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适能课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

2020-11-24李小磊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灌篮 2020年24期
关键词:柔韧性耐力身体素质

李小磊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的定义,可视为身体对生活、活动与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能力。体适能一般分为三类:与健康有关的,我们称为健康体适能,包括心肺耐力(心肺适能)柔韧性、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肌肉适能)以及身体组成;而与动作技能有关的,我们称为运动技能体适能,包括:灵敏性、平衡感、协调性、速度、肌肉爆发力、反应时间等;而老年及体弱人群我们称为功能性体适能。

体适能教育计划于1987年发源于美国,逐步成为美国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体适能于2007年引入我国,随之国内很多高校陆续开设体适能课程,国内体适能课程教师通过讲授体适能课,让国内大学生学到了体适能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也掌握了相关技能,逐步培养大学生成为体适能的设计者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运动者。随着国内体适能的快速发展,也对体适能教育计划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比如:如何帮助国内青少年健康成长、如何让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保持精力充沛,以及如何让青少年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等。通过高校体适能课能够传授相关知识,并让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达到终身体育活动的目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即体育课程的个性化、终身化、健康发展。身体素质是指在工作后享受休闲活动或运动而不感到疲劳的能力,主要分为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竞技体能是指运动员在竞技体育中表现良好的能力,主要包括:反应、速度、爆发力、协调性、敏感性等身体素质。健康体能是人们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指数、追求日常工作、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它涵盖了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涉及个人的体脂组成、肌力、耐力和柔韧性素质。

体质是从运动的角度来衡量健康的综合指标。它不仅可以反映个人的健康水平,而且在预防疾病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课后根据自身身体素质的客观情况制定适当的训练内容,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然而,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饮食不规律、经常熬夜、缺乏科学锻炼等原因,导致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逐年下降。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体质的主要指标,如速度、肌力和耐力,仍有下降趋势。因此,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通过教学和应用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根本目标,应探索适用性强、科学性强的体育课程模式。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有针对性的健身指导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9级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在校学生随机选取一个行政班为研究对象,班级共有43名学生,其中男生27人,女生16人,安排该班学生每周上一次90分钟的体适能训练课,一个学期合计16次的体适能训练课,通过测试数据对比分析体适能课程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变化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利用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查阅以“体适能”“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学生体质”等为主题词或关键词进行相关研究检索,检索到相关研究共计784篇,从中选取26篇进行仔细阅读,从中了解当前国内体适能课开设情况以及当代大学生体质状况。

2.综合实验法

本文选取能够反映速度、柔韧、耐力、爆发力以及力量的国家要求的大学生体质测试项目进行测试,具体测试内容分别为: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男生引体向上等。

测试指标和方法:一是身体成分(用身体成分测试仪测量):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肌肉量、内脏脂肪含量、内脏脂肪等级、基础代谢、腰臀比和总能量代谢;二是下肢力量:立定跳远;三是肌肉耐力:男孩仰卧起坐,女孩仰卧起坐;四是柔韧性:坐位体前屈;五是速度素质:50米跑。

本实验借鉴美国现代健康体适能课程模式,采用新的仪器设备观察实验班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并对实验班学生课程前后的身体成分、肌肉耐力、肌肉力量、速度质量、柔韧灵活性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为了更好地探讨新的体育课程模式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健康和健身课程内容的具体组织和实施是整个实验的核心部分。课程实施后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一节课分为:热身环节。这是训练课的准备部分,通常选择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体育游戏作为介绍。高强度比赛。在大约15分钟的热身后,体温升高,心跳加快,或者感到轻微出汗。一方面,热身运动可以调动中枢神经系统,预防运动损伤,降低受伤概率;在有氧心肺训练环节中,通过教授相关动作、力量和耐力训练使心率平静,核心力量训练(或静态训练)、静静结合、不同功能系统的转换来提高心率,训练效果更明显。从而增强心血管系统的调节能力,降低血压,调整心理和精神状态,改善心肺功能;抗阻力训练环节,自由负重用于提高上下肢的核心肌力和肌肉耐力。主要通过使用瑜伽垫、瑜伽球、TRX、松紧带、实心球、壶铃、哑铃等器械等不同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其好处包括:增加肌肉质量、降低脂肪含量、改善新陈代谢、增加骨密度等。在练习和训练过程中,注意身体素质的相关知识,告诉学生练习要点,课后要求反复练习;伸展运动环节,伸展运动实际上贯穿了训练内容的方方面面,在热身和阻力训练后做伸展运动,通常使用静态拉伸和PNF拉伸。PNF拉伸,也称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通过增加肌肉张力和活动来放松肌肉,它主要用于增加肌肉柔韧性,不仅可以预防运动损伤,还能更好的锻炼肌肉力量,使肌肉更强壮,从而预防运动损伤,减缓延迟性肌肉疼痛;整理活动环节,通过深呼吸运动和适度全身运动,使身体心率缓慢恢复到自然状态,促进因运动而增加的乳酸循环,从而迅速缓解运动疲劳。此外,在课程中还注重健康的含义、健康按摩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肌肉群按摩和自我健康锻炼。通过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肌肉健康和锻炼习惯。在培训过程中,学生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和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3.数理统计法

