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建设与城市文化品质提升

2020-11-13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博物馆文明建设

钟 旭

(始兴县博物馆,广东始兴 512500)

在我国新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已经成为助力城市文化综合发展、促进城市文明建设、提高城市品质的重中之重。它不仅仅承担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同时也将中华文明发展与党中央提出的“五个文明”建设联系起来,能够从多个维度实现文化传播,体现了它在城市中所应有的价值意义。为此,针对博物馆建设的相关研究应该逐渐深入,不仅仅研究博物馆本身,还要研究它对于当今文明城市创建与城市品质提升的有效促进作用。

1 博物馆的基本建设理念

1.1 博物馆的基本概念

博物馆(Museum)一词来自于古希腊语,从词汇拼写不难看出它与古希腊文艺女神缪斯有关,在古希腊它就是专门供奉缪斯女神的殿堂。进入十七世纪末期,英国开始使用“Museum”一词专指博物馆。目前,学术界认同的博物馆定义是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于2007年提出的,即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博物馆的概念虽然略显抽象,但是它的物质化转变过程非常明显,许多古代文化历史中所遗留的物品在这里被赋予非凡的存在意义,所以博物馆一直以来都被社会、人们所需要,是社会中最好的人与物结合的重要场所。一言以蔽之,博物馆其本质就客观反映了人与物之间的形象化关系,博物馆中所有古今文化内容被串联起来,为现代人所了解、瞻仰并传承,它也象征了城市文化文明延绵不断。

1.2 博物馆的基本功能

从博物馆的基本定义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博物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对于藏品的科学研究和面向社会的文化传播活动。在早期的博物馆功能设定中,仅仅将博物馆作为藏品收藏保存的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博物馆逐渐演变得功能丰富、种类繁多,服务的对象也在不断地扩大范围。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有三:文物收藏、文物研究和教育大众,这是它作为城市文化中心之一的重要存在意义。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博物馆所具备的性质不同,他们所收藏的文物内容、文物标准也不同。地方博物馆具有自身特色,它是地方普通民众连通外部世界的重要窗口,许多游客、历史学家、科研人员通过博物馆与地方民众形成交流,它更实现了地方文物文化的发扬光大。在本文看来。博物馆中的“物”与“人”是紧密联系的,二者不可成为相互孤立的“绝缘体”,在人类交流、研究的背景下,博物馆才会发挥其应有价值,助力城市文化的深度建设,甚至对提高城市品质品位也有一定促进作用。所以博物馆建设还应该把握好“人”与“物”之间的良好互促关系,如图1[2]。

图1 博物馆的基本功能示意图

博物馆的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与其他的文化传播途径相比,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选择性和真实性。这也是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品质象征的重要依据。传播学上对于文化的传播方式、过程有着严格的界定,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也十分重要,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模式与马莱茨克模式有较多的重合之处。详见图2。

图2 马莱茨克传播过程模式

1.3 博物馆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发展建设关系

文化是时间与空间的共同产物,所以必须将文化放在某一个时空中进行深度思考。在某一区域中,博物馆就是将文化浓缩于一处的重要场合,在这里思考文化的价值及其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发展建设关系是极有必要的,它甚至能将物质文明内容转变为精神文明内容,所以说博物馆对地域文化发展建设影响极深,对提升城市品质具有不言而喻的作用。

1.3.1 博物馆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按照地域文化所形成的具体客观条件,不同地区呈现出了不同文化意识形态与文化地域特征,同时也遗留了大量的文化遗存物质,它记录了区域内人类社会的整体地域环境、社会背景、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以及历史走向,所以说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审美标准。博物馆就希望征集这种文化审美标准,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将区域历史文物珍藏、展示起来。举例来说,在我国故宫博物院中就收藏陈列了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世界范围来看,这幅画卷就是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代名词,它代表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当然,地方博物馆也会根据本地地域的历史文化元素进行相应征集调整,将更多代表自身特色的内容展示出来,更加凸显本地文明起源内涵,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藏品体系和文化载体[3]。

1.3.2 地域文化建设决定了博物馆的视觉文化特色

在地域环境背景下,博物馆中的每一件收藏品都刻有深深地地域文化特色烙印,而且都是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视觉精品,它们决定了博物馆的视觉文化特色,即“以物为主、物中见人、物中见生活”。所以说,博物馆还是多以“物”作为视觉中心展示内容,基于视觉文化信息来认知藏品,充分理解展览主题所希望传达的内涵理念。

