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太极拳选项课“点线面体”创新考核体系的应用初探

2020-11-22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9期
关键词:太极拳选项考核

(运城职业技术大学 山西运城 044000)

1 研究目的

随着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不断深入,国家要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需要传承,重在教育。太极拳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高校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可以很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高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自豪感。练习太极拳就是体悟传统文化、格物致知的过程。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学会太极拳的招式,还要融会贯通,从思想上真正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燃起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欲望,提高太极拳在高校的教学效果,值得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大量的史料记载和文献阅读,对太极拳在高校发展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文“点线面体”创新考核方式的探索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本院2018级太极拳选项课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一共调查7个班,每班随机抽取20人发放问卷,了解到学生对太极拳的认知层次仅限于太极拳套路本身。

2.3 访谈法

通过与2018级公共选修太极拳课程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学生对太极拳的认知层次上升到心的境界,对健心有一定的认识。

3 结果与分析

根据文献资料和实证考察,当前高校太极拳选项课的教学课时比较紧张,多数为1个学期或2个学期。以本院为例,每名学生仅能选择1个学期的太极拳选项课,一个学期课时为28学时,每周2学时,共计14周,最后2周为考试时间,仅有12周的教学时间。太极拳选项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为简化太极拳24式。同时学院开设了42式太极拳公共选修课,一个学期课时为48学时,每周4学时,共计12周,1周为考试周。通过本院24式太极拳选项课和42式太极拳公选课的教学效果的对照比较,同为12周的教学,42式太极拳公选课的教学效果和氛围明显高于24式太极拳选项课。原因是42式太极拳公选课虽然招式多,但是每周2次的教学,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得知,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所以42式太极拳的教学每周2次的教学安排有利于学生对动作技能的掌握。但是,24式太极拳选项课是普修课,大多数高校选取的教学内容为24式太极拳。所谓时间短,任务重,如何让学生在每周1次的有限时间内不仅学会太极拳的招式,还要加深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感悟,燃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对太极拳的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该学期本院太极拳选项课采取了“点线面体”四维考核体系进行教学,即实行过程考核和汇报表演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以每一名学生的出勤和课堂表现为基本点,在教学课堂中实行线性考核,在期中实行四面的考核,期末实行立体性的考核。

3.1 太极拳教学考核的基本点

本文的太极拳教学考核以每一名学生为基本点,保障学生的出勤率,提高学生的自我关注度,实行1对1的纠错指导。

3.1.1 保障学生出勤率

既然每一名学生为教学考核的基本点,加上太极拳教学时间短、任务重,每周仅上1节课,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不利于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因此,每周必须确保学生的到课率,才能促使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

在太极拳课程首次开课时,对学生进行约法三章,强调其职业素养的养成。对迟到、请假、旷课、玩手机、擅自离开教师视线的行为进行严格规定,并相应扣分,借助此手段保证学生的出勤率。

3.1.2 提高学生自我关注度

习练太极拳需要静心用意、以意导气、气带动作、呼吸平稳、动作中正、柔和缓慢、动作以混元为主。如何让个性张扬的大学生克服心中浮躁?在练习桩功时,由于动作相对简单,教师可以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让每一名学生专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结合腹式呼吸方法进行吐纳练习,使学生虚其心、实其腹、修其身、养其性,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和存在感。

3.1.3 实行1对1的纠错指导

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集体错误动作和易犯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在初学太极拳时,每位学生的动作都会有问题,这样,就需要教师进行1对1的纠错指导,让学生感受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3.2 太极拳教学“线”性考核

太极拳教学线性考核指的是每节课抽调2~3个小组站成一排的方式进行考核。线性考核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上课学习的专注度和下课自觉复习的比例,培养优秀的小组长,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太极拳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小组教学,即每4位同学为一组,确定一个小组长。由于本院开设的太极拳是选项课程,每个班级的同学都是来自不同系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分小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由于太极拳课程每周仅有1次,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加上学生的惰性,很少复习,每次上课又跟上新课一样。针对以上问题,本学期采取每节课考核上节课所学内容,考核分数计入平时成绩的方式。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专注度不仅提高了,而且下课自觉复习的比例也增加了,教学效果很明显。

3.3 太极拳教学“面”的考核

在期中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线性学习,通过身体练习对太极拳的文化和动作规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基本掌握了一半的教学内容。这时,以教师为中心,按照东、南、西、北4个方位对学生进行四正分组教学,让学生通过形式了解“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思想。之前,4个人为一小组的学生经过商议,分别站到东、南、西、北4个方位,形成4个教学大组,每个教学组形成了一个面。现将南北和东西方位的同学分别进行对调,实行面对面教学,教师站在中心,为期末考核的小组背对背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观察滥竽充数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而且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也能很好地参与练习,加强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太极拳教学面的考核为:对东南西北4个面的学生进行团队考核,计入个人平时考核成绩。小组的成绩实行“倒扣分”的管理方法,每组只要有2式以上错误动作的学生扣1分,每组有几名较差的学生扣几分,即团队的分数由练习较差的学生决定。面性考核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不讲个人主义,共同帮扶团队中较差的同学。

3.4 太极拳教学“体”的考核

期末“体”的考核方式实行4人一小组,学生背对背站到东、南、西、北4个方位进行立体式汇报表演,并且按照东南西北的方向依次说出动作的名称,考核学生动作的统一性和准确度,其中包含个人分值和团体分值。个人分值占60分,主要考核动作的准确度;团体分值占40分,其中包含动作名称的20分值和4人动作的整齐性20分值,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经过四正分组教学的过程监控和面的考核,学生对动作的掌握已经到达分化阶段,再经过4人一小组每节课的磨合练习,最终考核时能够达到太极拳动作自动化表演的阶段。

4 结论与建议

为了完成太极拳“点线面体”四维的考核体系,建议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三大素养,即“职业素养”“技能素养”和“人文素养”。

4.1 职业素养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基础

教师在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时,教师应该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该先做到知行合一。

4.2 技能素养是教师赢得学生青睐的基石

教师的太极拳示范动作会对学生思想上形成太极拳动作的雏形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技能素养,对太极拳动作的把控非常精准和到位。太极拳动作,如太极图形处处呈圆弧形,首尾相接,如环之无端。教师应该反复体悟,勤加练习。教师优美的太极拳示范动作会赢得学生的青睐,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好感。

4.3 人文素养是教师传播传统文化的源泉

由于太极拳本身具有浓烈的民族性和文化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即每节课渗透传统文化。太极拳不仅包含了易经的“阴阳”学说,而且包含了老子的“天人合一”“反者道之动”的思想和中医的经络学说,包罗万象。所以,教师要以太极拳为载体,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加强自身传统文化的学习和领悟。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讲解和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让学生达到健身的目的,更要达到健心的效果,从思想上和身体上真正达到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进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软实力。

猜你喜欢

太极拳选项考核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