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体育中发展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的策略分析

2020-11-24叶猛长安镇中心小学

灌篮 2020年11期
关键词:训练项目器材小学生

叶猛 长安镇中心小学

一、研究目的

当前时期,在开展小学体育学科教学时,制定教学内容与方案的着力点主要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满足其基本需要。对于体育学科教学而言,其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特点且趋于现代化,由此使得教学内容非常多样化,学生与教师实际能够选择的内容也非常的广泛。同时,对于体育教学内容而言,其所具有的文化性与娱乐性等,同其健身特点,具有相同的受重视程度,尤其是在新课改之后,开展小学体育学科教学并未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定。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统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合理制定教学内容。对于感觉统合训练来说其包含了视觉和听觉等多个方面,指引中枢神经及时有效的进行动作反馈,最近几年,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时,可以发现在开发小学生感觉神经方面非常薄弱,长期的感觉统合失调,极易导致学生感觉系统出现故障。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统合感觉能力的训练,切实提升学生该方面的素养,增强体育学科教学的效果。

二、研究方法

(一)创新运用体育器材设计感觉统合训练项目

伴随感觉统合理论的不断发展,相关的训练项目也逐渐丰富。在已有理论的前提下,教师应充分运用现有的体育教学器材,对感觉统合训练项目进行设计,不断提升其可行性。以往所使用的篮球和足球等专项项目的器材,如果能够同体育游戏实现有效结合,则其作用必然能够得到极大的拓展,不仅可以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训练,而且也能对学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由此对学生感觉统合训练能力进行训练实际取得的效果必然更好。通过总结器材和学生年龄等情况,设计出感觉统合训练的游戏活动等,能够改变传统训练方式,创新运用传统器材,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参与游戏的热情和动力,进而增强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

比如,教师在对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进行培养时,应确保学生参与培训活动的程度与热情,要求不断丰富体育器材的投入量,并创新使用。但是,对于同一种器材,学生如果长时间使用,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不断开发传统体育器材的使用方法,促使每一种器材都能发挥出多种多样的作用。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会使用“大笼球”这一教学工具。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使用该教具。在以往运用该教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采用仰卧的方式,由其他学生对大笼球缓慢的进行推动,让学生的身体伴随球体的移动而运动。学生为防止自己从球上掉落,在球上的学生只能对其身体姿态不断进行调整,由此会促进学生对肢体动作进行控制的能力不断提升,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与素养,对于学生感觉统合及其他诸多方面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再如,教师在培养学生感觉统合能力时,应选择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其该方面能力的运动项目。可以选择跳绳运动,当学生在跳跃与落地时,能够对其关节感觉能力进行刺激。在跳跃与摇绳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进行锻炼,促使学生充分感受自身的身体和地心引力之间的协调性,以此强化学生本体感能力素养。

(二)充分发挥体能智能训练的积极作用

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时,教师对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进行训练,应对实施该项训练的教学原理进行深入的挖掘与研究,并购买一些用于训练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的器材,发挥体育教学器械的作用,对具体的训练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小学体育教学项目的特殊性进行充分考虑,并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体能训练同智能训练的有效结合,进而促进学生生理特征与器械特点更加相符。同时,通过对学生开展智能体育训练,能够显著增强训练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动力,促使其积极投入到训练活动中去,以此更好的培养其感觉统合能力。

比如,教师在体育教学时,对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进行培养时,可以组织学生每人提供一个毛茸茸的玩具,然后投入到学校的玩具池中,打造一片温暖柔软的玩具海洋。在此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躺到玩具池里。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喜好,从玩具池中选择各种各样的玩具,并允许学生与同伴之间玩乐。通过在玩具池中开展体育活动,能够给小学生的感官带来非常大的刺激。在玩具池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感官的刺激,并且会在体育活动中尽可能的保持自身的平衡。通过该种训练,可以对学生的耐久力与感应能力进行训练,进而增强其柔韧性。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难度不同且适合小学生的体育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对于遇到的难题以及危险等,可以及时寻求其他学生的帮助,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社交与合作能力,对于其个人感觉统合能力等素养的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再如,教师在训练学生体能素养时,可以将体育断粮与智能游戏充分稽核,促使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在日常训练中,教师要着眼于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切实取得感觉统合训练效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体育比赛活动,促使学生在竞争过程中,对其体能进行较好的锻炼,促使其可以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感,以此激励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如教师可以设计短跑项目,用于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其身体素质水平。通过该种方式,学生的身心发展更为有益,竞争观念也进一步强化,由此能够获得更多的竞争乐趣,也进一步提升了小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参与热情。

