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2022-08-12樊亚辉韩学丽

新农民 2022年21期
关键词:经济林防护林科学

樊亚辉,韩学丽

(东营市垦利区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 东营 257500)

经济林本质而言,其为生产调料、药材、干鲜果品等产品的林木,地区通过建设经济林,在对我国生态环境进行改善的同时,提高了此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可更好地推动此地区经济的发展。现今,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备受广泛关注,在我国经济林具体发展中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为此,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努力,更好地推动其发展,最终能够达到提升生态环境中经济林更好发展的目标。此外,经济林将来也会向着更加优质化及规模化方向迈进。

1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意义

1.1 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森林植被的大肆砍伐与破坏,不重视植树种草,从而导致森林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和净化空气等功效丧失,并且也不能更好的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功能。而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将经济林建设工作有效落实好,不但可以通过立体科学的经营模式确保种植植被的合理性,也能够充分保证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的有效提升,进而减少水土流失情况发生概率,从而可以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保障。

1.2 有助于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

基于地理条件的制约,我国很多山区农民种植的均为单一的农作物,从而使得农作物的产量直接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最终无法确保农民的经济效益。进行广泛开展经济林建设,可使农作物品种多样性提高,以科学的方式降低当地自然气候同地理条件对农作物的带来的影响,进而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此外,经济林建设可以使农民收益长期稳定提升拥有坚实的基础,提高了林业产业发展的多样化,引导林产品逐步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提高林产品附加值,从而切实保证有效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2 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的发展现状

2.1 产业化程度低

今天,我国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市场对经济林作物产量有了更高的需求,但是具体加工水平及效率却很低,从而使得行业中体工业化程度不高。因家庭经济林没有较大的种植面积,且栽培技术有很大的不同性存在,部分商家在经济林作物运输储备中会影响作物质量,进而使经济林作物的商品化程度降低。与此同时,部分地区因缺乏水源,季节性紧缺,土壤贫瘠,农业节水技术滞后等问题存在,最终无法保证生态用水,从而使得林带断行缺株、病虫害严重极易林相残破等,此外,一些地方树林维护更新工作较为落实,从而使得结构失衡、功能退化,进而降低了稳定性,所以,我们需要认清防护林的地位及作用,如何将经济林和防护林结合起来,使其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地方部门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2.2 标准化程度低

我国标准化经济林建设正处在初步发展时期,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我国经济林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农药、化肥滥用现象,甚至一些经济林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影响了经济林的质量和效益。因此,针对经济林的建设和发展,有关工作人员必须重视经济林的标准化生产。

2.3 经济林管理水平低

当前时期,我国经济林管理方面普遍应用的是粗放式管理方式,此种类型的管理模式显著特点是覆盖面低,这种经营方式不能保证经济林的生长得到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经济林的产量和质量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我国当前经济林主要是个体经营模式,然而,因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导致一些家庭在开展经济林管理时,劳动力不足,甚至还出现了经济林荒废的情况,更别说经济林科学管理目标的实现了。

2.4 种植结构不合理

今天,我国经济林的种植结构主要是梨、苹果等内地水果,用于食品行业加工生产、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林木稀少,此外,我国部分经济林还存在低产、低质、低效地发展现状,严重制约了经济林的利用率,导致经济林种植结构不合理,图1是经济林种植结构详情。

图1 经济林种植结构

2.5 经济林产品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最近一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社会环境也发生了极大地改善,此种现状使得社会对经济林产品、质量有了更高需求。然而,现如今,我国部分地区经济林加工没有较高水平,也无法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同时,果品采摘后未进行及时处理,配套冷库缺乏,冷链运输无法满足小球,产销协同落伍等,导致一些商户在运输、储藏及销售果品时,进一步影响果品品质,使果品的商品性得以有效降低。

3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发展目标与发展趋势

3.1 发展目标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直接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由此导致人们对经济林产品的需求逐渐提升,这便为经济林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地推动作用。科学发展观是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发展指导,在市场需求导向作用的引导下,利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充分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制定科学的战略发展规划,由此逐步实现经济林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贸工林一体化综合发展的模式,在保障经济林经济效益的同时推动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3.2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发展趋势

可持续化为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可持续化发展趋势中既涵盖了经济方面的可持续性,也有生态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并保证经济林可持续化目标更好地实现,不但要保证可以客观地分析并高度重视经济林建设的重要性,还要凭借现今的技术优势,对经济林建设的管理举措加以持续完善。此外,也需要充分确保经济林种植品质的优良,为实现经济林高产、高产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如,经济林的良种繁育中,通过无性繁殖方式,不但可保证优良品种的稳定遗传及表达效果,也需要对经济林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直接提升。

