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体”视角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重构分析

2020-11-06钱美凤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共同体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钱美凤

【摘 要】共同体是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途径,但它毕竟只是一个平台,教师要想获得真正的发展,需要通过共同体的形式,研究學生,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探究教法。但教师共同体的建设,除了要探讨外在的共同体建设形式,还要分析内在的教学模式重构,借以引导广大语文教师实践好共同体理论,做到共同体的要求,从而促进学生、教师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共同体;教学模式

共同体是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途径。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共同体的形式,研究学生,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探究教法,从而共同参与、一同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共同体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而教师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学上,因此,教师一旦形成了共同体,语文教学必然是探讨的主题。教师共同体的建设,一方面是教师在共同体里活动时的自我调适、纠正、完善,一方面可以在组织学生的学习共同体中得到借鉴。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想借助共同体的建设取得进步,探究“共同体”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的模式就该是共同体的研究主题内容之一。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

(一)解决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和不足,如果不加以改善和解决,将会严重制约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也难以满足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总体来看,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问题体现在教学目标过于单一、教学内容照搬教材、教学手段和方法缺乏创新、学生主动性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学科问题答案标准化现象严重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语文教学缺乏活力,学生兴趣无法得到有效激发,往往缺乏积极性,不愿意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更遑论自主学习、探索和创新。而且,这些问题体现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包括常识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严重影响整体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学好语文以及全面发展。而构建学习共同体则能从各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教学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

(二)为语文教学提供全新思路与方向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呆板、滞后,难以有效带动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必须基于新的教学思路和方向,积极创新,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引导学生,让教学活动能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而教师在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则能为教学提供全新思路与方向,促使教师从新的视角进行研究和探索,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助推教学效率提升。

(三)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

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为方式,促进共同体中所有成员平等、民主合作并全面成长,强调相互交流、讨论与合作的全新学习模式,其本身具有诸多优势。将学习共同体应用于高中教学,可以教师和学生为基本成员,共同组成学习共同体,促进师生良好沟通,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在传授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而语文课程的核心在于语言,和语言密切联系的思维同样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部分。与此同时,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较强,需要以思维能力为基础,以语言为核心及方式,让学生在探索、锻炼、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水平。相应的语文教学往往也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多样化、深度地交流及合作,这与学习共同体有着高度契合性。因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促进学习共同体作用最大化。

二、“学习共同体”视角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模式重构

(一)尝试和构建教师共同体

构建教师共同体能引导教师更好地实践共同体理论,做到共同体的要求,从而为语文教学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奠定基础和提供支持。通过构建教师共同体,广大教师能对共同体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还能获得自身专业发展的精神支持,探索教、学、研合一的专业教学方式,为学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改进教学提供助力。在构建教师共同体时,教师一定要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和其他教师共同交流、分享、探讨与合作,基于语文学科教学相关内容,设置共同目标与内容,构建具有高度实践意义的共同体。教师要准确把握共同体的特点,并在构建共同体时尽量凸显这些特点,从而提高共同体构建的质量与效率。教师共同体包括实践性、研究性、专业性、合作性和开放性等主要特点。教师在构建时,可以将这些特点作为要求和规范。另外,其它更加多样化的教师共同体形式,如教师发展基地、课改沙龙、名师工作坊、教师读书会、语文专业研究中心等,也值得进行探索,这样能为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更多思路。

(二)明确共同学习目标和任务

基于学习共同体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意味着师生协同合作,相互之间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就需要以共同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基础,指导和规范共同体的正常运行。否则,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存在差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任务有所不同,都会影响共同体的正常运行。只有明确共同学习目标与任务,将师生视角进行适当统一,同时深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性,才能以更具实践性的目标与任务指导学习共同体运行。例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习共同体特征,设置了相应的共同学习目标和任务,旨在让师生共同学习课文中精彩的人物语言,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同时通过课文学习和研究,提升学生的古文句读能力、概括能力、通假字识别及运用能力等,让学生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爱国奉献的精神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三)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是最为基础和关键的部分,而学习共同体本身就极容易激起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兴趣。教师只需要在教学时适当进行引导,采取趣味化的内容与形式,便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习共同体自身优势,通过合理分组、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小组竞争等多种机制,配合更加符合学习共同体特性的学习内容,积极创新共同体形式,有效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雨巷》时,教师可以现代诗歌交流为形式,以学生感兴趣且不像古诗那样晦涩难懂的现代诗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经典的现代诗歌,并通过互相交流、分享,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现代诗歌魅力的兴趣。

(四)鼓励和引导学生共同学习、探索与实践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运行,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协同合作,一起挖掘和利用所有可用的学习资源,通过适当调配资源、沟通探索实现共同学习。当然,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依旧要明确自身教师身份,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索的同时,发挥自身相应的引导作用,主要通过激发学生好奇心、强化学生参与意识、点拨学生正确方向、鼓励学生激烈讨论、引导学生解决难题、纠正学生问题、针对核心素养加以培养等手段,保障学习共同体的正常运行。而学生则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进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共同完成对学习内容的研究与探索。例如,在教学《蜀道难》时,由于这篇古诗文的学习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古文阅读能力为参考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合理设置共同学习目标与任务,要求学生感受蜀道雄奇险峻的特征,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旨,品味李白诗歌雄奇瑰丽的浪漫主义风格。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写作背景,疏通字词,找出全文反复出现的中心句,理清文章思路,感受蜀道天险和李白写作情感。

三、结语

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十分适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值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其多加尝试与应用。教师需要深刻把握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与要点,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探索更加新颖、多样化的学习共同体形式,和学生一起合作、交流、探索,通过共同学习的方式构建高效课堂,在学生获得成长的同时,使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进行得有声有色,并体会到职业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凌志.高中语文专题读写:基于共同体学习模式的策略探究[J].语文月刊,2019(07).

[2]解辉荣.“学习共同体”的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实践[J].散文百家旬刊,2015(10).

[3]赵新华.“师生学习共同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建构及应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4(10).

[4]陈林.高中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J].中外交流,2018(23).

[5]逄淑萍.在高中教研共同体构建中成长[J].当代教育科学,2014(14).

猜你喜欢

共同体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爱的共同体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