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与生活满意度的关联性研究

2020-11-18

关键词:幼儿教师效应个体

许 颖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与生活满意度的关联性研究

许 颖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11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考察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联,探讨心理资本和工作倦怠在其中的序列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工作倦怠、生活满意度两两显著相关;(2)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但分别通过心理资本、工作倦怠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二者的序列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生活满意度。研究结果提示不仅要重视缓解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降低工作倦怠,还要从提升幼儿教师心理资本、发挥个体资源的保护性作用等途径缓解工作压力对幼儿教师生活满意度的不利影响。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工作倦怠;生活满意度

一、问题提出

随着国家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受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执行者,既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推手,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影响者。近年来,幼儿教师的工作、生活及身心状态已然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生活满意度是衡量个体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的重要指标,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教师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工作家庭关系、心理资本、情绪调节策略等。考虑到幼儿教师由于特殊的教育对象、教育任务和教育方式,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工作倦怠日趋凸显。本研究拟探讨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工作倦怠与生活满意度的关联,为改善幼儿教师生活质量提供指导。

根据要求-控制模型(Demand-Control Model,DC模型),过高的工作要求是引起工作压力的主要因素,会预测个体的身心状况和行为结果。[1]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ob Demands- Resource Model,JD-R模型)也认为,工作要求与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消耗有关,工作要求是个体工作压力产生的主要来源。[2]一直以来,教师都是工作要求高的职业群体之一,面临着较高的工作压力。其中,幼儿教师面临工作复杂琐碎、安全责任大、情感投入高、能力需求多等工作要求,处在资源相对匮乏、福利待遇较差、社会地位较低的不利处境,容易产生较大的工作压力,造成各种负性后果。因此,可以判断工作压力是影响幼儿教师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同样根据JD-R模型,健康损害过程是工作倦怠产生的消极过程,持续、过高的工作要求产生的压力会消耗个体的身心资源,导致精力耗竭,产生抑郁、焦虑或倦怠。[2]可见,工作倦怠是工作压力的直接产物,持续的工作压力导致工作倦怠感不断增加。教师是工作倦怠的高发群体,日趋严重的工作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工作投入、教育质量,还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已有研究发现,工作倦怠是降低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3]为此,本研究假设幼儿教师工作倦怠在工作压力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4]从个体层面上,心理资本是一种能够促进个体发展与表现的个体资源。[5]根据资源保存理论(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COR理论),压力会消耗个体资源,过多的资源流失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但个人试图获得、保存、保护、增加有价值的个人资源,以此缓解资源的耗损,减少不良后果的产生。[6]拓展JD-R模型的观点也认为,个体资源是指能够减少工作要求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的个体心理特征。[7]个体拥有充足的资源可以减少工作中的身心疲劳,且在个体资源积累的过程中会获得幸福感。[8]可见,心理资本是一种有价值的个体资源,具有保护性作用,能够帮助个体应对压力,减少情绪耗竭、工作倦怠、低满意度和低幸福感等不良后果。为此,本研究假设心理资本是降低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生活满意度消极影响的中介变量。

综上,本研究探究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与生活满意度的关联,考察心理资本和工作倦怠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包括心理资本和工作倦怠的独立中介效应以及二者的序列中介效应。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在福建省Q市23所公立幼儿园进行取样。本研究以600名幼儿园女教师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以幼儿园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共回收问卷552份,回收率92.%,有效问卷511份,有效率92.6%。

(二)研究工具

1. 工作压力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量表是根据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并结合已有教师工作压力的工具改编,经过一系列心理测量学评估。量表共24个项目,包括幼儿教师自我发展、工作负荷、福利待遇、幼儿特征、组织管理、社会期望6个维度。采用4点计分,计算均分,分数越高表示工作压力越高。本研究中,系数为0.95,信度良好;结构模型的各项指数为χ/df=3.55,=0.066,=0.93,=0.93,= 0.92,均达到可接受水平,效度良好。

