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的中华会馆与中国的辛亥革命

2020-11-25

中国钱币 2020年3期
关键词:都督军政府会馆

作者在《一份由“革债会”提供的“革命债券种类表”》[1]一文中,提到《嘉德2004年春钱币拍卖目录》第3616 号拍品,即“金山中华会馆代理广东国民军政府驻美洲筹借公债总局收条”;并称其是“革债会”所提供的“革命债券种类表”之“光复时期第41 号”,为《辛亥革命时期货币》一书所未曾收录者,可以补上该书之缺漏。那么,“金山中华会馆”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与“广东国民军政府驻美洲筹借公债总局”又有什么关系?有必要进行一番历史的回顾。

先说说“金山中华会馆”。其全称为“驻美国旧金山中华总会馆”(Chinese Consolidated Benevolent Association of San Francisco),是美国重要的华人社团之一。1862 年成立,其早期英文注册名称是中国六大公司(Chinese six Companies),最初由三邑、阳和、人和、宁阳、合和、冈州六个会馆联合组成,1878 年肇庆会馆加入,遂成为七大会馆。这些会馆后来成立中华会馆总机关。其主要工作是处理全美侨民社会福利事宜。

至于“广东国民军政府驻美洲筹借公债总局”的由来,还应从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说起。

1911 年10 月10 日,武昌起义爆发。次日,成立了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武昌首义引起各地响应,从而形成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当年11 月9 日,广东亦响应起义,宣布独立。当时在粤革命党人组织了广东军政府,由同盟会南方支部长胡汉民任都督。军政府成立之初,财政极为窘乏,成为军政府能否存在和巩固之大问题。这里不妨将其与湖北军政府作一对照。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在湖北藩库、官钱局、善后处等得到现银二百二十万两,现洋一百万元,加上铜钱、可以流通的官票:银元票共千余万元,足够军政府十个月之用。而广东军政府却没有这样幸运。就在广东独立之际,清两广总督张鸣岐即故意给清军龙济光部发双饷,抽空本已短绌的库款。后张更与属吏席卷其余以逃。张鸣岐临去时还扬言,革命党人“即得广东,不能守三日”[2],预言革命党人将因财政困难而无法立足。据《胡汉民自传》称:胡来广州就任都督时,“括全城官库,仅得万元。”[3]军政府第一任财政司长李煜堂亦在1912 年5 月说过:“回思反正之初,吏役逃亡,席卷饱矣;管钥虚设,库空洗矣;殷富流离,商务凋蔽;农工失业,盗贼繁滋;杼柚已空,税厘无着。加以民军抵省,累万盈千,饷需逼迫,急于星火,既点金之乏术,岂画饼之止饥?”[4]此番言语,正是当时情况之真实写照。除了最多时达二十余万的大批民军急需发饷外,宣布反正的新旧各军及警察,也必须维持。而军政府成立,又需大量经费。所以,当时广东的革命党人都认为财政是“第一要政”[5]。就在这一艰难时刻,广东军政府发动捐输、发行公债、印发纸币,通过种种的具体措施,不仅使张鸣岐的军政府因财政问题“不能守三日”之预言完全落空,而且还得到了稳定和巩固。广东在一个时期内维持了一支数目巨大的军队,装备精利,饷弹充足,在北伐战斗中表现出众,屡建功勋。

当然,发行公债乃是广东军政府克服财政困难之重要措施。1912 年八、九月间,广东军政府曾把光复后发行公债的情况咨财政部:“粤省自去年光复,财政竭蹶,军需浩繁,不得不藉募债一途以资挹注。除第一次募债约七十万元,原议按照美洲华侨军债票办法,每借一元,还银二元,以一年为限。嗣李前司长,以利率过高,决议改定六个月偿还,每借一元,还本息一元五毫。计共还过一百七十余万元外,其第二次募债至本年八月底止,约共四百零三万余元。”广东军政府于成立之初,即委托省城筹饷局筹募公债,《广东军政府初期的财政状况》一文中还提到:“在香港亦设立筹饷局,由港商杨西岩、邓仲泽任局长,广东光复后不久,杨、邓二人交来港商认购的公债款第一期即有481,927.71 元。”“此外,李煜堂本人亦筹得公债款260,200 元。”“到1912 年五月底以前,军政府共筹得公债款3,813,496.1 元,其中在1911 年底以前收到的有1,936,143.46 元。在所有公债款中,港澳商人及华侨占大部分。”广东乃著名之侨乡,当时美国各地许多华侨即来自广东。因此广东军政府所收到的华侨公债款,当包括美国“金山中华会馆代理广东国民军政府驻美洲筹借公债总局”在广大华侨中所筹借的公债款,而广东籍华侨在认购公债时显然占比较大。

