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试题作答技巧及应对策略
——以2020 年全国卷Ⅰ第30 题为例

2020-11-23广东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20年6期
关键词:松土间作利用率

广东

2020 年高考已落下帷幕,教师除了要对试题难易程度、新颖度、设问角度等外在形式方面进行分析外,更多时候还要沉下心来,认真研究试题本身及高考情境下试题的作答规律及技巧。唯有对历年高考试题做出系统、细致的分析,从高考评价及学生作答的角度去全面分析试题,才能让师生在备考过程中少走弯路,有效提升高考复习备考效率,从而达到“省时高效得高分,科学当上大学生”的备考目的。

一、试题回放

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等目的。回答下列问题:

(1)中耕是指作物生长期中,在植株之间去除杂草并进行松土的一项栽培措施,该栽培措施对作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 点即可)。

(2)农田施肥的同时,往往需要适当浇水,此时浇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 点即可)。

(3)农业生产常采用间作(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农田上间隔种植两种作物)的方法提高农田的光能利用率。现有4 种作物,在正常条件下生长能达到的株高和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的光照强度)见表1。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角度考虑,最适合进行间作的两种作物是_______________,选择这两种作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1

【试题评析】

本题以农业生产的实际应用为背景,涉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等相关方面背景知识,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及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当中的真实情境问题能力,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目。

第(1)小题实质是要求考生回答“去除杂草”以及“松土”这两项措施对作物的作用,因此,考生须从去除杂草对作物的好处以及松土对植株的影响这两方面去作答,也即是题目要求的“答出2 点即可”。

第(2)小题则是强调施肥的同时,要求考生回答给予适当浇水的原因,强调的是“此时浇水”的目的,故考生应该紧紧围绕施肥与浇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作答。

第(3)小题要求考生能够通过题目给予的文字及表格,有效汲取重要信息,从株高和光饱和点两个指标去选择适合间作的作物,并说明其中的理由。本文虽然也属于长句作答模式。但考生只需把题目所提供的“株高”“光饱和点”以及“提高光能利用率”三个关键点填写上去,即可得满分。

【标准答案】

(1)减少杂草对水分、矿质元素和光的竞争(2 分);增加土壤氧气含量,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2 分)

(2)肥料中的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2 分)

(3)A 和C(1 分) 作物A 光饱和点高且长得高,可利用上层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作物C 光饱和点低且长得矮,与作物A 间作后,能利用下层的弱光进行光合作用(3 分)

【作答分析】

第(1)小题作答情况分析如表2 所示。

表2

【说明】正常情况下的答题顺序是应先答“去除杂草”对作物的作用,再答“松土”对作物的作用,倘若考生在作答时,先答“松土”对作物的作用,再答“除杂草”对作物的作用,亦是允许的。

第(2)小题作答情况分析如表3 所示。

第(3)小题作答情况分析如表4 所示。

表3

表4

【典型错误】

(1)画蛇添足

除杂草促进农作物对土壤中能量的吸收;松土提高土壤CO2和O2浓度。

(2)答非所问

最适合进行间作的两种作物写成玉米和花生(大豆)、水稻和玉米、株高和饱和点或CO2浓度和光照强度。

(3)词不达意

农田施肥的同时,适当浇水的原因:降低环境溶液浓度;稀释土壤的pH、降低酸碱度/盐碱度、能更好地吸收、有机盐等营养物质溶于水。

(4)太过口语化

农田施肥的同时,适当浇水的原因:使化肥更快地渗入土壤;冲淡化肥;让肥料加快化掉进入土里。

(5)张冠李戴

烧苗写成烧根、烧芽、烧田。

(6)概念混淆

浇水的原因写成:有机盐等物质溶于水、有利于化肥在土壤中电离成离子、有利于离子的解离/电离、水与化肥发生反应、减少根部的毛细管反应。

(7)错别字

作物.→农作务./作用. 养.分→氧.分 稀.释→浠.释/吸.释

溶.化→融.化/熔.化 竞.争→竟.争 脱.水→悦.水

二、应对策略

1.注意核心概念的书写规范

在高考备考当中,除让学生在晨、晚读等时间段阅读生物学教材外,更多的时候还要让学生多动笔,抄写相关概念及名词解释,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长句作答时,尽量用教材的专业术语等文字去书写,减少口语化及错别字。常见的考生试题作答错误诸如:秋水仙素写成“秋水仙术”、PCR 写成“PCL”、聚乙二醇写成“聚己二醇”、Taq 酶写成“Tap酶”、磷脂写成“磷酯”、排斥写成“排拆”、渗透压写成“肾透压”等,未免贻笑大方。

2.注重题目问题设置及答题要点

例如本文列举的试题中的第(1)小题已经阐明了中耕是指作物生长期中,在植株之间去除杂草并进行松土的一项栽培措施,那么考生在回答该栽培措施对作物的作用时,务必从“除草”和“松土”两个角度分别去回答题目所设置的问题,领悟答题的要点。又如第(3)小题的问题设置是“农业生产常采用间作的方法提高农田的光能利用率。现有4 种作物,在正常条件下生长能达到的株高和光饱和点(见表1)。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角度考虑,选择最适合进行间作的两种作物的理由是?”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的同时不难发现,该问题设置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试题的作答信息与答题要点,分别是株高、光饱和点、光能利用率。考生只需把这三点答题要点答齐,此空便可得满分。可见,注重题目问题设置及答题要点对于学生作答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及时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可以大大缩减审题时间,直达主题,防止作答时误入歧途。

3.加强对“农业生产”专题的复习与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在学生群体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道理。2019 年和2020 年的高考生物学试题始终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传达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理念,尤其是“农业生产”方面的考查更为凸显。如2019 年全国卷Ⅰ理综第29 题考查的干旱逆境条件下植物气孔关闭等适应性表现的直接诱发因素及相关实验设计;第31 题考查的果园生态系统等;2020 年全国卷Ⅰ理综第30 题考查的农业生产中影响作物生理活动的一些典型栽培措施等。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高考备考复习的同时,紧扣生物学教材中有关“农业生产”的考点,对相关素材进行深挖。如必修1 所涉及的细胞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渗透作用及相关实验设计;必修2 所涉及的植物的遗传与变异、作物育种;必修3 所涉及的植物激素调节、种群和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食物链、种间关系等基本知识,这些相关知识均与“农业生产”专题密不可分。

猜你喜欢

松土间作利用率
一季度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4.9%
不同间作物对连作葡萄生长影响初探
2020年煤炭采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9.8% 同比下降0.8%
间作黄豆、花生对核桃幼苗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晶胞参数及空间利用率的相关计算突破
浅议如何提高涉烟信息的利用率
清晨
果园实行间作套种的优势与模式
温室栽培黄瓜的土、肥、水管理技术
在庄稼地里松土时我发现一小节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