通过运用SPSS23.0 软件对测试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二、实验结果

对2019级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实验班对比课程前后男女学生的变化。体重指数、肌肉质量、内脏脂肪等级、内脏脂肪、脂肪含量、腰臀比、基础代谢和总能量代谢均无明显变化。数据显示了课程前后男女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对比变化。其中,50米、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的男性身体指标均有所提高,课程前后差异非常明显;立定跳远指数赛前赛后无显著差异,但有上升趋势。女子50米、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的体能指标均有所提高,课程前后差异极其显著;坐姿前屈指数虽然在课程前后没有明显差异,但也有增加的趋势。数据显示了以雷达图的形式呈现男生课程前后四项体能指标数据的效果,可以看出,50米、引体向上、坐姿前弯三个体能指标的数据在赛前和赛后都有明显的提升,而站立跳远指标的数据则有上升趋势。数据显示了课程前后女生四项身体指标雷达图的效果,可以看出,50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等身体指标数据在课程前后均有明显改善,而坐位前屈指标数据有改善趋势。

三、讨论与分析

结果表明,该课程显著提高了男大学生的速度素质、肌肉耐力和柔韧性,并有提高肌肉爆发力的趋势。同时,女大学生的速度素质、肌肉耐力、肌肉爆发力都有明显提高,柔韧性有提高的趋势。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如下:一方面,本课程的热身是借助低强度的游戏来放松和拉伸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增加身体的柔韧性。热身活动提高肌肉弹性,使全身肌肉提前进入活跃状态,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速度。因此,经过学习与锻炼,50米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该课程的主要训练内容之一是阻力训练,利用瑜伽垫、松紧带、哑铃等器材进行各种训练方法。促进新陈代谢,适度降低体脂率,提高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从而显著提高女生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和男生引体向上水平。此外,伸展运动贯穿了健康体能课程的所有训练内容。我们经常使用的PNF拉伸不仅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韧性,还可以防止运动损伤,从而更好的巩固和增强肌肉力量,大大提高男孩坐姿前屈水平,显著提高女孩立定跳远的表现。男孩立定跳远成绩没有明显提高的原因可能与训练强度有关。这个健身课程的训练强度不足以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男孩的肌肉力量。同样,短期静态拉伸和PNF拉伸并没有显著提高女孩的相对柔韧性。最后,实验课在秋季学期每周进行一次,每次90分钟的训练强度不足以显著提高身体成分指数。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表明,体质课程模式对大学生体质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健身课程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速度素质、肌肉耐力、肌肉力量和柔韧性。这些改进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它们提高了大学生消除疲劳、预防疾病的能力。该课程的训练强度和次数也可以显著提高男孩的肌肉爆发率,女孩的柔韧性,男孩和女孩的身体组成。因此,健身课程可以为大学生进行持续改进后的自主科学训练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与传统体育课程相比,健康健身课程通过热身、体育趣味游戏、针对性训练模块等方式促进师生互动教学。大学生积极参与多元化的体育锻炼内容,增加对自主体育的兴趣,激发主观能动性,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从而更全面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随着健康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逐步深化,可以将健康体育课程与专项课程相结合,结合项目训练的特点,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专项运动技能。总之,在健康和健身课程的帮助下,更多元化和系统化的训练方式能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锻炼方法,从而全面、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并最终形成一种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的运动意识、健康意识。

猜你喜欢

柔韧性耐力身体素质
每个人都需要柔韧性练习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老人与海》读后感
关于人体的柔韧性练习的思考
老年人也需要柔韧性锻炼
锻炼
新发现
游戏《穿越小树林》耐力跑教学设计
2017倍耐力年历由彼得·林德伯格掌镜
做柔体操可摆脱身体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