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联合血清NLR,hs-CRP,D-二聚体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2020-11-12盛荣军

健康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二聚体脑脊液脑出血

黄 洁,盛荣军,唐 超

(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 1.放射科;2.神经外科,浙江 杭州 311100)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也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开颅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其侵入性操作使得患者发生颅内感染概率明显增加[2]。颅内感染难以通过常规的抗菌药物予以有效治疗,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故早发现早治疗颅内感染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脑脊液穿刺是检测患者颅内感染的主要方式,但存在费用高、侵入性强、患者较为痛苦等缺陷[3]。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相对安全,对人体无辐射伤害,且分辨率较高,可定性显示感染病灶,但其具有噪音大的缺点[4]。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都是反映患者机体内炎症反应的一种指标,D-二聚体是最简单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能够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并能够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5]。本研究探讨MRI联合血清NLR,hs-CRP,D-二聚体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选择 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以上,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脑出血手术指征,均接受开颅手术治疗且术前无颅内感染,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心肝肾功能损伤或免疫功能缺陷,合并心血管、呼吸、自身免疫等疾病及恶性肿瘤,术前出现过重大感染或合并慢性感染病,存在精神障碍、无法自主配合研究者,近期内使用过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药物或其他能够升高白细胞、血小板含量的药物,术后合并其他部位感染者。

1.2 一般资料 共入组患者80例,根据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颅内感染诊断标准[6]:(1)发热且体温均>38.5 ℃;(2)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3)血液检查异常,脑脊液培养为阳性;(4)脑脊液检查显示:白细胞(WBC)计数增加(>1.0×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NUET%)升高(>70%),蛋白(CSF-Pr)含量升高(>0.45 g/L),糖(GLU)含量下降(<2.6 mmol/L)。观察组中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75±6.92)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46±7.14)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3 病原菌鉴定 无菌条件下采集疑似感染患者脑脊液样本3~5 mL注入专用血培养瓶中,放入血培养仪35 ℃条件下进行培养,血培养阳性报警后转种血平板,35 ℃、5%CO2条件下培养24~48 h,通过WalkAway 96 Plus进行菌种鉴定。具体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及颅内感染检测标准进行操作。

1.4 观察指标 收集观察组MRI扫描结果及2组患者入院后24 h的血清NLR、hs-CRP、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以病原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对MRI联合血清NLR,hs-CRP,D-二聚体对于颅内感染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当AUC>0.70时,诊断价值较高。

2 结果

2.1 颅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在4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2株,其中大部分是革兰阳性菌(46株,占比56.1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21.74%)为主;其次是革兰阴性菌(25株,占比30.49%),以鲍氏不动杆菌(7株,28.0%)为主。详见表1。

表1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病原分布

2.2 MRI的诊断结果 42例观察组患者的MRI检查结果显示,共有5种感染,感染类型分别为结核感染、化脓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具体MRI扫描结果见表2。

表2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MRI扫描结果(n=42)

2.3 患者血清NLR,hs-CRP,D-二聚体水平比较 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LR、hs-CRP、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血清NLR,hs-CRP,D-二聚体水平比较

2.4 联合诊断效能分析 分别应用NLR、hs-CRP、D-二聚体3项单一指标和MRI联合血清NLR、hs-CRP、D-二聚体方法对颅内感染的患者进行诊断。NLR、hs-CRP和D-二聚体这3项指标单独诊断价值较低,AUC<0.70,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联合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AUC>0.70,诊断价值较高。见表4。

表4 不同指标对于颅内感染的诊断效能比较(n=42)

3 讨论

颅内感染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凶险性较高且发病急促,主要是由于真菌、细菌经由血脑屏障进入到患者颅脑内部至脑脊液引起的。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可能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7]:(1)患者术前过于害怕紧张,对手术产生强烈的抗拒意识,可能会造成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增加,从而导致引流时间加长或需每日多次进行血肿腔内注药,加大了引流管污染的风险,从而导致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概率增加。(2)年纪较大患者的器官功能和机体反应能力均较差,有利于细菌入侵和繁殖,加大了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3)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较差,极易在术后发生颅内感染。(4)开颅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破坏了皮肤黏膜的完整性,为致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有利条件,术后患者极易发生颅内感染。本研究中病原学检查共分离出病原菌82株,其中大部分是革兰阳性菌,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此外还检出了革兰阴性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说明造成患者颅内感染的致病菌种类较多,且以混合感染为主。与既往研究结论相一致[8-9]。

本研究对患者进行MRI检查,发现不同致病菌导致的颅内感染的MRI检查结果存在一些明显差异,如病毒感染的MRI扫描结果在T1WI序列上多呈灰白质交界区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形态大多不规则。而在T2WI序列呈中、高信号。DWI序列早期多呈高信号,随病情进展逐渐减低,ADC值减低;增强后病变多表现为轻度强化或者无强化。而颅内结核感染脑底受累为著,MRI扫描结果显示脑底部脑膜弥漫性增厚。在T1WI序列上多呈稍短信号;而在T2WI序列呈稍长信号;DWI序列呈高信号,ADC值减低;增强后呈粗线样异常对比强化。当结核球形成时,局部可见类圆形稍短T1信号,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本研究影像学结果与既往研究结论相一致[10-11]。

既往研究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血清中NLR,hs-CRP,D-二聚体水平鲜有报道。本研究发现,颅内感染患者的血清NLR,hs-CRP,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NLR是衡量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状态和免疫系统功能平衡的一项指标,包含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指标水平[12]。中性粒细胞水平的上升说明机体发生炎症反应,多种炎症因子被释放;淋巴细胞可以衡量机体的免疫功能,当淋巴细胞减少时,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被多种病原菌侵袭,造成感染[13]。当患者发生颅内感染时,机体中性粒细胞水平上升,淋巴细胞减少,从而NLR值升高。hs-CRP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当患者发生颅内感染,会促进机体释放hs-CRP等炎症因子。D-二聚体水平的上升代表了机体内有凝血酶生成和继发性纤溶的产生。当患者发生颅内感染时,机体的纤溶系统被激活,纤溶酶会将纤维蛋白分解为纤维蛋白降解片段,从而导致患者体内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14]。

目前,颅内感染主要通过病原学检查(穿刺脑脊液)来诊断,但该检查方式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且其侵入性强,加大了患者感染的风险。本研究尝试MRI联合血清NLR、hs-CRP、D-二聚体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各单一指标,诊断价值较高(AUC>0.70)。可见,MRI联合血清NLR,hs-CRP,D-二聚体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明显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诊断准确性,从而对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二聚体脑脊液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