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职学前师范生绘本核心素养研究
——基于文学的角度

2020-11-13王雪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师范生绘本文字

王雪佩 陈 婷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00)

绘本核心素养是文学与艺术交融的绘本知识和儿童绘本阅读的知识作用于绘本教学的综合素养。归根到底绘本是一种文学样式,但是在高职高专学前师范生绘本的学习和教学中,却忽略了绘本的文学性,绘本的教学像“美术指导活动”,又像“社会活动”,绘本教更热衷于表现作品附带的“多元发展价值”,已经不是“阅读活动”了。所以,从文学视域下探讨绘本核心素养提升路径,是绘本阅读属性的一次回归。

“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1]。从文学角度出发,对绘本进行解构、重组,无疑是对提升绘本教学路径的一次大胆的尝试。

1 把握审美情趣

笔者设计的高职高专学前师范生绘本核心能力的调查问卷显示:82.63%的学前师范生认识到绘本教学可以引导儿童获得美的体验(表1)。另一组数据表明(表2)仍有44.91%的学前师范生在如何突出绘本的审美艺术性方面存在困难。艺术是学前五大领域之一,内涵丰富。而对儿童进行美育,引导儿童用心灵感受、发现和创造美,是艺术领域的主要任务。在绘本教学中,把握绘本故事的审美情趣更能促进对绘本的解构和拓展。

表1:您认为绘本教学应该是:

表2:您认为基于艺术同构的绘本教学的困难是

美学宗师宗白华说过 :“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它和真和善是人类社会努力的目标。”[2]文学不仅是表现生活美的主要艺术形式,还丰富和提炼了人类的美好品质,是人们审美生活与人文濡染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审美情趣对儿童而言主要体现在感知力,如对美的意境的感知,对美的情感的体会和对美的画面的赞美等,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和宣泄。绘本作为集合了文字和图画的特殊文学形式,高职高专学前师范生可以根据绘本的具体特点,从多角度进行审美情趣的把握和挖掘。

1.1 色彩的角度

皮亚杰说:“儿童看到、听到的东西越多,就想多看多听。”[3]儿童翻开绘本,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绘画和色彩。色彩不仅是儿童美育的主要内容,而且多样的色彩给儿童视觉冲击。因此从绘画色彩入手把握绘本的审美情趣,更易让儿童感受到美。如绘本《点点点》(见图1,图2),这册绘本充满魔力,全书从头到尾都是点点,从黄色的点开始,逐渐引出红色、蓝色的点点,简单的文字提示使得这些点点有了灵性,到处蹦跳。最后三种颜色的点点交叉在一起又衍生出其他的颜色,不仅惹得小朋友感叹“原来颜色是这么神奇的!原来颜色可以这么变化来的!”。多样的色彩引起儿童情绪的变化,在快乐的氛围中获得美的体验。

图1

图2

1.2 文字的角度

绘本文字的使用和呈现非常自由,文字的韵律、排列形式、表达方式多样,或是抒情、铺叙、议论、谐音,诸多绘本在遣词造句上面颇有意境。如绘本《冰雪中的生命》一文,文字的运用很有特色。“夏夜的北风,北极星斜斜地挂在天上”,简单两句话勾勒出一个高远的夜空,北极星懒洋洋的状态。“它敏锐地嗅中了一个点——高高跃起,扎入雪层!”,“一只雪鸮展翅飞来,犀利的目光扫过这片茫茫雪原”这些语句中出现“高高跃起”,“展翅飞来”,“扫过”等动词,又体现了自然界中动物的活跃和为了生存而练就的本领。学生们可根据文字引导儿童想象出北极狐、北极熊和雪鸮这些小动物在北极生机勃勃的画面,从而感知生命的奇迹,产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1.3 图文结合的角度

绘本这种文学样式,其独特之处是全书由图和文共同传达故事寓意和表情达意。绘本图片简单而承载着丰富的含义,所搭配的文字简洁隽永,慢慢挖掘和阅读,我们发现图文结合不仅可以使故事更有趣,更容易理解。如《母鸡萝丝去散步》由一连串的冲突和巧合构成,充满戏剧性。简单的文字“绕过池塘”,两幅图片展示了母鸡萝丝散步到池塘时的场景:母鸡昂首阔步,狐狸鬼鬼祟祟。而且图片延续了故事情节——狐狸掉进了池塘,结局让人意想不到。

