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对肋骨骨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20-11-24吉慧亮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0年5期
关键词:肋骨骨折满意度

吉慧亮

肋骨骨折经外科手术治疗通常可取得良好效果,但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易导致患者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影响治疗配合度;加之患者受术后长期卧床、呼吸无力等因素影响,易出现呼吸肌循环功能下降等不良情况,对疾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1-2]。因此,治疗的同时,辅以护理干预,以降低身心应激反应,改善疾病预后,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护理内容较少、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患者实际需求,不仅消耗人力、物力,护理效果还不甚理想。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是以解决问题为主要方向,通过有评价、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促使患者自愿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将需解决的问题融入医护人员工作中,使他们边思考边解决[3-4]。基于此,本研究将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应用于肋骨骨折患者,旨在观察对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2 月—2019 年3 月在第九八九医院就诊的肋骨骨折患者84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 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男26 例,女16 例,年龄17~56 岁,平均年龄(35.55±4.39)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3 例,重物砸伤11 例,交通事故19 例,其他9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17 例,年龄18~59 岁,平均年龄(35.85±4.62)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4 例,重物砸伤13 例,交通事故18 例,其他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经CT 确诊为肋骨骨折;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病史;药物依赖严重;呼吸功能障碍等。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入院向患者口头讲解疾病、手术知识,调整作息时间和饮食;术后常规病情观察,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等。观察组给予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建立团队。由骨科责任医师、高年资责任护士、执行护士等组成健康教育团队,责任医师负责疾病健康教育的培训及指导,高年资责任护士负责问题评估及措施实施;执行护士负责患者各阶段具体护理工作,主要包括患者资料收集、身心状态评估等。②患者评估。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包括家庭背景、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等,全面评估伤势程度、心理状态、疾病认知度、沟通能力、生活质量等,以便后期针对性调整护理方案。③健康宣教。患者因沟通能力、文化水平的不同,对于疾病认知、治疗方式认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针对理解能力较弱、疾病认知较差的患者,宣教时尽量避免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可通过做手势、打比方等方式向患者讲解,避免出现理解偏差;向患者系统讲解疾病临床症状、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并发症等相关知识,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认真解答。④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患者常因术后不同情况出现不同负面心理,及时掌握其心理状态,分析负面情绪来源,给予针对性指导;针对缺乏疾病知识的患者,可将疾病知识内容制作成视频或打印成书面材料发放,同时邀请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参与积极性,帮助其了解自身疾病,缓解由于未知而产生的恐慌、担忧等负面心理;对担心治疗效果,或术后正常生活是否受影响的患者,护理人员在日常沟通交流中有意识的穿插讲解治疗成功病例,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提升配合度;若患者担心治疗产生的费用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经济压力患者,及时告知其平稳心态,认真配合医护人员,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并强调身体健康对于家庭和睦更加重要,帮助其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1.4 观察指标

①生活质量: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调查患者生活质量,包括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项目,每个项目100 分,分数和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并计算干预前、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差值。②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干预后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其Cronbach’sα系数为0.851,重测效度为0.872,包括服务态度、技能操作等方面百分制,75~100分为很满意,50~74 分为满意,<50 分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进行数据分析,护理满意度以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生活质量采用()表示,采用倍差法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

干预后两组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的差值大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值对比(±s,分)

表1 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值对比(±s,分)

时间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干预前(n=42) 2.57±0.82 1.96±0.71 1.65±0.62 1.30±0.54 4.55±1.39 t 13.592 15.956 13.539 14.124干预后(n=42)7.79±2.35 6.36±1.64 5.45±1.71 P <0.01<0.01<0.01<0.01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n(%)]

3 讨论

肋骨骨折多由暴力、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引起,属于常见骨科类型,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气胸、血胸、纵隔脓肿等情况,致使循环、呼吸功能受损,影响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生活质量[5]。外科手术是治疗肋骨骨折的主要方式。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手术治疗成功率逐渐上升。但术后恢复时间长,患者若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指导、训练,也可能导致愈合差、感染等不良后果[6-7]。传统健康教育具有随机性,易忽略患者个体差异,因此整体效果仍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是将患者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为解决目标,要求医护人员有计划、有意识的利用专业知识帮助患者解决已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8-9]。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值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可改善肋骨骨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提升护理满意度。白平利等[10]研究结果显示,给予骨折患者心理护理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一致。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注重患者在年龄、阅历、文化等方面的差别,重视其知识基础和需求,并做到根据其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认知需求。该方案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不再仅限于疾病治疗,而是从病因、护理方式、锻炼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健康教育。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关注患者态度、心理、主观感受等,建立身心健康一体化评价方案,促使健康教育程序化、制度化[11-12]。深入了解患者身心状态,对于激励患者掌握必要知识、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体现护理人员专业水平,还可增加护患互动,提升护理满意度。全面评估并发现患者健康知识盲点、负面心理是方案实施重要前提。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疾病认知、性格特点等评估结果展开具有差异性健康教育护理服务,针对患者担忧、恐慌、害怕等不同负面心理,通过列举成功病例、邀请家属参与等教育干预手段,帮助患者消除负面心理,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问题导向式健康教育利于提升肋骨骨折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肋骨骨折满意度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肋骨缺失应重视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
迷人肋骨
日安,白天
肋骨四位像应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