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残疾人体育社会保障与服务体系的构建①

2020-11-22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9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小康社会社会保障

(广东医科大学体育教学部 广东东莞 523808)

残疾人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满足残疾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实际效用,这种实际效用就是残疾人体育的功能[1]。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及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据联合国教科文公布的基本数据,目前全世界约有6.5亿残疾人,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2]。全国残疾人口数量比1987年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是增加了3132万,占全国总人数的比例也提高了1.44个百分点。由于遗传、事故、疾病、自然灾害等难以避免的原因,我国残疾人口在以每年70万~80万的速度增长。改善对残疾人的服务,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新时期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方向和目标,到2020年,残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更加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和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基本条件明显改善,服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保证残疾人在共建共享中享有更多的获得感”。本研究通过走访广东省湛江、东莞、茂名、阳江、惠州五地残疾人联合会,全面了解残疾人体育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残疾人体育社会保障与服务体系的构建的新思路没,从而为相关部门制定残疾人体育活动的法规制度与管理办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图书、杂志、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文件等,以及近年来有关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1.2 访谈法

对湛江、东莞、茂名、阳江、惠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残联就当前残疾人体育发展的现状、困境以及构建残疾人体育社会保障与服务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

1.3 问卷调查

问卷设计和制作征得相关专家及长期从事残疾人康复训练的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发放专家问卷30份,回收率为100%,残疾人问卷为300份,回收297份,回收率97%。

1.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被调查者残疾人体育活动的项目

目前广东省共有残疾人154.2万人,通过对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调查显示:利用社区体育器械进行锻炼的残疾人占32.3%;棋牌活动占34.4%;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活动占28.6%;通过舞蹈、徒手操、秧歌进行锻炼的占27.3%;慢跑活动的占20.2%;登山活动的占15.2%;游泳的占4.7%;台球和保龄球的占3.4%。

2.2 残疾人进行体育锻炼的频率

在被抽查的297名残疾人中,每周锻炼1~2次的占总人数的8.75%,每周锻炼3次以上者占5.05%,而每月锻炼3~5次和每年5~10次所占的人数比例是20.20%和21.55%,而从来不参加锻炼者占44.44%。由此可知,残疾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不容乐观,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机会相对较少,究其原因是残疾人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及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清,体育锻炼的健康意识相对较弱。

2.3 残疾人主要进行锻炼的场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指出:为了使残疾人能够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参与娱乐、休闲和体育活动,各级政府和残联必须提供残疾人进行体育锻炼、娱乐等活动的条件,并为此鼓励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提供适当指导、训练和资源,确保残疾人可以使用体育、娱乐和旅游场所,确保残疾人可以获得娱乐、旅游、休闲和体育活动的组织提供的服务[3]。通过对297名残疾人进行调查:显示在残联和社区提供健身场地的人数达到了29.63%,自己在家中锻炼的残疾人占26.60%,在附近公园锻炼者占20.20%。

3 影响残疾人体育的制约因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影响广东省残疾人体育运动的障碍性因素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和器材缺乏,占68%;没有专门的体育教材,占67%;领导重视程度,占65%;经费投入不足,占55%;政府管理体制不健全,占45%。由此可知,经费投入不足与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器材缺乏是影响特殊残疾人运动的主要瓶颈,其次是领导对残疾人体育的重视程度,另外政府管理体制、对运动的兴趣、辅导方法与教练的能力也是影响广东省残疾人运动的障碍性因素。

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残疾人体育社会保障与服务体系的构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切实解决好不平等、不充分发展的问题,用共享发展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残疾人体育社会保障与服务体系构建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消除残疾人进行体育锻炼的各种偏见和不良对待,通过体育锻炼,促进残疾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使残疾人回归正常的生活[4]。

4.1 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各级残疾人体育运行机制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树立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的意识。政府对残疾人福利领域的政策干预及政府财政对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所支持的范围、规模和水平,都应该有成熟的制度规范。作为一名普通的社会成员,残疾人有着与健全人一样的正常需求,要切实保障残疾人的社会融合,就必须确保社会保障首先满足残疾人群体的大众性需求[5],确保残疾人能与健全人一样平等地享受公民赋予的社会保障待遇,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辅助器具、生活护理、文化体育生活等专项保障满足其特殊性的需求,弥补和消减残疾人在融入社会文化、体育活动等方面相对健全人的弱势,从而促进残疾人群的社会融合。政府和社会有责任创造这样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提倡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风尚,从而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利,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4.2 切实加强残疾人体育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残疾人体育保障和服务体系,对于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发展社区残疾人体育康复与群众体育,首先需要各级政府(省、市、街道、乡镇)、残联有关单位以及残疾人康复办公室的大力支持,需要社会的各个方面来共同参与。残疾人体育锻炼的社区和谐支持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多元化的运作模式,包括医学结构、残联、街道社区委员会、志愿者和社会指导员共同参与的运作模式。

5 结语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社会主义和谐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残疾人体育社会保障与服务体系的构建,必将为残疾人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使残疾人同正常人一道向着更高社会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小康社会社会保障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养护网点服务体系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唐山专场一)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奋进“十三五” 实现“小康梦”——小康社会在江苏大地的现实写照系列报道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