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凰于飞平虏城

2020-11-25刘媛

文史月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城墙凤凰

刘媛

明大同镇分守冀北道所辖的平虏城,遗址在今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的凤凰城镇,位于109国道520公里附近,原为明代长城沿线戍边部队“平虏卫”的驻地。清雍正三年(1725年)撤卫改县,改“虏”为“鲁”,将“平虏卫”改成了“平鲁县”,但县治还设在城内。后“平鲁”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今“平鲁区”的前身即为“平鲁县”,但区治迁到了井坪镇。

平虏城为四边形,周长六里三分,高四丈,土筑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万历二年(1574年)砖包。历经五百多年,如今的四边城墙依然基本完好。城有东、西、南三门,砖券门洞与瓮城皆存旧迹,其中南门月城的城门尚存,近几年各处城门都获得了修复,西门与南门上有“凤凰城”三字,东城门上有“右玉”二字。城里有一座古戏台,还有贺龙路居、参将署及一些门楼等,街巷多处可见建筑上的石雕残件。城北有凤凰城镇人民政府,城内有几个行政村。民居多用石砌,有多处空置院落。路边老者说,这城里曾经住着上万人口,但现在的常住人口只剩下300来人(2020年7月采访)。

平虏城的地势并不平坦,有点像一幅巨大的被拎起四角撑开的织锦,城墙的四个角台都筑在较高位置,北城墙依山势而修,中间最高处随着山势隆起,到达北固山顶。东、西、南三面的城墙自然凹下来形成弧线状,城内中间部分相对平坦,靠近城墙的民居位置依势有抬升。这样的地形也造成了城中容易积水,所以另修筑有水门,城内各处水沟上皆有石拱桥,其中今西门内“涧道”之上的叫太平桥。当地民间相传,选址筑城时,在北固山顶落下了一只美丽的凤凰,人们视为吉祥之兆,于是按凤凰在山上蓄势待飞的姿势,将城池依山而建,靠着北固山向南延展出城池,因此也称这座城为凤凰城。北城墙外不远有一座烽火台,站在上面可以俯瞰整座平虏城,西南角、东南角的城墙颇似在天地间扬起的巨翅,周围是起伏的山野,高处有多个风力发电的大风车。

北固山如今是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去处。紧靠着北城墙的最高处,近些年修筑了一座高耸的五层凤凰阁,各层的主题分别是尊儒、汇儒、地灵、人杰、魁星,内有百尊历史名人像,壁画内容皆为儒家典故。凤凰阁下有“聚仙岩”,西面修有玉皇殿、文昌庙、吕祖庙、财神庙、火神庙、黑虎庙、龙王庙,殿内塑道教人物;东面有千佛寺,内有众多佛教塑像。一座北固山,融合了儒释道三种不同的文化內容,三组不同主题的建筑呈“品”字,由台阶和甬道相连,路边和各角落还有茂密的绿植,松柏鲜花杂陈,景色颇为宜人。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对平虏城的记载是:“本城本路参将驻扎,原设有平虏卫及守备官,除援兵外,所领见在官军一千六百六十六员名,马骡一百四十五匹头。边一十九里九分零,边墩二十五座,火路墩三十五座。本城北面邻山,凭高之势险,与虏共之东西邻冈,勾杆易及也。地固随在皆冲,而大水口等处更甚。边外汾水河一带,酋首小四台吉等部落驻牧,通板升。嘉靖间岢岚、应、朔之变,俱从此溃入。往那吉请降,俺答围城月余,城乏薪水,几不自全。议者欲联城接墩以据全山之势、削冈开渠以豫桑土之谋,盖保障之至计云。”这段文献中的“那吉请降”,指明蒙之间重要的历史事件“隆庆议和”发生之前,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主动越过长城投降了明朝,俺答汗因此率兵前来,围困平虏城长达一个多月。而把汉那吉投降明朝的地点,就在平虏城西北15公里外的败胡堡。

败胡堡遗址在今朔州市平鲁区败虎村,清代在“虏”改为“鲁”的同时,“胡”也改成了“虎”。据《三云筹俎考》载,败胡堡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土筑,隆庆六年(1572年)砖包。周长一里零一百八十步,高三丈六尺。分边八里三分,边墩十五座,火路墩四座。“本堡边当极冲,胡骑一驰,呼吸可至。军多只身,地苦窳薄,守为极难。边外地名凉露台、斧刃山,俱卜吉素倘不浪部落驻牧。迤北通板升巢穴,嘉靖间零骑不时入掠,末年板升诸逆为谋此堡,被掠尤胜。今与迎恩、阻胡诸堡联络数里之内,且逼近平虏相为声应,烽堠明密,即有缓急,唇齿可依,虽大举势不能御,零抢之虏可无患焉。”今天的败虎村只有十来户人家,随处可见空无一人的院落。堡墙四边轮廓大体清晰,但包砖、堡门已不存,土夯墙有多处豁口,大部分坍塌为土垄状。堡内有一口古井,近旁有石质饮马池,还有一块古代石碑,上面密密麻麻刻满了字。