再一点,通过博物馆中的“物”,在不同视觉表达背景下对于受众的感知影响也是极为明显的,它所吸引的是受众的兴趣与意志,特别是现代博物馆在引入新科学技术、新材料和新展示模式后,它所为参观者带来的情趣体验越来越丰富。在数字信息化背景下,博物馆的数字图像视觉表观被进一步深化,其所带来的情感体验也越来越丰富。它令人对物的“静观”视觉体验逐渐转向为“动态”视觉体验,同时还加入了听觉、知觉等多种感官体验感觉。在如此的视域文化背景下,博物馆在城市中的文化传播价值也被进一步发挥。

1.3.3 地域文化建设决定了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方式

博物馆中有长期稳定的永久性陈列,也存在短期更换的阶段性陈列,在我国,前者可被称为“陈列”,后者则被称作为“展览”。一般情况下,博物馆中每年都会有定期的展览会,结合不同主题展示不同内容,它的展示形式多样、文化内容丰富且展览周期较短,对博物馆文化建设乃至城市文化建设都是一种活跃。作为一种活跃大众的经典文化传播方式,它能够满足几乎所有受众的精神需求,而通过博物馆馆际之间的相互文化交流、经验交流与文化资源共享传播也将地域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见得,地域文化建设基本决定了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方式,它的传播内容与形式既有特色又足够丰富,这体现了地方博物馆文化传播的优势,是城市品质发展提升需要把握的关键要点。

1.3.4 地域文化决定了文明城市建设的根基

博物馆是地域文化的缩影,它是文明城市建设的根基。因为地域文化是抽象不可见的,它流传于民间,但博物馆却是一种能将地域文化浓缩并集中展示的重要场合。在这里有地域环境与文化特色的结合,也有人文风俗与历史事件的结合,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博物馆作为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就决定了城市文化传播与建设的根本。当前许多城市都在大力打造文化城市,争当文明城市,那么在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方面就应该多下功夫,通过传统文化气息反映地域特色并展开宣传教育,将博物馆的本质特色与藏品内涵相互统一融合,全面激发受众对文物的观赏兴趣与注意力。在不断充实博物馆文化内容的同时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共同打造文明城市的主要根基。

1.3.5 文明城市建设是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

在十九大上就提出,文明城市建设不仅仅是一块“牌子”,它应该是城市综合发展建设的核心要义,是城市提升自我品质的关键点。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正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体市民素质提升的重要过程,所以城市应该从多个方面思考城市品质提升思路。就比如说博物馆建设,它汇聚了地域文化特色内容,在文化教育传播上不遗余力,希望增长城市市民文化见识、提高文化素养,实际上,这种对城市市民欣赏品味的提高也就是对城市品质的提升与优化。所以城市文化工作体系中一定要将博物馆建设列为重点,全面发挥博物馆应有价值作用,凸显其城市文化载体的重要优势[4]。

2 新时代博物馆的文化传播要旨

2.1 博物馆文化起源与城市文明创建的发展关系

博物馆的文化起源就是供奉神明,因为在古希腊人眼中,神明高于一切,供奉并敬仰神明祈求风调雨顺、世代平安。而在现代社会,博物馆则用于收藏陈列历史文化,一方面凸显国家及地方文化历史底蕴、一方面也希望后人能始终记住历史、做到对国家民族文化的世代相传。

博物馆作为中华文明起源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展示基地,它通过对大量文物的搜索、收集、整理与考证,证实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结合这些特征分析的探源研究还表明,在多元一体文化现象下的地域社会也在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中展现出了一定的基础环境内涵、经济内容内涵和社会运作机制内涵,甚至它还客观反映了古代中华民族的宗教与社会意识形态,上述这些内容存在千差万别,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多元形态格局。他们就在长期交流与互动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文明起源,在相互之间的取长补短中兼收并蓄,最终汇聚形成了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文明核心,全面开启了中国早期的夏商周三代文明。所以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探源结果来看,中华文明起源在早期就已经形成了多元一体化的文化积蓄发展过程。

