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2020-11-02邬海珍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35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改进策略

邬海珍

摘要:新课改教学理念对高中课堂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高中数学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优化教学思路,针对数学的具体学习要求,降低数学学习难度,减轻高中生的心理压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教学能力,在设计课堂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来设置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改进策略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教学理念认识不足

尽管新课改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可和实施,但仍有部分教师对教学改革的动机和重要性没有正确认识,在教授数学问题时仍然采用固定的思维方式,逐渐形成了学生“跟随”的学习方式,课堂被动听,无法在下课后进行总结,带着困惑的题型匆忙完成了作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掌握一个数学知识体系中不同知识点和不同类型问题之间的关系。

2.数学教学模式僵化

今天,仍有一些高中数学教师在大学招生的“指挥棒”指导下,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为首要教学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有的老师把课程内容设置得非常复杂,包括高中阶段的所有数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难学。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尤其是文科生,对高强度的数学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随着单一教学法的使用,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部分学生可能会因学习而精疲力竭。此外,高中数学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教学压力大于中学数学教师,在优化和设计教学计划方面缺乏时间和精力,上课的速度过快,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生学习效率低是普遍现象。

3.学生學习能力参差不齐

除了教师的教学问题,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也是一大问题。虽然目前的高中课程以大学录取为主,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但仍有许多学生不想学习,缺乏探索数学的自主权,教学效果不好,学习效率不高。另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差异很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如果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就会有更多的学生无法掌握老师教授的知识点。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效果不同,会导致班级两极分化,如何解决课堂两极分化问题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提高教学质量,以使学生尽可能接近同一水平是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改进高中数学教学的相关策略

1.整合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一成不变或死板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适应新课改的标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需求进行调整,在讲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数学实验、探索等丰富的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切实提高个人解决数学问题和应用知识点的能力。目前,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造了微课、翻转课堂、云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独特的教学方法可以多方面满足学生的需求,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水平。教师应在教学信息化环境中,通过整合数学教学问题、学生实际表现、教学目标等关键因素,改善原有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基本性质》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采用微课形式,利用短视频让学生初步建立函数印象,明确函数的单调性和几何意义等重点,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以确保对学生对知识能够有着透彻的理解。

2.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才能主动利用大脑参与探索性学习,被动学习并不能保证教学效果。高中数学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改变过分重视成绩的观念,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始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围绕学生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认知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真正改变落后的教学面貌,从根本上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教授“指数函数”知识时,如果只解释教科书中的概念,学生可能不会感兴趣,这时候老师可以引入细胞分裂的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和计算细胞个数与分裂数之间的关系,在坐标系中绘制函数的图象并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更生动地了解指数函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初步研究铺平了道路。

3.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展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必须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科学正确地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函数和方程》的章节时,可以先问学生是否知道一些有关银行存款的问题,然后给学生创设一个环境,例如,如何让存入银行的钱获得更多的利息?假设今年银行的利率是4%并且没有变化,如果存入一万元,会在一年之后到期连本带利的进行转存,求X年后的本息总和是多少?通过结合这些小知识,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4. 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逻辑思维引导

教师要根据高中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认识到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的变化,加强对学生学习自主性和逻辑思维引导。比如《三角函数》课,老师从学生的角度讲授知识,通过三角函数的特点,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学到的三角学知识联系起来,通过新旧知识的融合和扩展,根据教科书内容进行知识点教学的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图形认识不同象限与公式转变的关系。对于学生在思考时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必须遵循启发式、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耐心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计算。

结语:总之,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综合能力,学习如何运用数学思想认识世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应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课堂的互动性和活跃性,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广大一线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数学新课程的目标,深刻反思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同时,继续坚持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开泰.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10):207.

[2]袁玉涛.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科学:引文版,2017(10):162.

[3]黄小文.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19(02):141.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教学改进策略
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关于高中数学学科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应用算法教学的研究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新能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改进策略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