三、结果与分析

(一)基于传统项目前提设计感觉统合训练项目

对于小学体育教师而言,在日常教学中,要强化学生感觉统合能力训练,不仅要对传统的训练学生该方面能力的项目熟练掌握,实现学生主体生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及教学成果等方面的有效结合,而且要对训练项目进行创新,进而对学生的运动热情进行激发,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感觉统合训练项目的热情。教师要全面考虑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等特色,开发出更多充满趣味性与益智性的对学生开展感觉统合训练的项目,不断提升训练效果。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研究,拓宽自身视野,为更好的设计训练学生感觉统合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比如,教师在对小学生的肢体动作与感官感觉进行培养时,可以采用荧光球与踩踏石以及平衡板等训练器材,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通过该种方式,不仅可以对固有的平衡训练进行优化,而且对于强化学生本体感训练意义重大。再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触觉感官进行训练,设计触觉垫和触觉圈等,对训练器材进行创新,并不断优化训练学生该能力的方案,切实实现在训练过程中对学生的自信心和专注力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并在学生所熟悉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训练。再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篮球和足球等球类项目非常受小学生喜爱,在熟悉篮球、足球等运动技能之后,教师可以创新运用器材的方法,引导学生不使用视觉,而是利用其本体感,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控球运球动作等。同时,运动器材表面的光滑程度以及单双杆等粗细程度的合理性以及跑道是否平坦、操场是否整洁等,都会对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形成带来一定影响,不利于其做出合理的判断。因此,教师应在传统使用器材的基础上,精细化设置体育器材,不断创新使用方法,切实增强学生该方面的能力。此外,教师在创新体育器材使用方法时,应结合小学生实际灵活进行应用。如小学生在拍篮球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在篮球场上追逐篮球,只是努力的去拍球,并未主动尝试对篮球运动的方向等进行控制。教师此时如果指引学生,要求其将篮球拍入到圈中,并进行计数。不仅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而且能够实现体育教学同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更加创造性的运用体育器材,提升教学效果。

(二)实现团队发展和个体矫正训练的结合

在培养学生统合感觉能力时,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应充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训练的器材与计划进行精心的设计。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体育教师应强化同班主任以及其他学科教师的充分结合,实现教学活动的相互配合,不断提升感觉统合训练的统一性。同时,教师应在团队发展训练中,将学生感觉统合训练纳入其中,切实增强课堂教学所具有的趣味性与协调性,以此全面提升班级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在此过程中,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感觉统合失调现象,教师要能够及时发现,并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制定一些针对性的个体训练计划等,切实实现团队发展与个体矫正的有效结合,有效增强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为设置不同的训练项目,实现各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整体感觉统合能力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比如,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以设计平衡板的教学项目,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促使学生可以在不同图案的套盘上进行站立,并保持平衡状态。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进行各种动作表演,并积极开展互动交流。由于平衡表不断进行晃动,由此使得学生训练的难度大大增加,学生可以一边进行创意动作的思考,一边维持自身的平衡。通过该种方式,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平衡感及协调性进行锻炼,而且使得学生的团队精神大大增强。对于教师而言,要在训练学生统合感觉能力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反应与表现进行仔细观察。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肢体动作与前庭平衡,存在较大的困难,应当对其开展针对性的矫正训练,指引学生统合感觉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当教师在有效纠正学生个体在统合感觉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学生团队在该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明显改善,对于整体教学效果的改善意义重大。再如,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些年级较低的小学生比较喜欢儿化语言,教师在对其感觉统合能力进行培养时,主要针对其平衡能力与腿部力量进行训练,可以采用一些儿化语言,将学生比作白鹤,把学生双臂喻为翅膀,引导学生通过对白鹤跳动进行模仿,进而控制自身的平衡。而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在对其感觉统合能力进行训练时,可以采用竞争的方式,举办一些体育比赛活动,促使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项目训练过程中去。通过运用比赛的形式,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训练过程中去。在运用滑板等对学生的平衡能力进行培养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激发学生参与动力,在运动中有效增强其平衡能力素养,为感觉统合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在此情况下,学生个体感觉统合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整体素养明显改善。

四、结语

总体来看,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时,培养学生的感觉统合训练能力,主要是运用学生自身的感官等,从外界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并将其传送到大脑当中,由大脑加工处理输入的信息,并对其进行适应性的反馈。如果感觉统合不足或失调,会对大脑功能区产生极大影响。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时,不仅要构建感统训练课程,将其全面融入体育学科教学中,而且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对设施设备进行完善,提升活动和游戏设计的科学性与针对性,切实提升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为其学习成长创造更大的空间,也更加符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

猜你喜欢

训练项目器材小学生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生灵月赛优秀作品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微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与探索
试论高校拓展训练项目的安全管理
我是小学生
基于新常态下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思想转变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