当然,我国在近年来快速发展,党中央提出了城市文明创建的基本核心,那就是“五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围绕这“五个文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指导方针。“五个文明”应该与以博物馆文化起源为代表的中华文明起源联系起来,探究社会发展本源,争取实现城市文化的有效传播与宣传教育。就以政治文明为例,它指代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发展进步状态与政治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正是由于政治进步,人们的觉悟意识才开始提高,对于国家古代文物的收藏与保存工作变得愈发重视。在如此背景下,博物馆的文化建设也就拥有了重要依托。而反过来说,博物馆中所倡导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激发了人们对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以及社会文明的追求脚步,希望在正确政治文明的精神支持下大胆发展创新,寻求进步,并建立具有现代气息的生态文明社会,形成良好的文化传播氛围,为中华传统文明的世代相传作出贡献。因此总结来讲,在对中华文明起源、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及我国当代社会的“五个文明”三者之间关系总结分析后,再看博物馆文化起源与城市文明创建二者之间的关系就自然更加清晰明了。

在本文看来,博物馆与物质文明之间传播的纽带就是馆内藏品,例如不同年代的不同藏品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象征,它也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发展建设的心路历程,这些都应该在博物馆的物质文明内涵中展现并予以传播。同时,博物馆也应该将藏品中所蕴含的精神文明内容传播出来,通过大量的意识形态教育手段传播博物馆历史文化内容与“五个文明”背景下的博物馆文化宣传功能。

2.2 精神文明社会背景下的博物馆文化传播要旨

早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就开始建设精神文明社会,它要求国家同时具备高度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0年以来,我国的精神文明社会已经高度发达,而在精神文明社会背景下的博物馆文化传播也逐渐走上正轨。在当今社会,博物馆不但是文化传播的渠道,它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推手。客观讲,它同时还肩负着重大的人民教育使命。传统中我国博物馆走“小众文化”传播路线,这是因为当时各个社会阶层分明,生产生活需求不同,许多博物馆文化很难被大众群体所接受。但现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人对精神层次文化生活有了追求,所以博物馆也逐渐从小众文化体系逐渐转化为大众文化体系,不但开始影响城市人们的生活,也开始影响城市文化的建设与传播。所以简言之,随着中国精神文明社会建设的逐渐深入,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人们的生活中开始逐渐需要起博物馆这一文化载体来。

2.3 政治文明社会背景下的博物馆文化传播要旨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主席提到了“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主席强调我国应该不断加强文化对外交流,做到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博物馆就是国家、城市对外宣传交流的重要载体,“文化自信”赋予了它一定的政治内涵,所以在新时代,博物馆就更要强调文化传播推广,代表城市对外交流,让更多人慕名而来,实现基于博物馆文化遗产的国际化交流过程,这对城市综合建设而言非常有利,它无异于为城市佩戴了一枚铭牌,让更多人通过博物馆认识这座城市,这对城市的整体建设品质提升是非常有利的。目前许多拥有红色革命历史的城市都会基于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博物馆教育宣传功能,展示红色革命主题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观赏与学习,起到了不错的教育效果,真正实现了博物馆建设助力城市文明健康发展。

2.4 社会文明社会背景下的博物馆文化传播要旨

社会文明社会背景下的博物馆文化传播更应该注重教育,譬如说存在于我国各地大量的文字博物馆就能够成为国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就以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省安阳市)为例[5],中华文字就是它的基本标识,它更代表了千百年来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在博物馆中,它所呈现的是中华文明景观式文字大典主要目的就是教育人们要深层次学习、理解中华文字,共同振兴民族文化、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己任,以出土文字文物作为支撑,以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作为主线、面向公众全面展示汉字的历史起源、发展与演变过程,让欣赏者在充分鉴赏后切实感悟到中国汉字的生命力、凝聚力与国际影响力,同时在该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与自信心,潜移默化中培育一种良好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情结,体现社会文明社会背景下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核心要旨。同理,存在于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博物馆也同样能起到如此效果,地方学校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参观红色博物馆,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了解中国抗战历史,知晓那些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明白一点“落后就要挨打”。

可以说,在社会主义社会背景下,博物馆文化的传播是多路径、多元化的,它实际上统整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等重要内容,对文明城市的创建很有促进作用。总体来讲,博物馆就必须起到自身良好的传统文化传播作用,全面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同时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2.5 物质文明社会背景下的博物馆文化传播要旨