《华侨革命史》(下册)记载了胡汉民都督向美国旧金山中华会馆求借军饷的经过情况,其内容十分具体,也反映了该中华会馆办事周密细致,一丝不苟的态度: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九月二十九日(1911 年11 月9 日)广州光复,都督胡汉民致电旧金山中华会馆,求借军饷。中华会馆于是日会议,通过接纳。其批文如下:‘九月二十九日志:是晚集议,为粤省独立军需紧急,胡汉民都督特命杨慧彬等筹款,发电来本馆。着转美洲各埠商会,筹借银二百万元,注明借银一元,还银一元五毫,两年还足;着速筹汇驻港筹款局应急等语。公议救国救民,共表同情,各皆赞成。由本会馆力担责任,即电问谘议局胡都督,并电问省七十二行、香港东华医院,此事是否属实。乞电复实,即行开办。望各商会各同胞热心筹助,俾得复成汉族一统之江山,本会馆幸甚,中华民国幸甚!此批。’”

“十月二日(1911 年11 月22 日)上午十时,始接到李煜堂由香港复电:‘粤省独立,都督胡汉民,弟任财政部总长,已举杨慰彬、邓仲泽等驻港筹款……速筹汇港杨、邓等收。李煜堂来。’晚八时,又收到东华医院复电:‘艳电悉,筹饷局在省,请向省问。东华。’由于两电略有参差,不无疑虑,中华会馆乃再电胡都督询问:‘胡都督鉴:艳电得收否?大局如何,速电复。金山中华会馆麻。’七日(1911 年11 月27 日)晚十时十分,接到胡都督复电:‘艳电悉,省城幸安,惟各府县州尚有匪患。且事变之际,满清官吏,多挟款而逃,军费政费,无所挹注。现在省港商民,捐输甚踊跃,仍请尊处极力协助。汉民虞印。’”

“该电尚未详示办法,再电胡督,一俟回电,即行宣布开办:‘胡都督鉴:虞电悉,所筹之款,是否照前议每借一元还一元五毫,以两年为期?债票由粤来抑在此定造?速复。金山中华会馆齐。’九日(1911 年11 月29 日)下午三时三十分,接胡都督复电:‘齐电悉。所筹应照前议,每元还一元五,债票由粤来,尊处先行给发收条。事不宜迟,请同胞踊跃,毋为他族笑也。汉民庚。’十日,中华会馆开会,众议赞成,即日开办,随订简明章程五条:

‘一、议分电各埠中华会馆,依照本会馆所订各例,一律而行。二、议每人至少借通用银十元,以美金五折收,所有出入银水,除支电费各用外,所余尽拨归军政府。三、议国民义务有关,咸须竭力帮助,凡殷富者除额借外,必须踊跃加借,以维大局。四、议凡男女童未及十五岁者,助否听其自便;如年龄过限,均须照额借出。五、议各会馆主席、通事及本会馆各商董,按日轮班,担当义务。其余详细章程,容日再布。’”

“随电胡都督:‘胡都督鉴:庚电悉,遵即开办,债票速寄来。近闻本省客人暴动,请力惩治,免碍治安。电复。金山中华会馆蒸。’十二日(1911 年12 月2 日),中华会馆开会,讨论粤省筹款事,当场宣布章程办法,众皆赞成,准于十月十五日在本会馆设局开办。回国者亦一律照收额借之款,于领出港票时同时缴交。自后筹借公债局,由该总局办理,至明年五月八日截止。”[6]

从上述介绍可知,由粤省寄发的债票,应为《辛亥革命时期货币》一书第179~180页所载之“中华民国粤省军政府所发第二次执照”。而“金山中华会馆代理广东国民军政府驻美洲筹借公债总局收条”,则是按都督胡汉民之要求,由金山中华会馆先行印发之收条。另外,依据中华会馆所订五条简明章程,其第一条为“分电各埠中华会馆,依照本会馆所订各例,一律而行”,如果纽约中华公所为金山正埠中华总会馆的各埠分馆之一,则“革债会”所提供的“纽约中华公所借军债收条”,应是该公所依据中华总会馆之要求,设立“纽约中华公所筹饷局”,代广东军政府筹借军饷时,自行印制的筹饷收条。

