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守正与创新

2020-11-17华秀梅

人民论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工科新工科育人

华秀梅

“新工科”建设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有利于推进工程教育领域改革,培养创新型工科人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落实“新工科”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

“新工科”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羁绊”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既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然而,“新工科”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定的“羁绊”,主要表现在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两个层面。

育人理念层面。“新工科”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旨在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工程人才,强调学生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工程伦理意识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教育理念创新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想引擎和精神动力,但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单纯注重考核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诉求”“思维困惑”和个体差异。

育人方式层面。“新工科”建设着眼于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人才培养任务层次和各要素,更加注重交互、协调与融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部分教育工作者倾向于给青年灌输确定的、线性的、静止的教育内容,缺乏知识对话、思维对话和心灵对话,缺少协同合作,教育方式传统陈旧,教育主体单一、教育过程单调。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守正

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守住价值引领重心,站稳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

价值取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新工科”理念强调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突出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才能保障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培养出可堪大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将“立德树人”根本要求贯穿新工科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强化担当意识,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本领。

实践要旨:根植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新时代新征程,迫切要求广大青年学生提高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关注和回应社会现实问题。“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要注重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与契合性,着力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加强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学科站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新工科”理念强调创新与协同,注重激发学生的原创性思维,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设置就能偏离主流意识形态,背驰马克思主义立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专业课程学习与服务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课程育人。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创新

“新工科”理念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顺应人才培养趋势,契合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新工科”背景下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应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为重点,聚焦和把握时代特征,从学理和实践两个维度展开分析与探讨。

学理逻辑维度。一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迭代更新。每一历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都会生成根植其上、表征其质、规定其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要深刻把握高校育人规律,引导青年大学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二是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核心是结构转型,“新工科”背景下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一方面要从课堂教学结构发力,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转变、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从重学轻思向学思结合转变,注重“发挥师生双重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推进“课程思政”与工科课程的适度融合,形成育人合力。针对学生诉求、企业需求展开调研,收集课程与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注重集中研讨,梳理问题清单、确定教学专题,协同开展课程设计和嵌入式综合实践教学,不断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三是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更新和丰富教育内容,从“假大空”扭转至“真细实”,注重生活情境的模拟与设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立体化的思政育人体系。

实践逻辑维度。一是顶层设计与科学谋划相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兼具价值引领和行为塑造的多层次培养体系,要注重全要素系统性功能的发挥。一方面,要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战略高度,统筹协调各方面因素,强调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平衡性和统筹性,发挥育人要素最大合力。另一方面,要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科学谋划,逐步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注重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育人要素协同和整合相结合。推进结构、资源、队伍和平台的协同和整合,是“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尝试。在结构整合上,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校教育全过程和各环节,建立一套相对完备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资源整合上,依据“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学科特点以及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办学定位,引进社会资源,系统开发系列课程资源。师资队伍整合上,既要调动专职辅导员、行政人员、教学人员以及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邀请相关技术人才充实到育人主体中。平台整合上,要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了解学生诉求,做好与学生的线上互动。三是质量监控与智慧监控相结合,将质量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具体环节,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学生的价值取向。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将传统的以评教为主的外在单一评价体系逐步转变为以评学为主的内在立体评价体系,制订和完善符合工程教育特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评价标准、教师发展机制与评价激励机制。建立智慧监控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收集、分析应用和反馈调控的不同节点,系统设计学生在校期间和实习实训期间模块化、菜单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系统记录分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动态式反映学生教育轨迹和学习成效,形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化画像和动态化研判。

猜你喜欢

工科新工科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