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运动:滋养心灵的旅行
——“健康第一”理念下体育课堂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2020-11-24王柠馨泰兴市襟江小学

灌篮 2020年24期
关键词:健康第一体育运动心理学

王柠馨 泰兴市襟江小学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之前有空余的时候阅读了《运动心理学》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人在运动的过程中,其感觉、思维、记忆、情感等都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人的性格、行为、气质、素养等也会随之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笔者的体育教学中,我也越来越发现,体育运动对于学生的心理方面产生的影响。曾经我跟我的学生这样说过:“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势必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论是学习、体育抑或是德育,因为学科之间其实是相通的,是融通的关系。”所以对于体育运动,我一直很支持学生持之以恒去参加,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灵的旅行。以下是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论述体育运动。

一、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表现

在一味追求教育高效的道路上,我们似乎丢失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反而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源泉,而在当前的教育大背景下,很多教师虽然与我一样有着这样的感悟,但是终究犹如戴着脚镣跳舞,很难改变现状。而体育运动是一种可以力促学生全身都产生变化的运动,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潜移默化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以下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谈如何通过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一)培养乐观精神

乐观豁达的精神,是一种境界,也是当前社会中很多人所缺乏的,正是因为匮乏,所以才更需要培养乐观的精神。从小到大,我们的教育都在拔高学生,要求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全面发展的所有要素中,又盲目的将学生的课业作为比重最高的那部分紧紧抓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培养学生的乐观精神。比如我建议学生们可以晨跑,通过晨跑来缓解他们学习上的压力,在课件休息的时候,我建议学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放松式的体育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促进学生大脑神经的放松。到了周末,我建议学生们参加一些体育运动项目,比如打篮球、踢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等,通过这类球类运动彻底放松身心。久而久之,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有了很多的享受,逐渐形成乐观的情绪。医学家调查研究也表明,身体上的轻松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上的乐观情绪的形成。

(二)培养坚强毅力

成功的路有很多条,有的是捷径,有的是弯道,路不重要,但是没有哪一个结果不是靠坚强的毅力来取得的,我们经常说成功的背后往往是伤痕累累,如果你心理上足够强大和坚强,就可以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但是如果心理上不堪一击,那么很有可能在困难面前倒下。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比如曾经的一次校园球赛中,有几个学生在中途出现了气馁,因为联赛已经连续输了好几场,此时我鼓励学生其实比赛的实力都差不多,最后在场上比的是什么?是毅力,一个人只有具备毅力,才能迎难而上,获得最后的成功。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之下,学生们重整旗鼓,最终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三)培养刻苦精神

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一直在提,可是对于当前的学生来说,这方面很匮乏,有的学生认为,吃苦耐劳的时代已经过去,有的学生甚至提倡吃喝享受的价值观。其实这主要与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当下的学生来说,他们确实物质上比较优越,可以说什么也不缺乏了,可是精神上呢?我觉得当下反而进入了精神相对贫瘠的时代了。在体育教学中,我会试着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刻苦精神。比如有一次我带领学生一起观看北京奥运会的视频,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发现运动健儿很艰辛,汗流浃背,却在获得奖牌的那一刻包含着幸福的泪水。此时我提到:“吃过多少苦,就能最后享受多少甜蜜!所以我们不能怕吃苦,唯有刻苦勤奋,才能最终收获满满。”

(四)培养合作能力

当下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合作的意识比较薄弱,合作能力比较差,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引导学生之间加强合作。在教学中我经常会划分小组,给学生机会一起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体育运动的比赛,学生在比赛中彼此之间博采众长,以小组为单位,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五)培养学生自信

所谓信心决定命运,对于学生来说,信心是促进他们进取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尚未稳定,不少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形成自卑、消极等不良情绪。因为是体育教师的缘故,所以私下与不少学生都比较友好,他们也很乐意将心里话跟我一起分享。在谈话中我发现不少学生都对自己缺乏信心,所以我在体育课堂中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在体育运动中,我会具体给每一个学生订立一个目标,学生完成了目标我就进行表扬,力促学生构建自信心的形成。

二、从促进学生身心角度看如何构建有活力的体育课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体育运动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作为体育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来上好体育课程,为构建有活力的体育课堂而努力。结合目前学生的情况以及体育运动的内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有活力的体育课堂:

(一)熏陶良好的体育文化

文化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在教学中笔者主张通过熏陶良好的体育文化,来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升。比如学校一般一年都会搞春季、秋季的运动会,在校园运动会中,可以宣传一些体育界的风云人物,比如刘翔、邓亚萍、姚明等等,通过宣传这些风云人物的形象,来引导学生形成自律、创新等意识,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以直面生活中的困难,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熏陶良好的体育文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对于教师来说,还需要平日的熏陶、影响。比如在教学中,我会通过一个个体育故事激励学生,通过一次次友谊赛促进学生的内心成长。很多时候,只要教师自己的心里充满了阳光,就能为课堂洒下一片阳光的种子。

(二)构建快乐的体育课堂

笔者一直主张学习必须是快乐的,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可以全面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自我意识的构成。在教学中,营建快乐的体育课堂,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会更乐于融入课堂中,更善于配合教师的讲课。比如曾经遇到一个学生,因为学习上几次考试都很不理想,学生很气馁,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情绪一直都比较低落。这时候我找到这个学生,在谈心的时候他说自己对学习没有信心了,感觉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我想到这名学生很喜欢打篮球,于是我周末和这个学生一起打篮球,在打篮球的过程中,他几次都输给了我,我善意的说:“有时候我们不必太在意结果,过程真的很重要。你现在跟我一起打球,我看得出来你很开心,虽然汗流浃背,但是身心舒畅,那么结果就不那么重要了。我们在学习中也是一样的,只要我们勇敢面对,乐观地去参与学习的过程,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快乐,那么结果就显得微不足道,而恰恰在我们的乐观豁达中,成绩自然会上来的……”听着我的讲解,这名学生有所领悟,后来在多次的课堂中,他表现的都很积极。

(三)打造多元的体育活动

体育的项目有许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适合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小学生的体能较弱,身体发育不够成熟,且心智也较弱。为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教师需要格外注重学生运动的强度和难度。倘若强度太大,学生容易畏难甚至产生倦怠心理,倘若太容易,学生又容易失去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跑步跳绳甚至简单的球类运动,都是比较好的选择。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赛,或者组织小组进行集体活动,都可以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体育运动的选择,甚至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组成体育兴趣小组,自行进行体育运动。这样学生自行组织自行参与的方式,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建设,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如果各方面条件合适,比如场地,体育器材,体育活动时间等。教师就可以专门为学生设置趣味体育活动,甚至举办小型的趣味体育竞赛。以充满创新性和趣味性的体育活动,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既能让学生获得乐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创新的思维方式。比如,教师可以举办吹气球比赛,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同一个气球从起点吹到终点,并通过计时来进行评价。又或者,教师可以让两个学生抬着一位学生组成三人小组,在田径场上进行赛跑等等。对于小学生而言,体育活动更多的是促进身心发展。而通过采用多元化的体育项目,便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在体育上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体育的乐趣,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宜的体育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也是很多教师开展具体的工作中所不可避免的困惑和难题。心理学的范畴有着极大的内涵和外延,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心理学的内涵,把握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共通之处。从当前来看,学生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也亟须引起各界的充分重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不断去探究、发现关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每一个细节。

猜你喜欢

健康第一体育运动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体育运动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让体育课堂唤醒学生的生命本色
跟踪导练(二)5
呆呆和朵朵(13)
我的“健康第一”体育教学观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体育教师角色的思考
论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