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色电影的构图张力与光影魅力研究

2020-11-06郑雪君昌蕾

新闻传播 2020年15期

郑雪君 昌蕾

[摘要]《南方车站的聚会》采用黑色电影的视觉呈现和形式表现,将黑色电影特有的构图空间张力及光与影的美学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烘托氛围,推动情节,塑造人物的同时,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样的视听盛宴。

[关键词]黑色电影;电影构图;电影色彩

《南方车站的聚会》是唯一一部入围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由刁亦男执导,胡歌、桂纶镁主演。影片以南方某小县城为背景,围绕社会边缘人物偷车贼、陪泳女、重案队长以及小流氓等人,在三天三夜的封闭时间内展开一场罪与责,人性与救赎的追击漩涡。与导演的另一部作品《白日焰火》一样,该影片被认为是黑色电影的本土化,具有典型黑色电影的视觉呈现,但又有本土化的合理创新。

一、黑色电影与现实主义杂糅

黑色电影始于20世纪40年代,意为黑色的、黑暗的、忧郁的电影。保罗·施拉德在撰写《黑色电影札记》时,将“夜景布光”“表现主义构图”“侧重构图张力”“平衡演员和布景的照度”“依赖雨水营造氛围”“着意浪漫叙事”以及“强化时间流逝的悲观感受”列为黑色电影最为显著的表现形式。

对于黑色电影,托马斯·沙茨在其著名的《好莱坞类型电影》一书中曾提到“黑色电影本身是一个视觉和主题惯例的体系”。因此,要分析影片的视觉呈现首先要明白其主题意义。

《南方車站的聚会》可以说是将黑色电影的深沉与东方电影的诗意相互交织,呈现出了一幅混沌,压抑,自然,真实的图景。首先故事主要发生在野鹅塘,它是一个城市与郊区结合的城中村,属于“三不管”的灰色地带。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命运充满着不确定性,不可预料无法掌握,其目标和愿望也最终无法实现,其黑色主题诉求不言而喻。其次,在剧情方面并没有结构化的矛盾冲突,打破了传统叙事的连贯性,像一首散文诗,看似散乱却有力量。最后,它将黑色电影的表现主义风格与纪实主义完美结合,在现实主义的场景中达到了超现实主义的表达。

二、《南方车站》的构图张力

黑色电影的构图张力优先于影片人物的形体动作,其着重强化了空间对于角色的塑造能力,这些在《南方车站》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导演多次将横向运动和纵深运动放入同一个画面当中,运用这种矛盾关系增强画面的张力。不仅在视觉上给观众以冲击,并且能够很好的暗示人物的处境,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譬如“盗窃运动会”晚上,猫眼一行人骑着摩托车向画面景深处疾驰,同时,后景上方一列火车正横穿画面。两条运动路线形成交叉式构图。两种不同方向的速度感夹杂着仇恨情绪在景深处交叉相遇,一股紧张激烈,暴戾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要将画面撕裂。

黑色电影大量采用表现主义构图,巧妙地运用画面中各种线条,例如场景中的楼梯、公路等建筑都可以被作为斜线运用。斜线式构图往往打破了人们心中的平衡关系,表现出动荡,失衡,危险等场面。譬如周泽农在火车站天桥下边与刘爱爱交谈时,运用楼梯作为遮挡物创造斜线,既切割了画面,同时周泽农只露出一半脸,表现出人物内心的不安感,营造出一种紧张危险的氛围。

另外影片中有两处镜头的构图十分相似,导演巧妙地运用这种相似构图引发观众联想,为剧情发展及背后意义给予暗示。开篇的“小偷开会”,以及电影中段的“重案组开会”,两处的画面构图基本一模一样,都是“老大”在地图前讲解,下面满屋子的人在认真听他分析。但是两处画面前者是在夜晚灯光昏暗的地下室,后者是在阳光明媚的警局办公室;前者的“主讲人”是小偷头目,后者是重案组队长。两处巧妙地用构图作为联系,形成鲜明的对比,为接下来便衣警察调查偷车贼们做铺垫,同时也暗示了接下来的剧情将是光明与黑暗的角逐。

三、《南方车站》的光影魅力

一部电影要想打动观众,不仅仅要依靠精彩紧张的情节,还需要运用各种光影、色彩的艺术效果,通过艺术化处理以达到凸显人物形态,衬托环境氛围、表现电影情感的目的。

(一)光影

黑色电影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黑色夜景和幽暗密闭空间等场景的大量运用。《南方车站》的故事发生在三天三夜之内,但是他的夜戏占了几乎百分之七十。因此为了使影像既能满足夜景叙事的氛围要求又能突出黑色电影的影调气质,对于光和影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故事的讲述、情感的烘托、气氛的渲染都要产生强烈的效果。譬如第一场“小偷开大会”的戏,在狭小的地下室中,没有灯罩的裸灯是唯一的光源,使画面形成了强烈的明暗对比和高反差的暗黑影调氛围;并且为主角周泽农制造了完美的藏身阴影,表现了他压抑,沉闷的性格特点。

