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体质达标工作的策略研究①

2020-11-22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9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体质

(山西工商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迅速,随着扩招规模的增大,社会群体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了一定的看法。高校对国家教育事业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体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关系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的好坏决定着学生的精神风貌与开拓的思维。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有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让大学生自主参与到运动中,真正从自我做起,进一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由于“00后”的不断加入,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等原因,造成高校学生体质出现下滑趋势,如何改变目前的形势,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 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在体育课的开展方面主要是针对大一和大二年级学生,均为体育必修课,每周设置2个学时,时间为100min。部分高校对体育课内容有所创新,采用学生资助选择运动项目的形式,让学生在自我喜欢的项目中进一步锻炼身体。而部分高校仍为规定运动项目,学生没有选择性,兴趣度不大,导致对体育运动有抵触心理,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课外体育方面,部分高校对学生有所要求,督促学生进行跑步,并计入考核,在强制性的情况下,大学生能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进行跑步或者从事其他运动项目。部分高校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专门举办小型比赛,有专人负责,提高学生课外活动乐趣,但参与人数有限,绝大部分学生仍处于不运动状态,如何让学生走出宿舍,走进操场,迈开步子,也是体育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2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体质下滑的原因分析

2.1 学生本身原因

从每年的体质测试情况来看,学生体质下滑主要表现在耐力跑、力量与速度方面。经过调查,大一、大二年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次数比大三、大四年级多,主要原因是大一、大二年级开设体育课。学生自发进行锻炼的意识比较薄弱,在督促的情况下,大学生能完成要求的任务,但是没有自我体育锻炼的计划。另外,高科技产品的不断输入,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离不开手机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大学生当中,为了玩游戏,放弃出去走走的时间,导致饮食不规律和睡眠不足等不健康的习惯,从而造成身体体型发生变化,比如肥胖症。此外,经常熬夜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视力下降和三高的出现,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耐力与力量素质。

2.2 家庭及社会原因

目前高校中的学生多为“00后”,这个时期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或家庭比较溺爱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比较强,容易形成懒惰的习惯,对容易出汗或者有困难的事情很少参加,从而限制了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对体育锻炼认可的家长会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有一定的影响,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家庭教育的体育观会使大学生对体育有很强的兴趣,并能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而大部分家长为了工作或从未参与过体育锻炼,对体育运动没有过多的了解,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忽略了体育教育的观念,主要对文化课比较重视。虽然中考加入了体育,但高考没有加入体育,学生在高中3年的体质会延续到大学生活,高中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大学的生活,大学生进入高校后需要重新改变生活习惯,不断适应新的教育观念。

2.3 学校原因

部分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不健全,在体育环境方面吸引力不足,不能有利地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部分高校对体育的重视度不够,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浓郁;教师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方面的教育不足,无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在体质锻炼方面存在缺陷。

3 提升高校学生体质的对策

3.1 学校加大体育宣传力度,领导的高度重视

新建本科院校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对体育教育有充分的体现,高度重视体育教育,加大监督力度,领导层应该将体育思政育人的理念贯穿到高等教育当中。各院校对校园体育文化进行不断充实,在环境中体现体育运动的元素,激发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渴望与追求,激发大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加大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室外场地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开放,室内场馆根据情况适时开放,让大学生感受到室内室外运动的不同乐趣,增强运动体验感。多组织体育类比赛,分层次、分年级地在大学生中举办,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到比赛中,感受体育比赛的激烈竞争性和成就感。成立多种体育社团,定时组织活动,保证每周不少于2次,培养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3.2 丰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体质问题设置专门的体育课程计划,融入到公共体育课中,以耐力跑、力量与速度素质为主的田径项目结合专项运动项目进行教学。比如,在篮球教学中,可以添加一些田径类的跑跳项目,增强学生速度、力量和协调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篮球技能。另外,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相关的体育运动内容,与应用型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用到实处。很多体育运动项目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做基础,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田径运动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重要性,发挥田径运动的优势,提升学生体质。建立健全体育课程体系,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出发,让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课运动中。

3.3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在运动前,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才能在运动中享受快乐。在线下,由教师讲授知识技能,在教师的指点下完成动作技能的提升。而在线上,可以通过教师或者网络资源查阅相关技能知识,提升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基本技术能力。线上体育类APP的不断增多,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对学生的体质有很大的提高,不论是体育知识还是身体素质,都有明显的提高。

3.4 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在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方面,学校、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从思想上转变大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体育锻炼的意识。可以采取讲座、观摩、讨论及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好处,改变对体育的错误认识,积极奋取,形成对体育的正确认识。

3.5 为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平台

建立体质健康测试平台。通过网络建立高校学生体质管理中心,对国家在这方面的标准详细描述,以及测试方法建立专栏,让学生一目了然。并为学生建立体质健康档案,定期进行测试,分析学生自身健康程度,给出合理的锻炼计划和建议,提高学生自身身体素质。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体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锻炼
新发现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体育锻炼也重要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