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提升高中生政治认同的有效策略

2020-11-06陈洪钧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高中思想政治有效策略

陈洪钧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高中必修课程,它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原则,旨在帮助学生明确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素养。政治认同作为学科素养的首要方向,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从如何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这个角度展开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政治认同;有效策略

时代在不断进步,这对公民的思想政治素养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颁布的教育改革相关指导意见指出,应该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情况,建立核心素养的体系,明确各个学段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品格和关键能力,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也为满足社会的需求提供必要支持。在这其中,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更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条件。经过科学系统的探讨和研究,笔者把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律意识及公共参与。政治认同作为其中的首要方面,对高中生的个人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学生只有认同国家的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和价值观念,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积极地投身政治实践,并且开阔自己的视野,维护国家的利益,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一、高中生产生强烈政治认同的意义

对高中生来说,他们需要在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认同我国的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和价值观念,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是维持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高中生产生正确和端正的政治认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掌握端正的政治观点,有利于积极地投身政治实践

政治教材是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核心概念,围绕着这个核心概念,又分别阐述了国家观、政党观等一系列的政策。所有的观点都是围绕着马克思主义思想而展开和铺陈的。这充分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始终坚持正确政治理论的指引以及发展道路的统一。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是开展政治实践的前提。只有相信马克思主义,并且不断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新实践,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二)给学生指明真正的方向,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高中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社会的一个独立的公民,就要与周围各种各样的人产生不同的关联。他们只有深入把握政治中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区域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概念,对各项政策有基本的理解,才能自觉主动地去维护社会制度,并且在潜移默化中促进自己思想的健康和谐发展。

(三)培养开阔的国际视野,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努力

在当今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动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外来各种观念的冲击下,我国公民思想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中学生来讲,他们的自我判断能力尚有欠缺,因此,要强化他们对国家制度的信心,不断开阔他们的社会视野,让他们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来分析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明确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从而在各种活动中尽力维持国家的良好的形象。

二、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发展现状及原因

高中生只有具备了政治认同素养,才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政治认知不全面,政治情感不稳定,政治信念不牢固,政治行为有缺失等。针对上述的不足,笔者认为,以下各种环境的影响对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一)课堂环境的影响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基本途径,也是主要阵地。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民主的气氛,使师生之间互相信任,气氛和谐,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充满认同和赞赏,使学生愿意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主动学习政治认同的相关理论知识。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采用发号施令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从内心深处便开始有所抵触。对一些有争议的题目,教师也没有给予学生一定的讨论空间,而是直接给他们确定的答案,使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自然难以感同身受。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在家庭氛围中,学生和家长接触时,如果经常听到社会上的一些负面信息,学生就会片面地对我们的政治环境很失望,对政治的认同态度很模糊,政治信念摇摆不定。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的涌现,一些负面报道的刺激,如近年来出现的扶老人反被讹诈的负面事例,让学生产生了激烈的价值冲突。网络大环境上充斥的各种负面思想和观念,如黄色信息、暴力事件、西方不良思潮等,都有可能动摇高中生的政治认同。

三、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的具体措施

(一)积极联系时事政治,发挥教育合力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体系和道德的标准,增强对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制度、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从教材上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积极地将生活实际和时事政治相连。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与时事政治有密切的关系,它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方面有着巨大的辅助作用。时事政治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政治、文化、外交、民生、医疗等多方面,并且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地关心时事政治,主动了解这些内容,把握国家的政策和方针。在引导他们对时政发表看法时,要使学生從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从而潜移默化地增强政治认同。

例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课前三分钟时政播报的形式,让学生轮流上台,向全班分享时事内容,鼓励他们发表看法。这在无形之中就提升了学生对时事政治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二)转变教学方式,增强政治认同

为了更好地增强高中生政治认同感,教师需要合理把握教材资源,依据课程标准,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首先,由于政治认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教材呈现的理论性较强,也比较抽象,而学生的人生经验还相对较少,所以他们很难对理论知识有深刻的体会,也理解不透其中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就应该积极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横向、纵向地对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到我国政治制度的本质和它的优越性,意识到所选道路的正确性。

例如,在讲解民族团结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出示了一段阅读材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多少数民族群众自愿加入新四军、八路军,勇敢地奔赴延安和抗日前线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民族团结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三)积极利用课堂评价,促进政治认同素养的养成

教学评价是指按照课程标准,或教育教学的要求,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测量,从而做出准确的评价。良好的课程评价有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有助于良好地把控课堂教学节奏,同时也发挥着鉴别和提升学生发展水平的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善用教学评价,端正评价的态度,促进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提升。教师在课堂上,笔者经常采用口头提问或测验的形式,配合以典型事例的呈现,让学生加以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促进学生政治认同的养成。例如,在教授有关共产党的领导的知识时,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呈现建国前的三种方案,让学生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中的错误思想,从而使学生更加坚定共产党的领导,加深对国家道路的认同感。

四、结语

政治认同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部分,对学生的个人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生既是国家的后继者,更是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因此,教师要坚定不移地注重学生政治认同的培养,为高中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红,陈亚兰.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政治认同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0).

[2]方旭光.政治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取向[J].思想理论教育,2016(01).

[3]柯俏.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策略[J].现代教学,2017(18).

[4]吴娱.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认同培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54).

[5]张瑞,吴永燕.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9(44).

[6]黄冬梅.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培养政治认同的策略研究[J].三峡高教研究,2018(03).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高中思想政治有效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课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研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浅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