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开展中小学课余体育的分析研究

2020-11-24苏凤娥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灌篮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课余体育运动陪伴

苏凤娥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自200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建设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来,在这个意见中,要求广泛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而阳光体育运动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决定,2007年4月29日颁布,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增强学生体质,号召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一、中国中小学课余体育开展现状

而今走到现在十几年,阳光体育运动轰轰烈烈的,学术研究者们关于这一主题写了无数文章,做了无数的研究,以此来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但就目前纵观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学生,体育运动并没有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之一,在一次到某小学的调研活动中,发现体育课是可有可无的,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小学的其他课程,特别是语文,数学,喜欢占用体育课的时间,但中小学生们还比较喜欢体育活动的,曾因为争取上体育课与老师发生冲突以抗议。当然这是发生在初中的孩子身上,而小学生的自我反抗意识还没有那么明确,而高中生在中国大体制下,应试教育为主体,体育更是得不到重视,发挥不了作用。阳光体育运动一路走来,喜忧参半。当然,这又因中国地域的差异而存在差异也比较大,在经济,政治,教育三大板块之中差别大,中国主流城市和南方地域贯彻支持阳光体育运动更彻底。

二、展望新时代体育以人为本

新时代,新目标,过去体育就是强身健体,而今是身体的培育,体育运动有了新的目的和意义,在体育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珍视人的完整性,反对对人的生命和心灵支解,形成人类意识,是新时代赋予体育新的使命。那么新时代与人的人文素养是分不开的,而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人文能力和人文精神,人文追求美,给人悟性,人文给人信仰使人虔诚。而如何提高人文素养呢?方法之一就是读古文化,有了的相当的积累,就会使人具有历史意识,自然会对人的命运,存在意义,人的自由和解放,阶级尊严,人的发展等进行深切的关注,从而提高人生存的质量。而方法之二是对自己身体的了解熟悉,感受身体每一个器官的存在,运作,感受到每个身体系统的辛苦。提高生命的意义和质量。内心感受明敏、丰富、细腻和独特,渗透到生活和运动中,成为合格的接班人,杜绝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上位。

那么,什么是“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呢?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是一个文字的游戏国,有的人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所谓“绝对”是指以一己的利益为他们一切言行的唯一驱动力,所谓“精致”指这些人有很高的智商、教养,所做的一切在表面上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很懂配合,表演,善于利用体制的力量,以最大限度获取自己的利益,成为利益集团的成员,还可能成为接班人。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原因之一可能是当下的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父母的榜样教育等。如孩子自从上小学,60%的时间还和父母在一起,而中国的父母没有经过父母课堂的学习,都是延用老方法。如我的父母如何教育我会如何教育我的孩子,归根结底,教育理念和意识没有大的改变,就是在做事一定要赢超过别人,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强迫压制或者溺爱,没有任何约束等的教育方法下,孩子们完成了他们的成长过程,可想而知,结果如何,因为天下父母都有一个心,就是望女成凤,望子成龙!但却忘记最根本的。

三、开展好中小学课余体育的结论与建议

那什么是最根本的哪?就是要给孩子“自由”和“爱”等生命原有的东西,伴随着爱长大的孩子首先安全感强,爱来自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包括运动、游戏等,自由的孩子可以平安度过每个敏感期,如婚姻敏感期等。大约5—6岁的孩子会来临这个敏感期,加以引导,有爱才有婚姻。那么在“自由和爱”中,父母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如体育运动、陪伴孩子运动的家庭,孩子的运动兴趣会比较高,更勇敢、自由、阳光、做事利索。在运动中走进大自然、走到户外,无形中更好的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因此家庭教育中开展阳光体育比学校体育更有效果,培养亲子关系塑造孩子完整人格,而阳光体育就是课余体育,中小学体育中课余体育是非常主要的。而在开展过程中,分析表明父母的陪伴参与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阳光体育的推行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真是喜忧参半,政策是好的,执行方法有待提高与改善,在北方应试教育的大体制下,中小学课余体育的开展处于边缘化状态,而家庭教育意识的觉醒让我们看到了星星之火,愿父母的陪伴运动,能深入到每个家庭,愿我们的阳光体育运动更加阳光。

猜你喜欢

课余体育运动陪伴
学生课余羽毛球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陪伴
体育运动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陪伴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
咪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