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W模式下抖音对拟态环境的重构

2020-11-06李鹊会

新闻传播 2020年15期
关键词:拟态重构传统媒体

李鹊会

[摘要]在传统大众传播时期,拟态环境的建构被传统媒体所主导,由于信息生产、制作、传播流程的种种局限,建构的拟态环境往往是经过选择和组织的,与现实环境存在较大偏离;如今进入全民抖音时代,抖音去专业化的传播主体、多元化的“微”内容传播、无时不在的传播渠道、广泛化的传播效果、受众真实化的自我记录都在消解并重构着拟态环境,对拟态环境形成了一定的充实、延展和推翻作用。除去技术进步的外在因素,抖音生活化的文化基调与以人为本的文化基因,以及受众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是抖音对拟态环境形成重构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拟态环境;抖音;“5W”模式

一、拟态环境:大众媒体结构性建构的信息环境

“拟态环境”是李普曼在其著作《公众舆论》中提出的观点,他注意到大眾传媒在现实环境与人之间插入了一个世界地貌之地图来帮助人们洞察世界,这个世界地貌之地图便是拟态环境。这个地图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经过大众传媒机构基于某些利益集团立场出发进行层层选择、加工后向人们提供的“象征性事实”,是大众媒体结构性建构的信息环境,并非绝对真实的,与现实环境存在着较大偏差。但长期生活在其中的大众却以为这就是客观性事实,并长期被这些假象所引导。“谁控制了拟态环境,谁就将控制人们头脑中的现实世界”,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科技带来了新的拟态环境,大众不再像过去那样接受整齐划一的标准化信息,如今分散四处的人们都在手中滑动着各式各样的视频化信息,信息所描述的世界正悄然地发生着改变,戏剧化地变革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感受,过去由传统媒体结构性建构的拟态环境正被短视频浪潮打破,进行着历史性的重构。

二、抖音对拟态环境的重构表现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大报告》显示,抖音用户规模达5.18亿人次,月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增至7.2小时。昔日占据主导话语权的传统媒体也纷纷入驻抖音,成为众多信息源之一,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笔者结合传播学者拉斯韦尔的“5W”模式,分别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渠道媒介、受众、效果五个方面入手,分析抖音对拟态环境的具体重构表现。

(一)去专业化传播主体的重构

在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中,信息的传者与受者泾渭分明,传者是有着专业素养的媒介工作者,受者是处于完全被动接受状态的大众,媒体选择性的将希望向公众传播的信息进行报道,公众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等待的状况。而抖音中,传统的传受关系变得模糊起来,传播主体不再是单一的具有专业素养的媒体工作者,普通的群众也拥有表达的权利,只需打开软件点击拍摄按钮,便能自由地拍摄画面,表达观点。传播主体与受体的合并,打破了拟态环境的固定层级,人人都可成为传播主体,去专业化传播主体的扩展颠覆了传统拟态环境的传受关系。

(二)多元化的“微”内容传播的重构

拟态环境中传播内容的生产也从“宏”内容转向了“微”内容。传统大众媒体内容生产虽传播内容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但过去的内容生产权利往往掌握在专业媒体机构手中,内容生产往往为利益集团服务,由于传播者的单一视角,以及背后利益集团的驱使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很难在内容上形成客观的呈现。而抖音是汇聚个体的力量来表达事物,呈现生活,巨大的聚合力量将散沙般的“微”内容汇聚在一起,建立起多元化的话语格局。其热门话题的制作、参与视频挑战和拍同款的方式普遍具有巧妙的议程设置功能,将用户自发记录生活上传的零散视频汇聚在某一具体的话题之下,整合个体的力量,多维度敞开式地进行现实的呈现。受众作为传播者,其传播动机的纯粹性和传播者基数的庞大,在内容上都更有可能去还原真实,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客观现实与拟态环境的偏差。

(三)无时不在的传播渠道的重构

梅罗维茨认为“媒介越是无需花大力气就能简单地捕捉到一个场景内所发生的事情,讯息就越能真实地反映行为,讯息与真实的事件行为联系得越紧密,它们就越不容易被控制和操纵”。“拟态环境”是在纸质媒体时代提出的,传统媒体时代一条讯息往往需要多人通力合作,通过选题、采编、审核、定稿、发布等复杂流程进行选择性的加工才能发布,与事件的实际发生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隙,这期间有无数可能与机会对客观现实进行加工。随着技术的融合,过去的时空限制被打破,抖音用户随时随地就能拿起手机捕捉一个个场景,进行讯息传递,受众也可以随时随地接收讯息,且短视频的三维空间的呈现更能立体地还原现场,信源不像传统媒体经过层层的处理,而是直接用镜头对现实情境进行即时呈现,这无疑更加贴近生活本身。