例如,在经济林良种繁育方面,利用无性繁殖的方式,既能保障优良品种的稳定遗传与表达效果,而且能直接提高经济林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为此,经济林实际建设中,需要始终坚持“以结构优化为基础,稳步发展为引导,提高质量及效益为宗旨”的原则,通过对思想理念的及时转变,确保盲目扩大经济林建设面积的方式得到合理调整和改进,逐步实现经济林建设基地经营和多品种同步发展的目标,采取大力支持和重点发展特色优质新品种的方式,通过新技术的保证,不断实现经济林的专业性及规范化的管理。在经济林发展思路上,要科学转变第一产业和经济林第一产业发展思路,逐步推进经济林产品深加工,提高经济林产品的经济效益,强化经济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地位。

4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发展策略

4.1 树立可持续化的发展理念

经济林要实现预期发展目标,离不开可持续化发展理念的引导,由此才能结合自然发展规律开展经济林建设。所以,经济林的建设人员要积极地同林业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先进科学的理念为基本引导,落实经济林建设区域的实地勘察工作,并充分结合林业人员的专业性建议,在此基础之上开展经济林发展方案的制定与优化工作。此外,确保管理团队对经济林建设管理的重要性具有客观的认识,并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服务与指导推动经济林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增强经济林综合效益的根本目标。

4.2 提升发展规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同其他类型的产业相比,经济林产业更具技术性与科学性特点,经济林属于一种社会性的系统工程,所以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科学扶持。同时还需要林业部门的统筹规划与积极配合,结合经济林建设区域的实际特点制定科学可行的规划方案,才能科学引导并有力保障经济林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由于我国南北地势差异较大,所以自然环境与地质条件明显不同,经济林建设的基础条件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开展经济林建设时,要结合实际区域的现状与特点,严格按照经济林的建设原则,积极构建科学可行的规划方案,由此提升经济林建设工作的专业性与有效性。

4.3 确保资金投入力度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经济林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条件。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和经济林建设单位,要积极开展经济林种植技术的相关研究,保障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力度,并结合实际需求开展资金用量的科学调整,在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上增强经济林基础建设工作的开展质量。落实资金的科学管理,积极开展社会资本的有效引导与合理进入,保障经济林建设的有序进行。

4.4 提高经济林经营生产的规模化程度

要确保经济林的综合效益得到有效地提升,则要不断地开拓市场,结合市场需求落实经济林种植品种的优化,科学强化经济林经营生产的规模化,才能确保经济林的生产效率与质量得到本质上的提升。所以,经济林的种植单位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不断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逐步摒弃传统的栽培技术与经营模式,从而以更加专业科学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林规模化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

4.5 积极开展深度化加工利用

首先,积极引进各项先进的经济林产品加工技术,结合市场需求开展经济林产品的深度加工与利用,提升经济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其次,由于经济林产品粗加工模式会产生相应的废弃物,技术人员要利用科学技术对这些废弃物开展深度加工,确保废弃物的利用价值得到科学的挖掘,在提升经济林产品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最终达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目标。

4.6 防护林树种良种的应用

对我国防护林存在的问题和生态环境,结合现有防护林的更新改造,选择经济、生态性能优良的良种林,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打造高档景观用材防护林,有效发挥其保护作用,实现较高的经济价值。突破防护林树种单一、天牛为害、防护林效益低下等技术瓶颈,从而提高防护林的防护功能及经济价值,激发农民营造管护防护林的积极性,促使防护林更新步入良性循环,显著提升经济生态效益,促使防护林面积大省成为高档用材林培育基地和木材及高档家具生产销售集散地。

4.7 防治生态环境

经济林的具体建设及经营中,盲目使用农药及化肥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其中水土流失是最严重的一个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究其原因是这主要是因为场地需要清理绿化,如松土、翻土、除草等,这会使得地面土质产生疏松状况,一旦下雨,会造成水土流失等情况出现,所以,想要更好的防止水土流失,需要对经济林进行科学密植,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地表植被的密度进行合理控制。

4.8 提升经济林生产经营技术及水平

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日新月异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经济林的需要及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若要更好的发展经济林,则应对市场进一步开拓,并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及种类优势,将之前传统的经济林生产经营模式摒弃掉,并将工业化生产技术引入到经济林的生产经营中去,从而实现经济林的工厂化、标准化及规模化,使其不再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经济林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实现经济林的健康稳定发展。

4.9 深入优化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

时至今日,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经济林地区产业加工技术,在市场需求持续提高的背景下,经济林的发展需要对新技术进行持续开发,以此生产出新的产品,更好地满足市场具体需要,经济林产品具体加工中,通常会有很多废弃物产生,在之前产品生产中,会丢弃很多废弃物。在科技不断发展背景下,经济林具体发展中,需要对废弃物的利用价值进行充分发掘,持续深入优化加工,强化自身经济效益发展,避免污染环境,以此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建设效果的改善。

5 结语

生态环境建设中建设经济林,既能够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繁荣发展,也可实现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间的和谐发展。所以,林业部门应积极宣传和科学引导经济林建设有序发展,立足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科学制定与经济林可持续发展相符的举措,在确保经济林综合效益的同时,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林防护林科学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山西开全国先河 将立法促经济林发展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生态理念的经济林建设研究
科学拔牙
浅析经济林中生物灾害的防治问题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