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角下晋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2020-11-19刘华琳

北方经济 2020年10期
关键词:晋南文旅融合民俗文化

刘华琳

关键词:晋南 民俗文化 旅游 文旅融合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会议正式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我国作为第六个签约国加入该公约,并于2005年颁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从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外来词语被中国官方及学术界启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民俗学的发展,引起政府、社会对民俗的关注,民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开始受到学界研究者关注。

随着国家提出文旅融合、全域旅游、产业融合等发展战略,民俗文化以其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性、体验性深受旅游者青睐,并以其广泛的群众性成为带动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本文从非遗的视角,提出晋南地区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实现民俗文化的保护、发展与传承。

一、晋南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非遗民俗文化保护、发展与传承

现代文明的冲击,使得许多传统民俗文化逐渐弱化甚至消失,因此通过挖掘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并将之通过一定的方式呈现给大众,是实现民俗文化传播与传承的有效途径,开发即保护,在民俗旅游文化的开发发展中得以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

(二)文旅融合、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目前,旅游需求更多地倾向于在旅游中增长知识的教育功能、基于参与性的乡村旅游民风民俗体验功能。越是地方的,越是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很好地具备了这一要求,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已变成旅游市场的主体,极大地满足了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对文化的追求,实现了由景点中心向旅游目的地中心转变,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三)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

民俗是一定区域民众长期生活中形成的生活习惯、文化的总和,有着很强的民众基础,很多民俗都是依托于群众基础的,如晋南传统的剪纸、织布技艺、花馍、鼓乐等等,都是源于乡村民众,在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背景下,深入挖掘乡村的民俗文化,可以极大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且能带动就业,促进农产品、工艺品销售,促进旅游扶贫,实现乡村振兴。

二、晋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一)数量众多,类型丰富

根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公布的4批非遗项目,山西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8项,晋南占46项,占全省总量的26.8%,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704项,晋南占214项,占比30.4%;类型涵盖了舞蹈、音乐、戏剧、曲艺、民俗、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国家非遗项目的10个类型。省级非遗项目中传统医药、民间文学、民俗、传统美术等占到全省比例的30%以上,其余项目也均占到全省的20%以上,民俗旅游资源丰厚。

(二)类型结构不平衡

国家级非遗项目排在前四位的是传统技艺、传统戏剧、民俗和传统舞蹈,分别占19.6%、19.6%、17.4%和13%,总占比达到70%左右;省级非遗项目排在前四位的是传统技艺、民俗、传统美术和民间文学,分别占到19.6%、14%、13.6%和12.6%,总占比达到69.1%;不同类型的非遗项目数量差异较大,数量最多的是传统技艺类、民俗、传统戏剧,而曲艺、传统医药、体育游艺杂技相对比较少。

1.各类型的非遗资源相似性较高

如表2所示,以传统舞蹈与传统戏剧为例,稷山高台花鼓、翼城花鼓、万荣花鼓都是属于花鼓的不同表演形式;眉户戏、蒲州邦子等戏剧的相似性也比较大,只是在项目特征、传承状况、保护单位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特性可以考虑在后续旅游资源开发发展中实行整合发展模式。

2.地区分布较为集中

从晋南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地域分布情况看,各类民俗资源分布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集中沿黄河及汾河流域分布。运城地区非遗项目主要集中在沿黄河流域的永济、稷山、万荣、新绛、河津、平陆等地,临汾地区沿河流域的永和、大宁、吉县等地。二是集中指向交通区位发达的区域。晋南非遗项目集中分布在侯马、洪洞、临汾、运城、永济等铁路沿線及其周边,呈现出沿铁路轴线及其两极分布的特征;传统舞蹈和传统音乐集中分布在临汾、侯马、曲沃、稷山、翼城、新绛等地,都集中在铁路沿线附近,并且项目相似性比较大,体现出交通对区域文化传播与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晋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一)区域联动发展模式

鉴于晋南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分布特征,为避免相近区域同质化旅游资源的空间竞争,需要对相近区域的资源进行整合,实施跨区域合作发展。如传统舞蹈类稷山高台花鼓、翼城花鼓、万荣花鼓、临汾威风锣鼓、侯马麒麟舞、襄汾天塔狮舞等,资源相似性高,在发展过程中势必存在同质化竞争,产生此消彼长的结果,因此要打破政区壁垒,实施跨区域统筹规划、协同发展。选定最佳区位,以舞台化、剧场化或者时序化民俗节庆的形式整体规划推广,以达到规模效应,实现区域联动发展。如定期策划举行大型“晋南传统舞蹈比赛”“传统音乐舞蹈巡演活动”等,实现规模化经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二)旅游商品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模式