(四)广泛化的传播效果的重构

传播效果是传播活动的终点,也可看作衡量传播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传统媒体刻板化的传播模式难以与受众产生生动交互,传播效果日渐衰弱。而抖音去中心化传播的模式赋予了传播全新的活力,“微传播,巨影响”是其典型特征,平等的传播环境激发了大众创作的欲望,释放了普通民众的创作力,渗入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如三亚国际免税城在抖音上发起#这次赚大了#营销活动,用户纷纷拍摄视频上传参与活动,话题上线24小时内视频播放量便超过2亿。此外,拟态环境中的语言、行为、观点以及生活方式也不断演变为社会流行现象,过渡为社会现实,部分人群每天沉浸于拟态环境中的时长甚至超过现实世界,拟态环境不断对现实世界进行侵袭与渗透,人们已经越来越难以分辨现实环境与拟态环境之间的差别,其广泛化的传播效果进一步模糊了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的边界。

(五)受众真实化的自我记录的重构

抖音的标语是“记录美好生活”,抖音在无数用户真实化的自我记录间,还原生活最本真的面貌。如地方文化的传播,以往都是由官方话语主导,将地方文化置入宏大的叙事框架中,从人文历史背景、自然风光等角度出发进行描述,虽然传播愿景良好,但往往过于宏大,陷入程式化传播,难以引起大众的共鸣且在大众脑海中形成刻板化印象,缺少立体真实感。而在抖音中,通过实名认证的用户可直接通过录制短视频自行展示家乡文化,不经过第三方转述,在传播上规避了解构环节发生畸变的可能性。在一个个普通市民们的真实记录间,建构起了一个立体真实的地方形象,用户通过当地人多方位的展示,能更直观全面地感受当地地方文化,对既往在传统媒体上形成的刻板印象进行自动更正,使拟态环境形成了受众多方位真实化记录的格局。

三、抖音对拟态环境的重构原因

抖音为何会对拟态环境产生颠覆性的重构,除了技术进步之外,还应结合产品自身特点进行思考。一方面,抖音生活化的文化基调与以人为本的文化基因为拟态环境注入了全新的灵魂。抖音视频大多依托于生活化场景,大众“以我为主”,将镜头对准日常场景,进行碎片化的记录,粗放的加工更能还原生活的本真底色。并且與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文化基因不同,抖音更多的是“以人为根基”,重视受众的参与,强调受众的体验与连接,以“人”为核心必然为拟态环境注入“人”的灵魂,它不再是浮于内容的表象,而是扎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另一方面,受众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是拟态环境发生重构的动力源泉。马斯洛曾说到“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需要”,抖音中用户自发的制作视频、点赞、转发等行为就是自我实现的直观表现,用户通过制作视频的过程或收获的评论点赞数来强化心中的满足感,使之成为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而在传统媒体时期受众只是被动等待接受的角色,受众的自我实现地带无疑是空缺的,而抖音所建构的自我认同机制满足了受众的社会互动需求,并且会源源不断的激发受众记录生活点滴上传至平台,进而对拟态环境形成重构。

结语

可见,拟态环境在抖音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抖音其去专业化的传播主体、多元化的“微”内容传播、无时不在的传播渠道、广泛化的传播效果、受众真实化的自我记录都在消解并重构着拟态环境。人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媒体带来的外在事实,而是主动地去呈现事实,对传统媒体建构的拟态环境形成了一定的充实、延展和推翻作用,拟态环境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偏差正在逐步减弱甚至走向重合。总的来说,论文对拟态环境的思考只是阶段性的,当媒介情境发生变化时,必将引发新的媒介形态与拟态环境的再次互动。

参考文献:

[1]李普曼.公众舆论[M].林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6.

[2]靖鸣,张朋华.自媒体时代“拟态环境”的重构及其对大众传播理论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8):71-75.

[3]张琦,蒋建华.从5W模式看移动短视频APP抖音的传播[J].四川戏剧,2018(10):35-38.

[4]陈航.新媒体与“拟态环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26(06):111-114.

[5]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03.

[6]彭兰.短视频:视频生产力的“转基因”与再培育[J].新闻界,2019(01):34-43.

[7]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M].许金声,刘锋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12.

[8]李畅,陈雪奇.框架理论下微信对拟态环境的重构[J].当代传播,2016(3):89-99

猜你喜欢

拟态重构传统媒体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日语拟声拟态词及其教学研究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模仿大师——拟态章鱼
关于拟声拟态词的考察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