在《辛亥黄花岗起义》一书中,还载有一张民国元年下半年所印发的“金山正埠中华会馆奉委筹办美洲华侨国民捐总局”之“国民捐执照”[7]。那么,该“国民捐执照”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再度回顾历史。武昌起义后,随着辛亥革命的节节推进,仅两月即有十四省宣布独立。1911 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 月22 日,孙中山声明,如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当即辞职,推袁为总统。2 月12日,袁逼迫清帝退位,并宣称“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孙中山履行诺言辞职后,临时参议院选举袁继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亦随之迁至北京。鉴于“鼎革之初,俶扰不定之局,军政两费极度困难,各国财团不肯借债,”[8]遂有筹办国民捐之议,由中华民国北京临时政府之财政部制订了“收集国民捐章程”七条,并经国务会议决议,通布施行。就在这张“金山正埠中华会馆奉委筹办美洲华侨国民捐总局”之“国民捐执照”左侧,用小字全文刊印了《财政部收集国民捐章程》:

“第一条,财政部指定各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局、民立银行及其他机关,经财政部所认可者,得代收捐款,即由各机关随时汇交财政部。

第二条,以上各种代收机关,收到国民捐后,即给收据与交款人,收据用三联单,一存财政部,一存经收机关,一给捐款人。

第三条,本部将捐款人姓名随时刊登政府公报并政府指定之各报。

第四条,凡捐款人姓名应登各报者,如有遗漏错误,捐款人可向各经收处查询,请其更补。

第五条,国民捐之用途,由本部开具清单,刊登公报。

第六条,认捐人所捐款项,若非交以上所指各机关经收,本部不担责任。

第七条,如有藉捐勒索,以图中饱者,应由地方长官查明,照律惩处。”

随着《财政部收集国民捐章程》的颁布,于是,各省乃至海外侨胞纷纷行动起来,而美国旧金山中华会馆亦不例外。据《华侨革命史》(下)所载:“七月二十四日,中华会馆即通过成立筹办美洲华侨国民捐总局,推黎荣耀总领事为总长,各会馆主席为副总长,全体商董及各界人士为协理,另由基督教联合会、华商总会、民国公会、同盟会、共和党、中文报馆,每处选出四人,充当协理,九月二日开始收款,以美金五十五元伸大洋一百元收。”[9]

就在这张“国民捐执照”之右边,印有一行小字:“诸君所助之款,定章按次分登本埠各报,以昭大信。倘见执照银数与原捐不符,请即通知局长,以便查核更正。”笔者亦曾见到当时美国报纸所载“谨将国民捐收第二次捐款芳名布告”,可见其完全是依照“财政部收集国民捐章程”行事的。另外,在该“国民捐执照”之捐款人姓名及“乐助国民捐”数额的左侧,还印有一行小字:“具见热心爱国殊堪嘉尚。俟呈明政府如有奖励自当照章办理。兹特给回爱国捐执照,以留纪念。”将“国民捐”称之为“爱国捐”颇为确切。而这张“金山正埠中华会馆奉委筹办美洲华侨国民捐总局”发给“广东省华侨黄世植君乐助国民捐美金银壹拾元”的“国民捐执照”,正是海外侨胞心系故国,在推翻了清王朝之后,支援“大中华民国”共和政府的实际行动。

但是,由于该项“国民捐执照”并非由革命党人所发起,其受益方乃属当时的中华民国北京临时政府之财政部,而且又明文称之为“国民捐”,因而在“革债会”所提供的“革命债券种类表”中未见收录,亦在情理之中。

从“金山中华会馆代理广东国民军政府驻美洲筹借公债总局收条”及“纽约中华公所筹饷局筹饷收据”,再到“金山正埠中华会馆奉委筹办美洲华侨国民捐总局国民捐执照”,充分反映了作为美国重要华人社团的旧金山中华会馆,虽然身处海外,但却始终抱有民族情怀,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积极投身国内“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辛亥革命运动,其劬劳事功,实应载入史册,不令磨灭。

注释:

[1]徐渊:《一份由“革债会”提供的“革命债券种类表”》,《钱币博览》2017 年第1 期第17 页。

[2][3][4][5]邱捷:《广东军政府初期的财政状况》,载于《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史料专辑》(上)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210 页、第102-103 页、第210 页、第201 页。

[6][8][9]《华侨革命史》(下),台湾正中书局,1981 年版,第294-296 页、第296 页、第296 页。

[7]程存结:《辛亥黄花岗起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年版,第114 页。

猜你喜欢

都督军政府会馆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一岩九饮会馆
害怕别人知道
害怕别人知道
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与军政府关系演变及其原因探析
美担忧特朗普内阁成“军政府”
“乡土之链”话会馆
遍布全国的山西会馆
真正的清廉
总督都督提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