在信息爆炸时代,社会发展节奏提速,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也在不断加快,特别是在城市中,大部分人会因为快节奏发展而身心俱疲。但博物馆的存在却像物质社会中一股清流,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希望通过对文物艺术品的展示令参观者缓解压力、享受艺术润浴,懂得敬畏历史、珍爱生命并相信科学。更重要的是消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可能存在的偏激、盲从、浮躁、情绪化、精神化情绪,最大限度减少人们的精神负资产,使人们的心灵获得安宁与平静。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博物馆,它更像是一个城市大众的心灵减压站,在当前这一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甚至有些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依然还能找到一片“绿洲”,感受历史文化所带来了的无限魅力与力量。

2.6 生态文明社会背景下的博物馆文化传播要旨

当前,“让文物活起来”、“文博文创”等等思想都是博物馆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当今社会博物馆已经完全进入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时代,所以在我国极力倡导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背景下,博物馆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也需要构建这一生态文明体系,做到文化传播的细水长流。在新时代,博物馆文化传播需要积极契合生态文明社会的动态协调与适配过程,强调多学科合作、多资源研究与共享,尽可能多的实现知识普及与博物馆生态化体系建设。以“软姿态”将博物馆中所蕴藏的文化内容传递给所有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通过博物馆逐渐建设城市的生态文化文明体系。当城市大众整体素质提高以后,城市文明建设与城市品质提升就会自然水到渠成。换言之,博物馆在生态文明建设与传播背景下就应该宣扬大自然生态保护,鼓励人们更加关爱自然,发挥博物馆自然生态教育宣传的独有特点。

在倡导“五个文明”的现代社会背景下,我国在发展建设博物馆方面不遗余力,也希望通过文化内涵丰富与文化内容积蓄来不断充实博物馆建设体系,为创建文明城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品质打好前提基础。

3 博物馆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城市品质的具体措施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城市市民整体素质也要提高,所以城市倡导文明建设,确保城市建设的高含金量与高水平,通过建设文明城市客观反映国民素质,反映城市整体综合性发展能力,打造城市价值品牌。基于上述内容,在城市建设博物馆过程中,需要结合4点思考问题,首先就是要建立博物馆的文化宣传平台,做好对外文物资源的有效共享;其次要进一步深度挖掘城市内涵,不断强化受众地域的文化认同;第三需遵循当前我国社会的新文明建设思想,构建文明城市与博物馆二者之间的一体化文明传播体系;最后就要做到对博物馆受众的格外重视,展开有针对性的受众研究,确保博物馆建设提高城市综合发展建设的实效性品质发挥。

3.1 强化博物馆宣传教育平台建设、实现文物资源利用与文物资源共享

博物馆传播的真正内容并非是“物”,而是文化。所以强化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平台建设才是关键。传统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建立专门的宣传教育部门,缺乏专门的教育文化传播与策划,更不能从心理层面分析博物馆资源、文化价值与受众之间的微妙关系,所以说博物馆在强化宣传教育平台建时一定要首先打造自身良好的“文化品牌”。具体来讲,博物馆应该注重人才合作与文化合作,通过各种合作方式开拓城市文化传播渠道。例如博物馆就要与地方高校、科研单位以及诸多文化组织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吸引更多地域文化与新闻工作者到博物馆中,形成针对博物馆内馆藏文化内容的有效传播氛围。

再一方面,博物馆需要整合地区地域文化资源,争取打造具有地区规模的“文化资源共享平台”。这一平台是地区博物馆的联动型联盟模式。新模式不但能够扩大博物馆馆藏容量,也能在技术上实现相互切磋交流与共享,建立指定地区范围内更大规模的“博物馆文化圈”。这种共享平台模式就恰好迎合了“文化传播”而并非是“文物”传播这一主题,它弥补了博物馆馆藏资源所固有的缺陷问题,同时也扩大了教育范围,吸引前来参观,形成城市中良好的文化气息氛围[6]。

