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对老年人健康体适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2020-11-24李婕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灌篮 2020年11期
关键词:柔韧性习练肌力

李婕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是目前全世界所有国家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关于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截止至2014年,我国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数已达2.12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5%,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太极拳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十分渊博的民族文化和哲学思想。太极拳是一种让人放松身心并且具有韵律性的有氧运动,在运动时,通过动作内外协调,使呼吸与动作自然结合,配合节奏,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文章通过对近几近些年来有关太极拳对老年人健康体适能方面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探讨太极拳运动对改善老年人健康体适能方面的作用,以期为科学地指导老年人锻炼健身提供理论依据。

一、体适能概念的提出

美国科学家最先提出关于体适能的这一概念,顾名思义,体适能就是对身体适应能力的简称[1],从广义上来说体适能是指帮助个人对事物及环境所作用的功能和效能,且这种身体上的特点,一般表现在身体姿势、健康习惯、肌肉力量、耐力、柔韧性、敏捷力、平衡能力及运动技能上。卓俊辰在其所编写的体适能一书中指出:所谓体适能就是包括个人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肌肉组织等,都能有效的发挥出自己的机能,那么怎么才能算有效的发挥出机能呢?即在完成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后,还能有余下的精力进行休闲娱乐,同时身体也可以拥有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根据面临的处境及个人需求的差异,可以分为竞技体适能和健康体适能。在此我们所提及的主要是健康体适能。健康体适能是身体机能维持个人身体健康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个人身心愉快的完成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减少各种慢性疾病发生的可能性的前提。主要有五个具体要素:一是心肺耐力;二是肌肉力量;三是肌肉耐力;四是柔韧性;五是身体成分。与运动技巧相关的体适能要素主要有灵敏、平衡、协调、速度、反应及瞬间爆发力等。

在现代社会新形势的状态下,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包括与生活、工作紧密联系的身体健康、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性三方面。健康体适能是特指与个人身体健康方面有紧密联系的体适能。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体适能的发展是身体在活动之前所做的准备,根据想要达成的目标的差异,其需求也具有极大地不一致。有学者在对体适能与生理学之间的联系进行描述时,认为:体适能良好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代谢能力,作用时功能力量的产生;二是肌肉系统作用:机械作业的有效体现;三是循环与呼吸功能:氧气的传送与运输系统;四是营养:运动干预及控制体重。并且提出了要促进体适能的良好发展,需要通过运动锻炼的方式,对人体生理机能的适应做出调整,积极参与科学的有规律的锻炼计划。

二、运动锻炼与老年人的健康体适能

年龄的增长使得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体内脂肪所占百分比日益升高,这些不安因素时刻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有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通过适量的身体锻炼活动可以帮助老年人延缓机能衰退的速度,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其机体免疫力,有效预防老年性疾病的产生。人体本身便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身体机能会自动调整到舒适状态,但这种能力也需要经过训练才能得到改善。一旦外界环境发生改变,人的身体会迅速的产生一种应激反应,也称为“一般性适应症候群”,在这种条件反射性的应激刺激下,会提高其机体的功能状态,人们将这种特性称之为可训练性。此外,外界环境发生改变后人体还会做出一种恒常性的反应特点,即一旦环境发生变化,人体会自动保持机体功能状态的稳定性,以防由于机能的突变引发身体的不良反应甚至对身体产生伤害或疾病。

通过合理设计运动刺激反应来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改变机体保持恒常性的规律,促使身体对突如其来的运动刺激产生抵抗力,如此周而复始反复训练,机体就能产生较强的对抗刺激的适应力,最终达到提高体适能的目的。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动作缓慢轻松,且太极拳运动项目中综合了有氧训练、力量训练以及柔韧性训练等多方面的因素,深受老年人的关注和喜爱。

三、太极拳对老年人健康体适能的影响

(一)太极拳对老年人心肺耐力的影响

伴随着年纪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心肌组织间质增生,心肌收缩力变弱,心输出量降低,动脉管壁形成粥状硬化斑块,血管弹性降低,管腔变窄,动脉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变重等等。与此同时随着年纪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呼吸肌会日渐萎缩,肋骨出现钙化现象,肺纤维组织不断增多,弹性逐渐下降,胸廓活性降低,呼吸机能衰退。太极拳有动作轻便,连贯圆活,缓慢匀称,上下跟随的特点,练习时采用腹式呼吸,一般通过横膈肌来帮助胸廓肺部的作用,可以让呼吸深度变大,既有按摩脏腑的功效,又可减少呼吸道阻力,增大肺通气量,推动全身新陈代谢。有学者通过对急性太极拳对中老年人知识分子心肺机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中老年人的心肺机能能够顺应太极拳定量负荷,并且运动负荷后的心血管系统参数、肺通气量都维持着相应的稳定性,因此可以得知太极拳属于有氧的中等或低等强度的运动项目,在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方面都符合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特点[2]。此外也有实验研究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比了15名经常习练太极拳和18名无任何锻炼的老年人,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运动负荷,其运动前后心肺机能的变化。结果显示:常年利用太极拳进行运动锻炼的老年人,在心脏泵血、心肌收缩以及肺活量三个方面比不参加锻炼的普通人更优化一些,这也证实了太极拳运动可以强化老年人心肌收缩能力,优化心肌舒张功能,调节心脏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促使其安静时的心率降低,收缩和放松全身肌肉,畅通周身气血压,为心脏负担减负,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3]。Lai等人也将长期习练太极拳的老年人与其同年龄段的老年人作为实验对象并对其心肺功能的前后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展开了2年时间的跟踪报道,数据显示在最大摄氧量方面前者的下降速率显著低于后者,这也意味着,习练太极拳的老年人其心肺机能的衰退速度要比对照组老年人缓慢。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在对于太极拳影响健康老年人心肺机能方面都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在这个方面得出的研究成果也很一致。此外,也有学者提出来,由于太极拳运动动作缓慢,运动强度不大,因此适宜一些体质较弱或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患者进行练习,并起到一定的辅助疗效的作用,但是在练习时要注意练习方法的正确性,监控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二)太极拳对老年人肌肉力量及耐力的影响

