此,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通过实地座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于2019年7月-8月期间对毕业生就业较为集中的阿勒泰、塔城、博乐、伊犁、吉林台、阿克苏、喀什、莎车、库尔勒等地的水利设计院、水利施工单位及水利主管部门,开展用人单位对水利类2015-2019年近五年毕业生质量的总体评价调研工作,以了解新疆基层水利单位对我校水利类学生培养质量的反馈,并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快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水利类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决策支持。

1 用人单位对我校水利类毕业生质量的反馈与建议

近5年来,随着市场大环境的变化和本科生源的扩招,我校水利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新疆本地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生产单位和管理单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对复合人才的宽口径需求。[1]通过本次调研与用人单位交流,综合而言,用人单位对学校水利类毕业生的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予以了很高的评价,对水利类毕业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相比内地生源毕业生,学校水利类毕业生大多为新疆本土生源,在新疆基层水利单位能够留得住、下得去,稳定性较好,且工作中善于吃苦耐劳、勤学好问,能够深入工程一线,认真履行业主、设代的职责,毕业生中有一定的比例已经进入单位的管理层,成为了独当一面的专业人才,为新疆本土水利建设发展奠定了可靠的人才保障。综合归纳,本次调研反馈得到的新疆基层水利单位对新疆农业大学水利类毕业生的质量评价及意见和建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适应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的工程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过程中。[1-2]围绕水利行业的历史性转变,水利行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水利高校应如何培养这些人才?需要高校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顺应时代趋势,适应市场需求,对学科、专业、教材内容等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完善,尽快储备在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保护设计、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评价和设计、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以及在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管理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的新型人才,同时也是新疆水利基层单位急需的新型水利人才。

(2)培养专业基础夯实、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新时期妥善处理并解决水问题需要专业基础夯实、学科知识融合、技术能力兼备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根据用人单位对我校近五年水利类毕业生的用工质量评价反馈,用人单位建议,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間应注重学好水力学、土力学、灌溉工程、建筑结构等基础课程,例如:依据规范要求需要取多少组土样、管道流、压力线、机电一体化、钢混的计算到配筋等;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应结合工程实例增加或强化课程设计环节,提高撰写技术报告的水平以提升综合能力,同时,与时俱进加快推广新软件、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认识和了解;此外,针对新疆基层水利单位主要围绕中小型工程的规划设计,在课堂讲授部分增加小型工程如浆砌石渠道等的讲解。围绕上述建议,我校水利专业应在“宽口径”培养基础上,更加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能力、思维交叉融合,着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3)培养注重实践、掌握实用技术、热爱新疆水利的技能型人才。水利类专业作为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水利建设实践中需要培养一批批具有厚实基础理论、宽广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良好业务素质的工程师人才,同时针对新疆基层水利单位较为不利的区位劣势,工作环境条件相对艰苦,要加强学生吃苦精神的教育,发扬新疆农业大学红色基因的传承,要培养一批批热爱新疆水利事业、扎根新疆水利行业的人才,成为“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 基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反思

(1)人才培养目标滞后于人才市场需求。一方面,伴随我国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高校近年来扩招带来招生人数增加的同时,相对生源质量也在下降,水利类毕业生的去向,已由过去的科研设计类用人单位逐渐向生产施工类相关单位转变,同时,毕业后去非本专业对口单位的人员比例也在增加。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以企业为主,则更多的从企业本身的效益出发,对于企业来说,希望招聘到的人员尽可能不经过培训或只需要经过简单培训就能发挥作用,并在短期内转变为能独当一面的人员。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当前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工科教育阶段,已滞后于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适应新时期现代水利人才需求。伴随现代水利发展,水利行业新的理念如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统筹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新型材料 、新工艺、新知识、新施工技术、新设备等都在不断创新及实践中,同时,行业的新标准和新规范也在不断地更新中,而我们的一些课程和教学内容明显滞后于此,此外,随着复合学科的发展,一些新的理论课程如生态水文学、生态水利工程学等课程也应该作为选修或必修课程纳入专业的课程体系。同时,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我们的毕业生普遍存在计算机应用、写作、汇报、沟通、PPT制作等综合素质能力方面的欠缺,针对该方面的反馈,应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补充中去。

(3)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教育国际认证。我国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正在各行业逐步推行,针对特定行业如水利类均需要有进入资格方可执业,目标即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的《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关于发布已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名单的通知》的通知(教高司函[2020]10号),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241所普通高等学校1353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前,我校尚无专业申请并通过该项国际认证,必然使我校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上处于一定的劣势,应积极作出改变,给学生创造更好的有益于获得工程教育国际资格认证的平台和环境。

3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校人才培养途径

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条件。[2-5]结合本次开展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水利类2015-2019年近五年毕业生质量的总体评价调研工作,根据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质量的反馈与建议,在此基础上,围绕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学校水利类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反思。

(1)适应现代水利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调整课程体系。适度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将山水林田湖草统筹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材料 、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内容,及时反映行业新规范、新标准,将课程理论教学与水利工程实际、水资源管理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如在保证原有课程体系的条件下,适当调整并增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总学时中的比重,适当增加生态水利学、法律法规、科学人文等方面的选修课,同时,增加写作、表达、计算机及应用等方面的选修课程以加强学生汇报能力、报告写作能力、PPT制作能力、编程与数据挖掘分析能力等。

(2)基于现代多媒体技术,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伴随高校近年来扩招带来的生源客观变化情况,面对新的生源质量和上课人数增加带来的教学难度加大,授课学时又在压缩等问题,要适时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调整。面对水利行业对人才的厚基础强实践需求,由于水利类工科课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为抽象,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知识,技能并进行应用需要一个不断练习、强化训练而不断加强的过程,这个过程与一定得课程作业及实践联系配套,因此必须注重课堂测试、课后作业、案例分析大作业及课程设计环节的相辅相成。此外,可借助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建立基于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和直播软件的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环节要及时与生产实践单位交流沟通,及时掌握水利行业科技进步、工艺升级调整等实际情况,并采取人才聘用弹性制度,聘请设计院及生产单位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专家充实教师队伍,一方面在课程设计环节以工程实例对学生进行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训,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巩固技能。

(3)强化素质教育,转变就业观念,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扎根新疆水利行业的专业人才。面对基层发展和乡村振兴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急需和学校毕业生主观上不愿意扎根基层之间的矛盾,要从根本上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加强教育,将新工科背景下的工匠精神和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同时,加强与新疆基层水务局、水利建设、咨询、监理等企事业单位的深度融合,按照企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用人单位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为新疆水利发展持续性的提供高质量人才保障。

(4)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针对我校水利类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和各新疆基层水利单位对我校历年来水利类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评价,就高校人才培养而言,若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需要主动与新疆基层各水利单位进行有效沟通,把握行业人才需求方向,深化校企合作及产教学研深度融合,基于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培养水利类工程认证人才为目标,探索并实践“新工科”背景下的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同时,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在培养过程中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追踪评价和反馈,以规范和不断优化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出适应新时期水利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通讯作者:余国新

参考文献

[1] 中国水利教育协会.水利高校如何培养适应现代水利需要的人才[J].中国水利,2019,16:1-4.

[2] 唐新军,苏枋.适应市场需求的水利与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农业研究,2008,4:48-50.

[3] 熊鹰,李静,张守平,等.行业发展对高职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4):43-44.

[4] 谢永亮.水利技能型人才培养调研报告——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水利人才培养为例[J].价值工程,2016(25):247-248.

[5] 蘇适仪,胡海燕,郭永生.“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2020,17:3-5.

猜你喜欢

培养质量培养模式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