3.2 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受众地域文化认同

美国现代阐释学之父Freeman.Telden就曾经指出过“阐述,属于一种教育活动,目标是通过原生事物的利用,参访者亲身的经历,采用更加直观的媒介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它并不是事实信息的简单传递过程。”博物馆亦如此,它主要负责传播文化,而它的更深层次内涵则是鼓励人们要深挖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受众地域背景下的文化认同关系。比如说,博物馆就可以结合自身发展情况,面向不同受众提出不同侧重点的展品内容,并加以说明。某些地域的博物馆还会根据观赏者文化背景、年龄阶段、兴趣喜好的不同划分并给出不同展品说明,希望从信息内容、语言风格等层面增强受众的地域文化认同感。目前某地区博物馆就设置了拥有3种不同阐释方式的博物馆宣传手册,由来访游客自主选择。在针对某些对文物资源及相关知识储备了解较多的游客,博物馆提供了馆藏资源的最前沿研究成果宣传手册,其中记录了馆内主要收录文物的最新文化研究成果,希望引发该类游客思想共鸣;第二种为普通博物馆宣传手册,其中常规记录了博物馆的主要参观点,并收录了馆藏资源的趣闻轶事,以期待博物馆与游客实现互动;第三种为面向儿童所准备的博物馆宣传手册,它多以图片为主,辅以少量文字,希望儿童在打开宣传手册后也能豁然开朗,并对参观博物馆产生浓厚兴趣。同时该手册中还为儿童预留了大量的“留白”空间,可供儿童随意绘画,为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参观环境。

在墨尔本这座国际城市里面,坐落着世界范围内都闻名的墨尔本移民博物馆,该馆陈列了墨尔本这座移民城市的建立和发展,体现了其包容和开放的城市文化,在建立博物馆的初期,建设者充分动员了社区中生活的人们的热情,使得众多的移民故事得到了分享和陈展,全面深刻地反映了澳大利亚在接收移民的经验,充分展示了墨尔本的特殊地域文化,使得文化的多样性得到了扩大。同样的还有墨西哥的人类学国家博物馆,其独特的管理方式和新科技的应用极大地保存了其国家文化、城市文化,使得大众能够在此获得更为深刻的国家和城市的认同感、参与感。

3.3 重视博物馆受众研究、提高城市综合发展建设品质

为了保证博物馆受众研究深入,间接提高城市综合发展建设品质,某些城市也建立了专门的博物馆受众研究部门。该研究部门主要结合平时博物馆参观游客的回馈进行分析,了解某些核心受众的参观需求,希望促进博物馆打破常规,为博物馆的未来建设改造提供有价值参考,有效拓宽博物馆文化传播思路。一方面博物馆设立专门的“博物馆工作开放日”,通过数字平台新媒体平台推广“博物馆之友”板块,促进博物馆参观游客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知识文化分享,在相对和谐的“物质文化”藏品参观过程中交流“精神文化”内容,确保博物馆始终以活态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为根本发展下去,实现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根本价值[7]。另一方面,关注受众对于展馆内容的期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国著名的秦腔博物馆是当前国内对于戏曲方面收藏、展览、演出较为专业的博物馆,其充分发挥其展品的文化内涵,通过形式各异的演出、舞美、剧目和音乐等方面的展览,充分调动了受众的热情和积极,其现在科技手段的应用也是提升受众参观学习感受的重要手段。通过一动一静、视听结合等方式展现了我国优秀的戏剧文化渊源,同时也提升了其作为秦腔发源地城市的魅力。

3.4 建立博物馆智库、促进文博人才队伍建设

现代博物馆建设必须与时俱进,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RFID等等技术建立博物馆智库,同时全面培养、促进博物馆内部文博人才队伍的有效建设过程,从科技角度合理助力博物馆发展建设,为城市品质的持续性提升有效助力。以故宫博物馆为例,其充分与北京各大高校建立研究互助关系,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与各大高校联合招收博士后,一方面能够加强馆内各文物的研究和深化,另一方面,博物馆能够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和学术方面的优势,增强其作为城市文化名片的实力。

4 总结

纵观全文可以了解到,实际上博物馆所传播的并非是“文物”,而是“文化”。在现代城市大众文化传播过程中,博物馆凸显出自身较高的人文价值内涵及较为丰富的文化传播手段。所以在未来,城市还需要注重博物馆的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建设,通过本文中的方法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品质,打造新文化城市。

猜你喜欢

博物馆文明建设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博物馆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