2. 心理资本

幼儿教师心理资本量表是根据已有研究中用于评估教师心理资本的常用工具,并结合幼儿教师工作性质改编而成,经过了一系列心理测量学评估。量表共54个项目,由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韧性、奋进、包容、谦虚、尊敬礼让、感恩奉献9个因素构成。采用5点计分,计算均分,分数越高表示心理资本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问卷的信、效度良好。

其中,系数为0.95;结构模型的各项指数为χ/df=3.6,=0.068,=0.93,=0.94,=0.94,均达到可接受水平。

3. 工作倦怠

采用李超平修订的工作倦怠量表,包括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量表共16个项目,为7点计分,计算均分,分数越高表示工作倦怠水平越高。[9]

本研究中,系数为0.94,信度良好;结构模型的各项指数为χ/df =2.95,= 0.054,=0.95,= 0.95,=0.94,效度良好。

4. 生活满意度

采用Diener等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量表共有5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计算均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满意度越高。[10]本研究中,系数为0.80。

(三)统计处理

采用SPSS18.0进行单因素检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使用Hayes开发的PROCESS 2.16程序对序列中介模型进行检验,并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

三、结果分析

(一)共变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的量表均为自陈量表,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Common Method Biases)。[11]因此在施测程序方面采用匿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部分项目采用反向表述。同时,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将所有量表的项目进行因子分析,发现共有18个因子特征根大于1,且单一因子最大解释量为24.25%,不超过40%的临界标准。因此,本研究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工作倦怠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基本状况和相关性

描述性统计的结果显示,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水平偏高(2.38±0.77),心理资本水平整体较高(3.97±0.49),工作倦怠水平不高(1.93±1.11),生活满意度处中等水平(3.06± 0.80)。

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心理资本(=-0.27,<0.001)、生活满意度(=-0.28,<0.001)显著负相关,与工作倦怠显著正相关(=0.55,<0.001);心理资本与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0.36,<0.001),与工作倦怠显著负相关(=-0.48,<0.001);生活满意度与工作倦怠显著负相关(=-0.46,<0.001)。

(三)幼儿教师心理资本、工作倦怠在工作压力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序列中介效应

使用Hayes开发的PROCESS2.16程序对序列中介模型进行检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表1)。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直接负向预测心理资本,直接正向预测工作倦怠,而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的直接负向预测作用显著,对工作满意度的直接正向预测作用也显著;工作倦怠直接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

使用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的显著性进行进一步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心理资本和工作倦怠产生的总间接效应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不包含0,说明二者在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中介效应显著。这一中介效应由三个间接效应组成:①工作压力→心理资本→生活满意度产生的间接效应,其Bootstrap95%置信区间不包含0,表明心理资本在幼儿教师生活压力和生活满意度间的独立中介效应显著;②工作压力→工作倦怠→生活满意度产生的间接效应,其Bootstrap95%置信区间不包含0,表明工作倦怠在幼儿教师生活压力和生活满意度间的独立中介效应显著;③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工作倦怠→生活满意度,其Bootstrap95%置信区间不包含0,表明心理资本、工作倦怠在幼儿教师生活压力和生活满意度间的序列中介效应也达到显著水平。

表1 变量关系的回归分析结果

注:*<0.05,**<0.01,***<0.001,下同。

表2 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工作倦怠

四、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1.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工作压力与幼儿教师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负向关联性。引入心理资本、工作倦怠考察二者的中介机制,尽管未发现工作压力对幼儿教师生活满意度的直接显著的预测作用,但工作压力却通过心理资本、工作倦怠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幼儿教师的生活满意度,面临高工作压力的幼儿教师表现出较低的生活满意度水平。可见,工作压力是影响幼儿教师生活满意度的重要的危险性因素,会通过一些中间变量间接影响幼儿教师的生活质量。