有光就有影,影片中大量运用影子,影子成为了导演渲染氛围,讲述故事的利器。让观众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便是周泽农在回廊中被警察围追。镜头内,主人公早就跑出了画面,但是镜头并没有随着主人公移走,而是停留在墙上投射的主人公的影子上。不论主人公奔跑的动作多用力,无论主人公跑了多远,他的影子始终困在墙上,凸显出主人公无可奈何的困顿境遇,暗示了他做的所有挣扎都是徒劳,最终无法摆脱宿命式的结局。

《南方车站》将黑色电影本土化,在现实主义中完成超现实主义的表达,在高度真实的图景中真正超越了现实。影片不仅展示了无比真实的残破的筒子楼、错综复杂的小巷、廉价的宾馆,而且大量运用了各色光源,为影片的真实生活营造出一种超现实的梦幻感。道路上的霓虹灯、汽车、摩托车上面的灯光、跳广场舞的人们脚上鞋子的灯光...特别是霓虹灯的运用,既是烟火气的代表,象征着市井生活,又因其色彩的多变而给观众带去不同的感受,营造出一种赛博朋克的氛围。

(二)色彩

色彩是人类观察自然形态的第一要素,它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观众可以直接感受到色彩带来的刺激,心情也随着不断变化的色彩而变化。

首先,影片中有大量霓虹灯的使用,它经常以单一颜色大面积出现。形成不同的色调,这种色调的形成是光与色共同作用的结果。既能够传递情感,烘托氛围,还会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使画面更具象征性和表现性。譬如,周泽农和兄弟们在廉价破旧的小宾馆中谈论枪支的一场戏。窗外霓虹灯的色彩侵入房间内,画面充斥着浓郁的高饱和度的紫红色,并在墙上形成鲜亮的土黄色,反射在角色的身上和脸上。这里影片并没有追求视觉上的美观,大面积高饱和度的洋红色和土黄色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刺激,营造了一种媚俗的环境,压抑的心理空间,以及诡异紧张的氛围。这种夸张明艳的色彩也正象征着主人公浓烈的爱与恨。

其次,这种霓虹灯高饱和度媚俗色彩的大量的有意为之,为影片塑造了独特的风格。譬如,警察在正在拆除准备重建的广场上潜伏,寻找偷车贼的一场戏。在喧嚣混乱的城中村中,广场上跳广场舞的人们鞋子发着红色,绿色,黄色的光,烧烤摊明黄色的灯光,红色的广告牌,以及玩具车紫色绿色的光.....这些独特的乡土审美色彩元素,在压抑紧张的黑色夜幕中,将粗粝的城镇草根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形成一种时下流行的“土味金属朋克”既视感,给人以魔幻现实的感受。这正是黑色电影本土化的风格体现。

另外,色彩在电影中还能够参与人物性格的塑造及表现人物心理与处境的变化。《南方车站》女主角刘爱爱出场时,镜头首先对她的手部进行特写,红色指甲,红色的上衣以及红色的口红,都在黑色的氤氲中显得格外鲜亮,跳脱。红色通常充满刺激,令人兴奋,侧面暗示了刘爱爱轻浮的陪泳女身份。而到了后期,刘爱爱被更深入地卷入这场追逐中时,她的衣服由鲜艳的红色變为低调的黑色。与剧情的变化,和人物越来越危险,越来越不安的处境和心理相对应。

最后,色彩在表现黑色电影中美学暴力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盛宴。黑色电影对暴力情节的描写和叙述,往往既含蓄又直接。《南方车站》中,在筒子楼里,主人公反杀猫眼等人的一场戏。明黄色的灯光照进房间,房间内光影交错,黑色与黄色的搭配,往往给人以危险的预警。当周泽农将雨伞戳入猫眼身体,雨伞穿肠破肚,撑开后,明黄色的逆光色调下,红色的鲜血四溅开来,刺目的红色沿着透明的伞面滑落。这种视觉色彩的突然变化,创造了一种血腥的美感,震惊人心。

结语

《南方车站的聚会》在黑色表达上既借鉴西方的黑色电影,又嫁接了本土的诗意风格,既有现实的叙述又有超现实的描绘。导演在视觉呈现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并进行了自身风格化的探索,可以说是本土黑色电影的又一次成功尝试。黑色电影特有的表现性构图以及巧妙的光影运用和充满超现实主义的色彩,不仅帮助完成了影片主题的深度表达,还通过一系列画面镜头的交织连续,为观众带来一场久久不能平复的视觉盛宴和审美愉悦。

参考文献:

[1]赵沂凡.浅析黑色电影概念的由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02):116-120.

[2]杜永康.好莱坞黑手党题材电影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3.

[3]翟婧宇.表现主义电影的美学特质与展现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