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宿迁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11-24陈新宇北京体育大学

灌篮 2020年24期
关键词:教龄宿迁市问卷

陈新宇 北京体育大学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宿迁市两区三县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术科研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本文以“中小学教师科研”“体育教师科研”为关键词,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期刊等网站,查阅了53篇文献,并对文献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希望本研究能够在前辈的研究基础上有所创新,了解宿迁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现状并提出有效建议改善现状,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

(二)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制定

根据本研究的数据需要,对宿迁市各区县中小学体育教师暑期培训名单进行问卷发放,问卷涉及宿迁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信息、课时量、课题来源、近五年的科研成果、课题申报渠道、从事科研动机和科研氛围等。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网络发放的形式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96份,实际回收问卷96份,回收率为100%;去除部分答案不全的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为93份,因此有效回收率为96.88%。

(三)访谈法

访谈法是一种由被研究者以口头说话的方式被研究者收集第一手资料的研究方法[1]。访谈法具有语言不受限制的优点,获取的信息更加真实可靠。本研究为更加了解宿迁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现状,更加全面地了解体育教师从事科研的动机、兴趣和态度。通过综合考虑教龄、职称、不同区县和学历等方面的因素,邀请了五位教师进行访谈。访谈的内容包括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的动机、影响科研的因素和对学校科研管理体制的建议等。

三、研究结果及影响因素

(一)研究结果

1.宿迁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信息分析

教龄反映了教学经验的积累和科研创新的水平。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教龄在1-5年的教师占38%,表明本市体育教师趋于年轻化,而这部分教师由于刚入职,教学经验不足,他们的精力更多集中在如何做好教学质量和与学生的相处问题上,而且新老师承担着更多其他的学校工作例如课间操、社团、训练队等。据访谈了解,部分体育教师还需承担辅助班主任的工作,例如看管学生晨读课和午休课等。除此之外,教龄为1-5年的新教师大部分要面临着成家的问题,精力和时间的不足,通常这一阶段的体育教师科研动力不足;教龄在5-20年的体育教师占到总人数一半,这部分教师生活逐渐稳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因此这一阶段的体育教师的科研热情相对较高;教龄在21年及以上的教师由于工作年限较长,作为中流砥柱的中年人生活压力较大,出于家庭和年龄的因素,科研动力稍显不足。

2.宿迁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动机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希望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64位,占68.9%;获得科研经费的教师12位,占12.9%;寻求专业发展的教师57位,占61.3%;获得职称晋升的教师73位,占78.4%;提高科研水平的教师30位,占32.3%;完成学校任务的教师21位,占22.6%;受到别人影响从事科研的教师17位,占18.2%;其他因素的教师9位,占9.6%。笔者了解到有些教师是出于评职称的需要才不得不去做科研,且科研内容流于表面,也很难保证论文质量,甚至有些教师为了晋升职称采用不正规的方式去购买别人的科研成果,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目前许多教师从事科研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出于一些外部动机,职称的晋升或是完成学校交代的工作任务,被动地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并不是出于兴趣和对知识的探索去进行研究。

3.宿迁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阻力因素分析

问卷显示,54位体育教师认为科研项目的申请渠道闭塞;45位体育教师认为科研活动比较枯燥,对科研没有兴趣;71位体育教师认为从事科研的激励措施不足,缺乏科研动力;53位体育教师认为学校的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无法保障教师从事科研;24位体育教师认为从事科研的经费不足,不足以支持科研实验;45位体育教师认为从事科研力不从心,学校的体育类图书和最新体育动态较少;81位体育教师认为教学的课时量较多,放学后还要从事校队训练的工作,从事科研显得力不从心;68位体育教师认为自身的理论知识薄弱,从事科研活动较为困难,无法进行深度研究。

(二)宿迁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现状的因素分析

1.主观因素分析

(1)从事科研动机不纯

教师从事科研活动一定是出于某种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显示很大一部分的体育教师从事科研是出于评职称的需要[2]。部分体育教师对教育科研活动本身没有兴趣,进行写作是为了评职称或完成学校交代的任务,甚至有部分教师认为科研是理论工作者的事情,一线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科研和一线教师没有关系,因此没有必要去进行科研[3]。宿迁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也同样存在着评职称和完成学校任务的功利性动机,而以这样功利性目标做出的科研多流于表面,更不会用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违背了科研的本心。而以提高教学质量或寻求专业发展为目的的从事科研,才能将科研成果用于教学实践当中。现阶段让教师认识到科研对提升自身的重要性,必须要端正和引导教师的科研态度[4]。

(2)对科研没有兴趣

问卷调查显示,对科研没有兴趣的体育教师占到63%,说明宿迁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对科研缺乏积极性,而对科研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从事科研的根本动力是自我的科研自愿,部分教师对科研的认识不充分,认为科研仅能进行职称的评定。有一些社会兼职的体育教师认为科研并不能给物质生活带来提升,因此根本不想进行科研。如果教师本身就不喜欢,毫无兴趣,只能从心理上去排斥科研,很可能直接不从事科研,更别提做出突出的研究成果。而部分有兴趣的教师也因为各种客观因素,使科研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中去。

2.客观因素分析

(1)缺乏理论知识储备

宿迁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大多数是体育专业体育毕业生,还有少部分是退役的高水平运动员,由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占用了大量时间,导致体育专业的学生文化基层比较薄弱,缺乏理论知识[5]。而且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理论知识的充盈比不上高超技能动作水平[6]。科研水平较低,课题和论文成果较少。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在本科学习期间不用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反映出部分教师在学习期间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科研的兴趣和习惯。正是由于缺乏理论知识,导致部分教师即使能够发现问题,也不能将问题上升到理论研究的形式。

(2)课时和训练任务重

据研究发现,在师范教育的课程中,发达国家的教育专业课程占总课程的20%,我国仅为9%[7]。根据问卷显示,73%的体育教师每周需要承担12-16节体育课,部分教师还有班会课、早读课的安排。除此之外,半数以上的体育教师需要承担训练队、社团活动、课间操、学生体质监测以及一些与体育无关的校内事务。

(3)科研能力欠缺,缺乏专业培训

部分教师对如何选题、如何选用研究方法、如何获取和处理资料等方面都存在困惑,即使在教学中发现新问题也对如何将问题转化为研究无从下手。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希望可以参加学校举办的科研专题的培训,说明部分教师对科研还是有兴趣的,只是缺乏相应的科研指导。

四、对策

(一)加强宣传,让部分教师真正理解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心是提高教学质量,而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不能满足新时期的要求,通过教育科研的方式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改善教学质量,理解科研对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性,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转化为科学理论,间接提升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8]。

(二)健全科研激励机制

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科研的教师提供一些物质奖励。例如发表论文可减少课时量,在职称评定、外出交流、进修、工资待遇方面都优先考虑等。这样势必会激发体育教师的科研热情,提高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三)开展相关科研培训

对中小学教师展开一些科研方法方面的培训,例如如何选题、如何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合理的获取和处理资料等。其次,邀请专家开展学术讲座,为中小学教师带来一些体育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引发思考。

(四)加强与体育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

中小学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进行优势互补,邀请高校老师或科研机构的专家举办一些学术讲座,提高中小学教师对体育前沿的科研动态和热点问题的了解,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高校教师到中小学校园去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一线教学情况,增加科研灵感。

猜你喜欢

教龄宿迁市问卷
宿迁市聚焦“四个全覆盖”织密燃气安全管理一张网
宿迁市打造立体化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基于教龄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张晓芳作品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