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防治马铃薯黑痣病试验研究

2020-11-11杨世海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18期
关键词:菌腈黑痣嘧菌

杨世海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农业农村局,甘肃白银730900)

马铃薯黑痣病又称茎基腐病、立枯丝核菌病、黑色粗皮病,为马铃薯产区普发性病害,严重影响到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由于近年来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且连作,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地块发病率达到50%以上。为了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危害,2019年开展了10%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不同剂量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效的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作物

试验对象为马铃薯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 hn);供试作物为马铃薯,品种是克星1号。

1.2 环境条件

试验设在白银市白银区武川乡武川村,海拔1672m。试验地地势平坦,属灌淤土,有机质含量8.3g/kg,pH值7.1,前茬作物玉米。整地前撒施农家肥30t/hm2、磷二铵0.45t/hm2、硫酸钾0.375t/hm2,然后起垄、覆膜。马铃薯播种时间为2019年4月2日,天气晴,微风,最低气温6.0℃,最高气温18.3℃,平均气温13.5℃,相对湿度29%,试验期间当地气象资料详见表1。采用双行点播,株距50cm,垄上行距40cm,垄间行距70cm,采用马铃薯单一种植,全生育期灌水3次,周围作物为马铃薯、玉米。

表1 试验期间气象资料

1.3 试验设计

1.3.1 药剂 10%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山东惠民中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50g/L嘧菌酯悬浮剂,英国先正达有限公司生产;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各供试药剂试验设计见表2。

1.3.2 小区安排 试验设4次重复,6个处理,共24个小区。小区长15m、宽2.2m,面积33m2,每小区种植马铃薯120株。

表2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表3 10%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防治马铃薯黑痣病药效试验结果

1.4 施药方法

1.4.1 使用方法 在马铃薯播种前,试验药剂10%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各处理每小区制剂用量分别为7.42g、9.90g、12.37g,种子用量4.95kg,兑水24.75g拌种;对照药剂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小区用量7.42g,种子用量4.95kg,兑水24.75g拌种;对照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小区用量2.38g,种子用量4.95kg,兑水0.74kg,马铃薯播种后喷雾马铃薯薯块及种植穴,晾干后覆土。

1.4.2 施药器械 按试验要求分别把A、B、C、D4种处理药剂兑水,用普兰迪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种薯,并及时拌种;把处理E药剂按照用量兑水用电动喷雾器喷雾马铃薯薯块及种植穴。

1.4.3 施药时间和次数 2019年4月2日播种前拌种1次。

1.4.4 防治其他病虫害 试验田除试验药剂处理外,再未用任何农药。

2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2.1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出苗率调查:在马铃薯齐苗后(5月18日)调查1次,每小区调查120株,查看出苗株数,计算出苗率。

防效调查:在马铃薯收获期(8月27日)对块茎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每小区内“Z”字形5点取样,每点随机选取20个块茎,共计100块,调查马铃薯块茎病级,按下列分级标准统计每小区马铃薯病级数。

马铃薯黑痣病分级标准:0:无病斑;1:病斑小,病部面积占整个薯块面积的5%以下;3:病斑较小,病部面积占整个薯块面积的6%~10%;5:病斑较小或个别较大,病斑面积占整个薯块的11%~25%;7:病斑大小均有分布,病斑面积占整个薯块面积的26%~50%;9:病斑大小均有分布,病部面积相连占整个薯块面积的51%以上。

用下式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式中,CK为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PT为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

2.2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据田间不定期观察,试验药剂各处理区植株生长正常,无任何不良影响,说明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马铃薯安全,无药害产生。

3 结果与分析

生物统计方法: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分析: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10%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各处理马铃薯出苗率分别为97.1%、98.3%、98.8%,和对照相比无差异,对作物安全。10%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15g/100kg种子、20g/100kg种子、25g/100kg种子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分别为75.5%、79.9%、81.1%。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3):试验药剂10%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15g/100kg种子、20g/100kg种子、25g/100kg种子,每个处理间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差异不显著;试验药剂10%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15g/100kg种子处理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高于对照药剂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3.75g/100kg种子处理,试验药剂10%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20g/100kg种子和25g/100kg种子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高于对照药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180g/hm2处理,但差异均不显著。

4 结论与建议

综合分析以上试验结果,10%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对马铃薯黑痣病具有良好的防效,其有效成分15g/100kg种子、20g/100kg种子和25g/100kg种子处理的防效均达到75.0%以上,且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未发现10%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对其他非靶标生物有明显影响,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使用方法:10%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防治马铃薯黑痣病,应在马铃薯播种前按有效成分15~25g/100kg种子(制剂150~250g/100kg种子)兑水0.5kg均匀喷雾拌种。

猜你喜欢

菌腈黑痣嘧菌
可爱的黑痣
欧盟拟修订咯菌腈在某些小型水果和浆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
甜樱桃采后咯菌腈处理残留量试验
HPLC测定樱桃咯菌腈的残留量研究
小小黑痣 暗藏危机
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效果初报
8%嘧菌酯·22%霜脲氰悬浮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嘧菌酯与稻瘟灵复配防治稻瘟病
250g/L嘧菌酯悬浮剂对不同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分析
液相色谱法高效测定新型杀菌剂咯菌腈原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