2. 幼儿教师心理资本、工作倦怠在工作压力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机制

本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工作倦怠在工作压力与幼儿教师生活满意度之间总中介效应值达-0.24,占总效应的84.14%,意味着工作压力对幼儿教师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几乎是通过心理资本和工作倦怠发挥作用,说明中介效应对解释工作压力对幼儿教师生活满意度的消极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工作倦怠在工作压力与幼儿教师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到独立的中介效应。该结果也符合JD-R模型的健康损耗过程的观点,不利和持续的工作要求会消耗个体的身心资源,导致心理能量的损耗,产生倦怠、焦虑等不良情绪,造成低满意度、低幸福感等不良后果。[12]且本研究中,工作压力通过工作倦怠影响幼儿教师生活满意度的中介路径的中介效应值最大,为-0.16,说明工作压力主要通过工作倦怠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可见,工作倦怠确实是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消极作用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近端因素。当幼儿教师面临诸多工作要求而压力感增加时,容易产生工作倦怠,对生活状态的满意度也随之下降。

其次,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与幼儿教师生活满意度之间也起到独立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5。根据JD-R模型的动机过程的观点,工作资源具有动机作用,工作资源可以缓解工作要求的不良影响,进而产生高水平的职业认同、幸福感、满意度等积极结果。[12]幼儿教师胜任力、心理资本、心理弹性等个体资源如同工作资源一般具备一定的动机作用,有助于个体应对压力处境中的各种内在和外在的要求。本研究中,个体资源的动机作用具体表现为心理资本能够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对幼儿教师生活满意度带来的消极影响。尽管工作压力同样可能会降低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但心理资本作为个体自身重要而持久的心理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仍能够在幼儿教师应对工作压力能量消耗的中间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能够提升幼儿教师的生活满意度。

再者,“心理资本→工作倦怠”构成的序列中介也是工作压力影响幼儿教师生活满意度的途径之一,效应值为-0.03,达到显著水平。一方面,工作压力通过心理资本对幼儿教师工作倦怠产生间接影响。根据COR理论的观点,尽管工作压力会消耗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且容易因为心理资本不足而间接加剧他们的工作倦怠。然而,幼儿教师在应对工作压力的过程中试图获取、保持、提升心理资本,而累积的心理资本是能够减少幼儿教师的工作倦怠。另一方面,心理资本通过工作倦怠对幼儿教师生活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也支持了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的密切关系。如前所述,工作倦怠是影响幼儿教师生活满意度的近端因素,心理资本的保护性作用能够有效减少个体的工作倦怠,进而间接提升他们的生活满意度水平。

(二)建议

综合本研究的结果,有效提升幼儿教师的生活满意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缓解工作压力,降低工作倦怠

政府层面上,各地政府机关要关注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切实提升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满足幼儿教师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发展需要,降低幼儿教师的工作倦怠。

社会层面上,要加强宣传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特点及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建立社会大众对幼儿教师的合理期望,认识幼儿教师承担着繁重的保教任务。另一方面,也促进社会大众尤其是家长切实尊重幼儿教师的工作,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包容。

幼儿园层面,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材料等工作,改善工作制度;营造开放、民主、尊重、和谐、互助的工作环境,让幼儿教师在工作上充分发挥自主决策的权利,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他人有效协作、共同攻克保教难题;尽量给幼儿教师提供满足个性化需要的学习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进修、培训和交流等,促进专业发展。

2. 提升心理资本,发挥保护性作用

提升幼儿教师的个体心理资本,发挥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应对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可以从心理资本的主要构成要素入手:通过成功体验、榜样学习、社会说服和积极反馈等方式,提高自我效能感;通过设置合理、具体、可行且有挑战性的目标、计划、

途径,提高希望感;通过包容过去、欣赏现在、寻找机会等策略,培养乐观精神;通过规避风险,关注优势、增加资源,适应逆境、克服困难、提升抗挫折力等方式,增强坚韧性。[13]同时,通过学习包容、谦虚、礼让、感恩等心态,积极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良性的交往和沟通中舒缓工作压力,减少工作倦怠,促进生活满意。

