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量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治疗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0-11-12王建美齐信王叶永来

健康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控制率生存率肺癌

王建美,齐信王 ,叶永来

(丽水市中心医院 1.放疗科;2.特检科,浙江 丽水 323000)

肺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死亡率居全世界癌症首位[1]。流行病学数据显示[2],肺癌中84%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对于早期肺癌,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NSCLC临床症状不明显,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就已经丧失手术机会[3]。IIIB期肺癌生存期不超过12个月,即使早期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仍有一半左右患者2年内复发,老年患者的死亡率更高。故对IIIB期肺癌患者临床多主张行放化疗治疗,DP方案为NSCLC常用化疗方案[4]。长期的临床应用发现[5],DP方案化疗剂量较大,疗效有限。同步推量调强放疗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放射治疗技术,是通过术中放置银夹,以银夹界定瘤床范围,将该范围作为靶区,实现调强放疗的同时完成瘤床的加量照射。本研究对比观察DP方案联合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或常规放疗治疗NSCLC的临床效果,并同时观察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2例,均符合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标准,TNM分期均为ⅢB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中男46例,女30例;年龄42~80岁,平均(60.85±8.17)岁;部位:左肺42例,右肺34例;病理类型:鳞癌34例,腺癌42例。观察组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45~80岁,平均(62.05±8.34)岁;部位:左肺40例,右肺36例;病理类型:鳞癌32例,腺癌44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资料选取及脱落标准 纳入标准:①病理诊断明确,有可测量的病灶;②预期寿命6个月以上;③一般情况尚可,可耐受放疗、化疗;④肺功能:FEV1>70%;⑤既往未接受过任何化疗、放射治疗;⑥TNM分期为ⅢB期;⑦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可手术切除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②既往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病史;③一般情况较差,无法耐受放疗、化疗;④存在严重感染、不可控的糖尿病、心肌梗死等其他严重疾病;⑤存在EGFR或ALK突变。

脱落标准:①失访;②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无法继续参与研究;③因患者原因,主动撤回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化疗方案为多西他赛(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1040112,规格:20 mg/支)+顺铂(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006029,规格:20 mg/支)。第1天,多西他赛37.5 mg/m2,静脉滴注。第1~3 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在放疗治疗开始时同步进行化疗,每周1次,共治疗3周。放疗剂量每次2 Gy,每周5次,共3周,总剂量为30 Gy。X线模拟机下定位,照射范围:原发病灶、同侧肺门、纵膈,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加照锁骨上野。

观察组患者接受多西他赛化疗联合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同步推量调强放疗处方剂量:95%计划靶区(PTV),1.8~2.0 Gy/次,治疗30次,总计54~60 Gy。95%计划转移淋巴结靶区(PGTVnd)2.0~2.3 Gy/次,治疗30次,共计60~69 Gy。95%计划肿瘤靶区(PGTV)2.1~2.5 Gy/次,治疗30次,共计63~75 Gy。以体膜固定方式,行平扫CT、增强CT,确定原发灶呼吸移动度,增强CT定位图像为基础勾画靶区,同时勾画食管、心脏、脊髓、正常肺组织等危及器官,层厚5 mm。以累及野方式照射,CTV包括GTV外放6~8 mm,加GTVnd外放5 mm。PGTV为GTV的基础上左、右、前、后各外放6 mm,向上、下外放8~10 mm。PGTVnd在GTVnd外放5 mm,PTV在CTV外放5 mm。

1.4 观察指标

1.4.1 治疗效果 疗效评价[6]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疾病进展(PD)4种状态,所有病灶完全消失为CR;影像资料测得所有目标病灶总大小缩小≥30%为PR;影像资料测得所有病灶所有目标病灶总大小总和增加>20%,出现新病灶或最小径的绝对数值增大5 mm为PD;影像资料测得所有病灶长径总和缩小,但未达PR或增加未达PD标准为SD。客观缓解率(ORR)=(CR例数+PR例数)/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DCR)=(CR例数+PR例数+SD例数)/总例数×100%。

1.4.2 随访生存情况 随访1~5年,比较2组5年生存率及无疾病进展时间。

1.4.3 毒副反应情况 观察患者治疗及随防期间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心包炎、放射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