旅游业六要素中,购物是拉动区域经济,宣传地方特色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一直是晋南乃至山西旅游发展的一大薄弱环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品质和旅游产品文化含量。

晋南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非遗资源丰富,地方特色突出,文化内涵丰富,要从政府层面给予高度重视与支持,在政策、环境、传承与发展、市场规范等方面给予引导,在产业布局、市场推广方面予以统筹规划,实现传统非遗项目向市场的转化,丰富晋南的旅游商品市场,打造特色品牌,提高旅游商品质量及内涵。如平阳木版年画、闻喜花馍、澄泥砚、稷山螺钿漆器等均可引入旅游商品市场,通过包装打造晋南地区旅游商品品牌。

(三)节庆主题化发展模式

节庆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更强调活动的动态性、参与性和可持续性。根据山西省黃河板块总体规划,要打造黄河湿地和中国古文化休闲片区,打造“古中国、华夏风、情满晋之南”旅游形象,其中就包括了十大旅游项目、多个节庆活动。晋南历史文化丰厚,民俗节日众多,如蒲县东岳庙会、隰县小西天庙会、洪洞大槐树祭祖、关帝庙文化节、黄河湿地文化节等传统民俗文化节日,要提炼节庆主题元素,丰富主题活动,同时将传统舞蹈、传统音乐等项目融入节庆活动中,实现民俗+旅游的新业态发展模式。如目前洪洞大槐树清明节的祭祖活动、蒲县东岳庙的“四醮朝山”活动、运城市的“古中国·大运城”美丽乡村百花节等,已经将晋南的威风锣鼓、特色饮食、地方戏剧等民俗文化融入特定的祭祖、朝山、赏花等活动中,极大推动了当地民俗的社会影响力。

(四)非遗项目与相关高校合作产学研一体化旅游发展模式

传统民俗文化的创新与传承是民俗文化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山西省省级非遗项目704项,传承人只有106个,民俗文化的传承性、创新力不足。因此,非遗项目与相关高校合作,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在非遗文化的创新与传承方面共同参与,确保传统文化的发展动能。同时,积极开展研学旅游项目,在各级各类学生群体中开展观摩、体验、研发等研学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与教育协同发展。

(五)“一村一品一文化”主题化发展模式

首先,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挖掘乡村的民俗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晋南地区如何实施差异化协同发展,应当借鉴成都三圣花乡五朵金花的案例,实施一村一品一文化的主题化发展模式。挖掘民俗文化要素,各村差异化定位,将晋南特色民居窑洞、特色饮食(农家乐)、农业休闲(赏花、采摘等)、非遗项目产业参观学习、传统舞蹈音乐表演等民俗文化按区域定位,差异化发展,实现功能互补,区域联动发展,同时也能集中优化发展民俗旅游资源。

其次,也可实施民俗村的发展模式,挖掘各种民俗文化要素,建立主题化的民俗村落,在现有传统古村落的基础上,完善配套设施,形成集传统文化、民俗特色于一体的主题度假区。

(六)旅游演艺发展模式

旅游演艺是目前旅游发展中较具活力的一种发展模式,也是文化活化的一种有效方式,已经是旅游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民俗文化演艺模式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景区嵌入型。传统技艺、游艺民俗、婚俗、传统体育、服饰民俗等元素可以融入到景区的演艺活动中,如景区常见的糖人技艺、皮影戏表演、婚俗表演等。二是专题演艺型。如目前旅游演艺中的“印象”“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等系列,通过专业的灯光、舞台等技术设计形成独立的主题演艺,成为景区的一个新形态,该类型大多依附于特定景区。三是综合性演艺型。如“宋城千古情”等,演艺内容涵盖了某一区域的各类民俗,此类综合演艺大多存在于主题公园。四是民俗节庆表演。如大槐树祭祖表演等。不论哪种形式的演艺,都是民俗文化活化的重要载体及表现形式,晋南地区应根据旅游发展规划,建立各类旅游演艺团队,鼓励各种民俗文化向旅游渗透。

(七)“展馆”发展模式

晋南地区沿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尧舜禹历史文化、黄河文化、各类传说、民间文学、笑话、传统技艺、根祖文化等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应根据不同民俗文化特点,以博物馆、展览馆、博览会等形式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以不断凝练文化特色,呈现晋南地区丰厚的人文历史文化。

总之,民俗旅游资源文化性强,群众参与率高,在乡村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将会凸显出积极作用,是实现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发展的有效措施,也将会是旅游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一种旅游新业态。晋南人文历史文化深厚,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地方特色显著,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对充实晋南旅游产品类型、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带动晋南地区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晋南文旅融合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后稷族居地在关中不在晋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广东出土东汉晋南朝铭文砖述略
晋南金墓中的狮子砖雕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