隆庆四年(1570年),把汉那吉到平虏卫的败胡堡乞降,后俺答汗又向明请求“封贡”。在高拱、张居正、王崇古等人全力支持下,明穆宗于隆庆五年(1571年)下诏封俺答汗为“顺义王”,这就是明蒙之间的“隆庆议和”。随后明朝相继开放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等多处马市,除官市外,又有民间的月市或小市,长城两边由此进行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和平贸易。清末思想家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在其著作《圣武记》中曾评价此事:“高拱、张居正、王崇古张驰驾驭,因势推移,不独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且为本朝开二百年之太平。”指出了高拱等3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败胡堡既因把汉那吉降明而见证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开始,也因马市贸易而经历了整个明蒙和平相处的历程。

败胡堡周边有迎恩堡马市和灭胡堡马市,今两堡皆有遗址。迎恩堡遗址在败胡堡以南2.7公里处的迎恩堡村,周一里五分,高三丈七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土筑,万历元年(1573年)包砖。本堡“设守备官一员,所领见在官军五百四十五员名,马七十七匹。分边沿长一十里五分,边墩一十七座,火路墩五座,小市场一处。内镇川极冲,通大虏,老鹳嘴次之。边外泥河儿一带,大成台吉、阿郎拾儿圪炭等部落驻牧,通板升。嘉隆间入犯无时,地方大遭惨毒。其最可鉴者,石州之变,此首难也。款后虐焰稍息,地方始得安阑。顾兵力寡弱,且小市夷人出入纷错,情形叵测,抚处防范,尤当昕夕加之意焉。”《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这段关于迎恩堡的记载,指出这里的马市是“小市”,规模不太大,但开市频繁,明蒙两方民间得以深入交流,因此当地民间还留下很多传说故事。今天的迎恩堡整体完整,包砖基本不存,夯土墙也有多处坍塌。门开在东墙中间,但只剩下豁口,东关城遗迹尚存,高处有烽火台可以俯瞰全堡。堡内已经没有完好的建筑,有几十户村民住在旁边,村内随处可见空置院落。

阻胡堡遗址位于平虏城西16公里处的阻虎村,也是平鲁区阻虎乡政府所在地。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土筑,隆庆六年(1572年)砖包,周长一里零三十六步,高三丈五尺,“本堡极冲,边外地名沙滩,威兀慎部落驻牧。本边猪儿洼沙穴迤北通板升巢穴,嘉靖间由此入犯宁乡岢岚等处。盖此堡西阻偏、老,南限雁、代,虏欲内入,首婴其锋。虽倚附迎恩、灭胡,三堡相为犄角,恃以无虞。然道路孤悬,虏骑冲突势不可挡,所宜加意备守者也。”(《三云筹俎考》),今阻胡堡的包砖早已不存,夯土墙大段坍塌,东关城、南关城也多处坍塌,只有南门门洞仅存一点石基。

平虏城与败胡堡、迎恩堡、阻胡堡,共同组成了明大同镇分守冀北道所辖西路:“山高地冷,不产良谷,军余所种只苦荞、油麦之类,暖迟霜早,生计萧然。”(《三云筹俎考》),今天苦荞、莜麦仍然是地方土特产,平鲁区有“中国红山荞麦之乡”的称号。平虏城以北30公里处有威胡堡遗址,位于少家堡村。威胡堡在清代改名为威虎堡,后又改名少家堡,今城堡基本完好,城门瓮城的包砖还在。

凤凰城附近有壮美的长城景观,各村海拔皆超过1500米,山势和缓,空气清爽,到处是茂密的树林,路边不时可以看到漂亮的大鸟。《诗经》“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指凤凰高飞,百鸟慕而随之,而饱经沧桑的凤凰城,今天正在日益焕发出新的神采与光芒。

猜你喜欢

城墙凤凰
凤凰飞
城墙边做游戏
神奇建筑开封城墙
凤凰精选
城墙外边
凤凰精选
城墙颂
残破的城墙
在城墙上画画
凤凰精选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