1.4.4 肺癌肿瘤标志物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完成后,取患者静脉血3 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相关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

1.5 统计学分析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描述,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及毒副反应 治疗后,虽然观察组与对照组客观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疾病控制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期间,2组患者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心包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随防生存情况 2组患者均随访1~5年,观察组随访期间脱落2例,对照组随访期间脱落3例。观察组随访5年生存率为51.35%(38/74),对照组随访5年生存率为32.88%(24/73)。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为46.824月,对照组为25.998月,观察组随访5年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图1。

图1 患者生存曲线

表2 生存表的均值与中位数

2.3 肺癌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Cyfra21-1、SCC、TS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yfra21-1、SCC、TS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2组患者肺癌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3 讨论

不适合手术切除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临床多采用放疗或放化疗结合治疗,但生存率仍较低[7]。有数据表明[8],NSCLC患者经常规放疗后,临床控制率为50%~70%,肿瘤区域局部放疗剂量不足可能为常规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9]。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放疗方法为常规分割照射60 Gy,或稍高剂量[10],但疗效不甚满意,中位生存时间约8~10个月,晚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在5%~10%左右。Schild等[11]的报道显示,NSCLC患者放疗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提高放射剂量可直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因此,提高局部控制率及长期生存率,需增加放疗剂量。

为提高NSCLC的临床控制率,缩短治疗时间,近年来涌现出诸多新的放疗方法,包括:加速超分割、连续加速超分割、后程加速超分割等[12-13]。Schaarschmidt等[14]的报道中,将563例患者分为常规分割组、连续加速超分割组,结果显示加速超分割组2年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明显提高,但加速超分割组显示出更高的食管炎发生率。此外,每日3次放疗对患者或治疗单位均极为不便,也使摆位误差增加,不利于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为特殊的放疗分割方式,在多种肿瘤的放疗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在每次放疗中同时给予不同靶区不同的分割剂量,以达到缩短治疗时间,保护正常组织,提高肿瘤局部剂量的目的。Swanick等[15]的研究中,从放射生物学角度推断出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可缩短总治疗时间,在不增加正常组织放射毒性的前提下,提高肿瘤控制率及生存率。本研究中,观察组疾病控制率达94.74%,高于对照组(73.68%),说明提高放射治疗剂量,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这与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16]。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患者5年生存率、无进展中位生存期均明显改善,可能是总剂量增加的同时,注意控制治疗时间不变,从而迅速抑制肿瘤增殖,表现出明显的放射剂量增加效益,改善患者预后。

剂量扩增可在一个治疗计划中完成,并满足心、肺、食管、脊髓等正常器官的剂量限制。观察组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患者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心包炎、放射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稍有提高,但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食管放射性损伤主要表现为黏膜炎症反应,患者有吞咽困难、疼痛等表现。由于胸部放疗可照射到心脏,引发放射性心脏损伤,患者心电图异常表现为缺血性ST-T改变。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尤其注意对存在心脏疾病患者降低心脏照射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总而言之,同步推量调强放疗的正常组织受量在要求范围内,可获得更好的肿瘤剂量,对肺、食管、心脏等器官的影响较小。

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恶变的气道上皮细胞可异常产生多种分子,释放入血液循环。通过检测血液中相应标志分子可评估肺癌的恶性程度,评价治疗效果。目前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瘤相关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等[17]。Cyfra21-1为分布于细胞胞浆内的酸性蛋白,在细胞癌变过程中,多种蛋白酶的表达升高、活性增强,使位于胞内的Cyfra21-1脱落进入细胞外。SCC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显著升高的一类蛋白质,与细胞恶性程度密切相关。TSGF为与细胞癌变有关的糖类物质的总称,可通过多种信号途径,调节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上述标志物水平均显著下降,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治疗方案可更有效杀灭癌细胞,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DP方案联合同步推量调强放疗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控制率,提高5年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效果优于DP方案联合常规放疗。

猜你喜欢

控制率生存率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肿瘤复发,为何5 年是一个坎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河南省35~74岁居民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