图3

图4

2 挖掘内在情思

笔者设计的高职高专学前师范生绘本核心能力的调查问卷显示:在绘本教活动中87.43%的学前师范生认为应关注绘本色彩、线条以及文字,79.04%的学前师范生认为应关注图画欣赏,只有30.54%的学前师范生认为应关注哲理情思。这一结果反映出高职高专学前师范生对绘本的认识还停留在美术、绘画层面,而忽略了绘本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等文学方面的内涵。

表3:您认为在绘本活动中应该注重引导幼儿关注:

文学是情感的载体,文学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而作为儿童读物的绘本,大多数是多通过人物塑造来传递情感。儿童阅读时,情绪会随着书中人物的遭遇而发生波动。 这极大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儿童沉浸在强烈的感情体验中,因此会反复要求老师重复讲同一个故事。当孩子一次又一次地翻阅他喜欢的绘本,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这种满足感和快乐感为孩子们健康人格的培养播下了宝贵的种子。

如经典绘本《逃家小兔》,讲述了一只小兔子想要离家出走,妈妈表示要一路追随的故事。这个故事中频繁出现“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的句式,故而高职高专学前师范生在讲述时多是侧重于语言拓展。但其实隐藏在这个句式中的情思——妈妈对孩子浓烈的感情,却被一带而过。这个故事塑造了兔妈妈这一形象,通过语言传递出兔妈妈对孩子无私奉献的情思。如果在这个故事上深入挖掘人物感情,那么是一次多么可贵的亲情熏陶课。

3 透析文本主题

笔者设计的一项关于高职高专学前师范生绘本核心能力的调查问卷显示:41.32%的学前师范生对绘本教学的认识上不确定(表1),22.75%的学前师范生对绘本不了解,而68.86%的学前师范生能对绘本的艺术主题挖掘存在困难(表2)。通过实际调研,幼儿园的绘本教学,大多是作为主题活动而存在,但对绘本主题的选择和提炼大多是“处于教师的个人偏爱和喜好”[4],并不一定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表4:您认为自己了解绘本教学吗?

表5:您认为基于艺术同构的绘本教学的困难是

从文学角度来说,文本主题是一部作品价值和意蕴的集中体现,可谓谋篇之要术,驭文之大端。“图画书可以没有文字,但不会没有主题”[5]。曹文轩提出:“文学的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6],其中“良好的人性基础”就是指生而为人所具备的道德观念、人文情操等。那么绘本作为一种文学样式,高职高专学前师范生不仅要意识到绘本主题的重要性,而且对绘本主题的透析也应渗透这种“良好的人性基础”。

例如绘本《大卫,不可以》,整个绘本从儿童的视角看待成人世界,全篇都是“大卫,不可以”,映射了成人不理解幼儿,把幼儿解脱束缚的乐趣当成了麻烦,孩童想要探索世界和玩耍的天性不被成年人认同。最后大卫扑向妈妈的怀抱,传达了妈妈对大卫的谅解和爱。这一册绘本是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一场对话,其主题是关于尊重和爱。但是高职高专学前师范生在对绘本进行解读和模拟时,更多的侧重于要小朋友遵守吃饭的规矩和纠正日常行为上,甚至会放大某一场景当做教学重点。而忽视了绘本中传达的母亲对大卫的爱,犯了错的孩子也需要妈妈的关怀这一主题要点。

绘本主题是作者情感、观念、态度的集中反映,最能能够体现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意义。高职高专学前师范生能够更加透彻的分析绘本主题,使得儿童沐浴在阳光中,更加能够锻造其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品质。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强调,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7]为基本理念。针对目前绘本教学现状,更有必要提高高职高专学前师范生绘本核心素养,以夯实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幼儿园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幼师。从文学视域下探索高职高专学前师范生绘本核心素养提升的路径为绘本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师范生绘本文字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文字的前世今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绘本
绘本
历史学师范生说课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绘本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