此外,在个体层面上,幼儿教师还要清楚地认识幼儿教育的职业特点,接纳和理解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压力,学习合理的减压方式;正视工作困境,将困境转化为提升自我的机会,在工作过程中找到与自身个性特点相匹配的乐趣,实现职业理想;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创造和发挥个体价值,帮助自己有的放矢的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压力。

五、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的结论:(1)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工作倦怠、生活满意度两两显著相关;(2)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但分别通过心理资本、工作倦怠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二者的序列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生活满意度。

尽管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也存在尚待改进之处。首先,本研究中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值相对较低,提示进一步应关注幼儿教师应对工作压力过程中更具有保护性作用价值的个体资源。其次,仅采用横断研究不足以解释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有待追踪研究来深入探讨变量间的动态作用机制,为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生存质量指明方向。第三,方便取样的方法局限了研究结果的推广性,有待扩大研究的抽样范围,提升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

[1] KARASEK R A. Job demands, job decision latitude, and mental strain: implications for job redesign[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79, 24(2): 285−308.

[2] BAKKER A B, DEMEROUTI E, EUWEMA M C. Job resources buffer the impact of job demands on burnout[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2005, 10(2): 170-180.

[3] 王钢, 苏志强, 张大均. 幼儿教师胜任力和职业压力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 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33(5): 622-630.

[4] LUTHANS F, AVOLIO B J, AVEY J B, NORMAN S M.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J]. Personnel Psychology, 2007, 60(3): 541−572.

[5] LUTHANS F, AVOLIO B J, WALUMBWA F O, et al.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Chinese worker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J]. Management & Organization Review, 2005, 1(2): 249-271.

[6] HOBFOLL S E.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community, and the nested-self in the stress process: advancing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J]. Applied Psychology, 2001, 50(3): 337-421.

[7] PRIETO L L, SORIA M S, MARTÍNEZ I M, et al. Extension of 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 in the prediction of burnout and engagement among teachers over time[J]. Psicothema, 2008, 20(3): 354-360.

[8] XANTHOPOULOU D, BAKKER A B, DEMEROUTI E, et al. The role of personal resources in 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 2007, 14(2): 121-141.

[9] 李超平, 时勘. 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03, 35(5): 677-684.

[10]DIENER E, EMMONS R A, LARSEN R J, et al.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1985, 49(1): 71-75.

[11]周浩, 龙立荣. 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 心理科学进展, 2004, 12(6): 942-942.

[12]BRAUCHLI R, SCHAUFELI W B, JENNY G J, et al. Disentangling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job resources, job demands, and employee well-being: a three-wave study on the Job-Demands Resources model[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13, 83(2): 117-129.

[13]LUTHANS F, AVEY J B, AVOLIO B J, et al. Psychological capital development: toward amicro‐intervention[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6(3): 387-393.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Preschool Teachers

XU Ying

( Dep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Quanzhou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Quanzhou 362000, China )

This study recruited 511 preschool teacher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preschool teachers’ job stress, psychological capital, job burnout and life satisfac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preschool teachers’ job stress, psychological capital, job burnout and life satisf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one another; and (2) job stress indirectly predicted preschool teachers’ life satisfaction through the mediation of the separate paths and the chained path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job burnout. These findings implies that w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relieving preschool teachers' job stress and reducing their job burnout, but als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preschool teachers and make the best of individual resources to alleviate the adverse impact of job stress on preschool teachers' life satisfaction.

preschool teachers; job stress; psychological capital; job burnout; life satisfaction

B848

A

1008-0627(2020)06-0117-06

2019-08-07

泉州市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泉教高〔2018〕1号);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点课题“积极心理取向下,幼儿教师应对职业困境的保护性因素及其作用模式探究”(QY2018-01)

许颖(1987-),女,福建泉州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儿童心理、学前教师教育。E-mail:xucoying@foxmail.com

(责任编辑 赵 蔚)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效应个体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死海效应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