人体到50岁之后力量会开始急剧下降,60岁以后就慢慢步入了衰老。衰老最明显的改变就是肌肉开始萎缩,肌力减小,尤其是下肢肌力水平,对老年人会产生很大的危险,肌力下降导致跌倒的风险增大,进而有可能会造成骨折或其他的损伤。早前有研究曾表明过,力量性训练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降低因跌倒造成的挫伤,但前提是都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目前已有实验研究证实了长期进行太极拳运动锻炼对提高老年人的肌肉力量是有帮助的。首先,太极拳这项运动属于有氧运动的类型,其动作缓慢柔和,不需要很强的爆发力,跳跃动作也较少,很适合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太极拳要求在练习的全过程中身体基本要处于一个半屈膝的状态,下肢动作要求“虚实分明,松胯屈膝”,这样可以有效地训练膝关节屈伸的能力和耐力,肌肉和关节配合在多个环节下完成一系列有关静力性的等张练习。此外,由于太极拳的动作速度十分缓慢,因此膝关节屈伸肌群的负担也相应的较大。其次,在太极拳套路中有许多动作是很考验练习者的下肢肌力的,如金鸡独立、分脚、拍脚等动作都需要下肢肌力来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长此以往的坚持练习此类动作可以改善老年人下肢支撑力、肌肉力量以及对身体的平衡和控制能力。

关于屈伸膝关节肌群力量方面,也有学者对其进行过研究,通过选取习练16周太极拳的老年人与习练3年以上太极拳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16周太极拳练习组的老年人,运动前后的数据出现明显差异,运动后的各项肌力指标除屈伸肌的爆发之外,其余均出现了变化;将16周太极拳练习组与3年以上太极拳练习组进行比较,前者的各项数据又明显低于后者。由此可知,太极拳练习对改善老年人下肢肌力是有积极作用的,而长期坚持习练太极拳可以维持老年人的下肢肌肉力量[4]。通过训练太极拳,还可以延缓老年人肌力的衰退。

(三)太极拳对老年人柔韧性的影响

关节是否灵活、肌肉的弹性是否强烈以及神经纤维对肌肉的协调决定了人体柔韧性的好坏。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大,关节软骨萎缩出现纤维性退行性改变,关节处也时常会出现骨质增生或肌肉附着地方发生固化以及关节囊变硬、韧带弹性降低等现象,导致老年性骨关节的退行性变化或发生畸形,关节活动从而受到限制。转腰的动作在太极拳套路中会多次出现,该动作以腰间的脊柱带动四肢,进退盘旋、园直反复的在四肢和腰腿之间进行运动,有助于灵活关节。

有学者利用电子数码倾斜仪对老年人胸腰椎的柔韧性进行了两次测量实验。1996年进行了横向研究,数据显示在躯干的弯曲度方面太极拳组(训练年限11.8±3.6)男性比对照组多出15°,太极拳组女性与对照组相比也展现出了更好的柔韧素质[5]。1998年他们又进行了纵向研究最后得出了一致的结果,经过12月的太极拳练习,太极拳组男性胸腰的柔韧性相比之前增加了11°,女性增加了8.8°,由此可以证明有规律的进行长期的太极拳运动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柔韧性,并且提出了柔韧性提高的原因是因为太极拳套路中的伸展练习很多。髋关节的柔韧性可以通过测量立位体前屈和坐位体前屈得知。王荣森等人对中老年太极拳习练者的立位体前屈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经过9个月的练习,被测试者的立位体前屈值显著降低[6];杨润琴等在立位体前屈实验中计算太极拳组和对照组双手中指碰地的次数,经过对比后发现,前者碰地次数的人次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后者[7]。

(四)太极拳对老年人身体成分的影响

人体在成年后,脂肪会随着年纪的增长在体内堆积,这是自然生长现象,人体到了一定年纪肌肉会开始退化并出现运动能力降低的现象。体重的增加意味着体脂升高以及去脂体重的降低。老年人容易患上心血管病、糖尿病的主要罪魁祸首就是由于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国外已有研究发现经常习练太极拳运动项目的老年人,可促使体内脂肪氧化进而降低体脂,同时也会导致骨骼肌出现适应性肥大、质量增加的情况,具体表现为瘦体重上升。由此可以得知太极拳可以帮助降低人体内脂肪[5]。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太极拳运动在老年人心肺功能衰退这方面具有延缓的作用,太极拳还可以提高老年人的下肢肌力和身体各部位的柔韧素质,减少体内脂肪堆积从而帮助改善老年人的健康体适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其受到损伤的风险,达到整体健康。同时,习练太极拳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练习方法的合理性,科学锻炼身体,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才能达到最好的健身效果。

猜你喜欢

柔韧性习练肌力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非特异性颈痛患者肌力评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每个人都需要柔韧性练习
关于人体的柔韧性练习的思考
老年人也需要柔韧性锻炼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