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浪县生态移民区特色经济林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探究

2020-11-05赵晓英

甘肃农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古浪县经济林林果

赵晓英

中共古浪县委党校,甘肃 古浪 733100

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党的十八大以来,古浪县将分布在南部山区的11个乡镇96个村的山区贫困群众集中实施生态移民异地扶贫搬迁工程,集中安置在北部黄花滩移民区的11个移民新村和1个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近年来,古浪县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大力推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扶持搬迁群众发展特色林果产业。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考察调研,对移民区发展产业和壮大集体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地大力支持和全面推进特色经济林产业快速发展,努力使林果产业成为移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确保经济社会和生态平衡协调发展。

一、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

(一)地理条件优越

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远离工业污染区。种植区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地域辽阔。土壤以沙质土为主,质地疏松,pH值在8左右,非常适宜林果种植。且病虫危害轻微,农药使用量低,产品无污染。这里生产的林果含糖量高,品质优良,是我国种植葡萄的“黄金”地带,也是枸杞、优质梨和红枣的最佳产区之一。在全市范围内具有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绿色食品业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

(二)基础设施完善

近年来,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合理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强化农业基础设施配套。2019年,县上对历年建成的经济林示范点进行重点提升改造,对重点提升改造的示范点和样板田给予资金补助,着力抓好灌水、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果实套袋和高接换优等重点环节抚育管理。截至目前,移民区已平整各类产业用地7.2万亩,配套田间管道及滴灌设施5.42万亩,建成调蓄水池和沉砂池49座,可蓄水量340万m3,并持续规划和建设田间灌水配套工程,以满足农田灌溉需水。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栽培、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重点推广发展以枸杞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其中,枸杞2.08万亩,优质梨0.03万亩、红枣0.02万亩,其他品种0.07万亩。

(三)土地资源丰富

黄花滩生态移民区通过枸杞基地流转给村集体经济或合作社集中栽培管理,定植3年后无偿交给土地所有农户经营或继续流转由合作社或公司负责经营的方式,加快了土地流转体系建设,鼓励农民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以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中经营,提高集约化程度。目前,已有古浪县漠缘林业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流转1 000多亩、古浪县绿洲生态移民产业专业合作社流转8 000多亩、西靖镇乾宏供销合作社流转760亩、古浪县东杞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流转500亩,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通过土地流转,集中经营等方式参与移民区经济林产业建设。

(四)综合效益显著

特色林果产业在提高农民收入、节水增效等方面效果明显。葡萄丰产期667m2产量达1 200kg,产值可达7 000元左右;红枣丰产期667m2产量达600kg,产值可达3 000元左右;枸杞丰产期667m2产量达400kg,产值可达9 000元左右。通过采用节水措施,葡萄1亩平均用水220m3,单方水纯效益为12.7元;红枣1亩均用水在330m3以内,单方水纯效益为13.3元;枸杞667m2均用水在300m3以内,单方水纯效益为18元,节水效果明显高于玉米、小麦、地膜辣椒等传统农作物的单方水纯效益。

二、特色经济林产业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参与经济林产业发展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导致现代农业发展动力不足

经济林果挂果周期长,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经济效益尚未凸显,部分群众受小农意识影响,基于短期预见,对农业结构调整持观望态度。移民区经济林产业建设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相对偏低,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高,同时,长期以来的“输血式”扶贫,养成了等、靠、要的消极心态。

(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不够

群众的种植管理技术仅停留在经验积累上,种植管理不能严格执行标准化技术规程,存在抚育管理措施滞后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控制,缺乏生物防治和统防统治的思想,盲目施肥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而且引起土壤营养元素失衡,导致枸杞、葡萄等产量和品质降低,同时影响产品的安全性。

(三)经济林产业化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移民区经济林产业基本实现了量的扩张,但在质的提升方面仍待加强,产业发展水平与现代农业的要求仍有差距,缺乏深入有效的开发利用,尚未形成完善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全县参与经济林产业建设的合作社仅有53家,内部管理不严密,规章制度不健全,运作流程不规范。部分合作社服务内容单一,仅能提供生产资料供应、信息共享等初级服务,对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创建名优品牌、发挥农业组织效应的作用有限。

(四)资金投入能力不足

移民区林业产业发展底子薄、贫困人口多、人均财力少、贫困程度深,财政支持经济林产业发展的能力不足。同时,社会融资体系不发达,农业发展资金大多依靠政府投入,民间资金投入较少,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导致农户定植投畜、设施配套的后续资金短缺。

三、加快推进特色经济林产业化发展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策宣传和技术服务

扎实推进基层政策宣传,提高基层群众对产业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强化群众对经济林产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信心,扶持和鼓励种植户充分发挥建设主体作用。加强基层技术服务站点建设,将黄灌区技术服务工作站专业技术人员调配到移民区,积极做好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各项职能,并指导建设50亩样板田。根据栽植品种制定阶段性的抚育管理技术要点,及时印发技术材料到种植户和技术人员手中,并指定技术人员分片区、包基地,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广大种植户做好各项抚育管理工作。

(二)充分利用闲置空地

集中力量清理农村闲滩空地,扩大可利用土地面积,优先保证林业产业建设用地。深入移民新村做好政策和技术宣传,提高移民群众参与经济林建设的积极性和抚育管理的技术水平,做好移民区闲置空地经济林产业建设有效利用。2020年,依托省级财政林果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闲置空地新建经济林基地2 000亩,其中,富民新村270亩、绿洲小城镇800亩。按照1 000元/亩标准统一采购供应所需苗木和农资,提供给农户。

(三)切实推进基地标准化建设

强化有机标准化体系建设,对移民区2 000亩经济林计划建设用地全部铺设节水灌溉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降低病虫害发生率,降低生产成本。全面落实有机林果标准化生产,完善林果生产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将病虫害发生率降低50%以上,定植3年后植株成活率和保存率均90%以上,果实商品合格率85%以上,安全指标达到绿色A级果品要求的安全质量标准。

(四)提高产业化水平

按照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原则,推广“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集体经济产业模式,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林业专业合作社达到20家以上,每个移民新村至少有1家合作社,经济林种植户参与率达到60%以上,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提高农业市场竞争能力。建成1个占地面积100亩以上,集果品加工、批发零售和网络营销为一体,年交易量3 000t以上的综合性经济林交易市场,同时,新建500t果品冷藏库,提高该县林果产品市场价值和长距离冷链运输能力。根据实际情况调剂分配劳动力,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使群众利益得到保障,推动经济林基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提升生产经营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五)坚持多方融资,解决资金瓶颈

通过建立风险补偿、壮大担保机构实力,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支持林业产业发展信贷产品。用足用活全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全力支持和扶持产业发展,争取国家财政扶持资金3 300万元、省级财政林果产业项目每年扶持资金200万元,以及天津市蓟州区东西部扶贫和先正达基金会扶持建设资金,全部纳入黄花滩移民区经济林产业建设项目实施范围,努力扩大扶持资金覆盖面。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支农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大量进入经济林产业,促进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充分挖掘产业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广泛吸引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形成经济林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入方式多元化的格局。

猜你喜欢

古浪县经济林林果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林果,听到请回答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山西开全国先河 将立法促经济林发展
牧羊狼林果
古浪县祁连山北坡退耕还林现状生态效益探讨及可持续经营对策
甘肃古浪县黑果枸杞人工栽培与采收技术研究
请和一只胖子相恩爱
林果生产技术课程培训的方法
浅析经济林中生物灾害的防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